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知识:桑建国人物画的艺术追求

时间:2021-09-05 11:45:01 来源:

桑建国人物画的艺术追求

江苏画家桑建国幼时即酷爱绘画,后来专攻工笔画。他1978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到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人物画进修班继续深造。在创作中,他既借鉴中国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精髓,又注重汲取欧洲中世纪绘画及西方平面绘画的精华。多年来,他一直以新时期人文主义的写实绘画作为自己的创作重点,关注民生,热爱生活,注重表现对人的同情、关注、尊重与热爱。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画家若不对生活进行观察、感悟,就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也就很难画出有生命力的画。桑建国深知这一点。他在创作中注重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从而体现时代的人文精神。这是他主要的创作思想。从他获得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金奖的作品《少妇》中,可以看出他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悟。

桑建国与王仁华、张国琳等人合作的《1978凤阳农村大包干》(见附图上者)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入围作品。它描绘的是1978年安徽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场景。该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十几位农村汉子在土地承包誓约书上按下鲜红手印的情景。画家以老人、妇孺来衬托那些年轻汉子。他们虽生活贫困,但都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谋求生存这一共同的目标把他们的命运拴在一起,因此他们便有了共同的追求。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见识、胆量不同,所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神情也就存在着一些差异。能否处理好人物表情上的这种细微差别,是作品成败的关键。桑建国就很好地处理了各个人物的表情。面对这份土地承包契约书,有的人在沉思,有的人在犹豫,有的人满怀信心……画面背景是荒芜田野上的皇陵古道与古城墙,带有历史的沧桑感。画面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浮动着苍茫、悲壮、辽阔的情绪,给人一种史诗般的强大艺术震撼力。

桑建国既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画历史上的人物。无论是塑造现实人物,还是历史人物,他都密切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故其作品有鲜明的时代感。他在作品中不仅表现人物的容貌、表情及其性格,而且还探求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世俗人情。他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形象描绘,来表现特定时代的人文精神。

对历史场面和历史人物的个性化解读与再现是桑建国工笔画的一大亮点。历史画创作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深邃的历史感和强大的震撼力。桑建国深知,历史的真实不能够完全用绘画记录下来,但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可以用画面表现出来。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必须能体现巨大的人性力量,必须尊重历史,真实、客观地表现历史事件,把体现时代特色和表现个人艺术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桑建国的《李鸿章与金陵机器制造局》(见附图下者)就是以金陵机器制造局为历史背景而创作的。他用斑驳的围墙、崎岖的小道、翻滚的乌云作为画面背景,衬托出前面的人物。画中的人物有晚清“洋务派”的巨擘李鸿章,有洋人马格里,有清朝两江的参领和护卫,还有金陵机器制造局生产火炮的工师。蜿蜒的小道,似乎喻示着洋务运动进程的坎坷;翻滚的乌云,似乎喻示着瞬间的风云变幻。画家在此重塑了一百多年前那段沧桑的历史,让人回忆起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强国梦想。画中的人物神态各异:李鸿章对洋务运动露出期盼的眼神,马格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两江参领点头哈腰、卑躬屈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将李鸿章身边的护卫对火炮工师不屑一顾的神情也刻画得惟妙惟肖。

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对上世纪50年代末出生的画家来说很不容易。它需要画家熟知“洋务运动”的历史知识,在熟悉、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用合适的表现手法将其绘出来。虽然画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画中所绘的事件也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桑建国在表现时也运用了想象的手法。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久远的传说和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熔铸成一个鲜活的整体。

桑建国笔下的历史人物,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博大的气度;所绘的历史事件真实、典型,体现了画家的民族气概。桑建国让历史人物“复活”,依靠的是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想象力。

如今,绘画创作已深深嵌入桑建国的生活。即便出游,他也处处发现美、表现美。去年夏天他去苏州,创作了《白马》;冬天他去深圳,又创作了《2009明斯克号》。

近年来,桑建国在绘画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作品在全国性展览中时有获奖。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很大程度上缘自他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具有持久的创作热情和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以及对绘画艺术的执著与勤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