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知识:汉字“整形”牵动全社会“神经”

时间:2021-09-26 17:45:43 来源:

汉字“整形”牵动全社会“神经”

“琴”字的上左“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杀”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于8月12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对44个汉字字形进行微调,并增加和恢复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的使用。这一调整牵动了不少专家和群众的“神经”;汉字“整形”是否有理却无益呢?

blob.png

改革:依据字理,还是使用?

尊重汉字结构和考虑宋体风格是这次汉字“整形”的两大重要原因。《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宁教授表示,44个汉字的调整,将使宋体字笔形保持一致,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更利于教学和使用。

湖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教授彭泽润告诉记者,以“亲”、“条”、“茶”、“新”等字为例,把下部件“”的竖钩变竖,确实符合字理,也符合符号学的原理,因为构成符号的部件要尽可能地少。

但针对汉字“整形”带来的好处,天津市语言学会副会长谭汝为教授却认为“意义不大”。谭汝为说:“这44个汉字,绝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识别的特点。维持现状不改,也不会引起什么不良效应。”

教育部语用司推普处处长袁钟瑞则认为,“字理”并不能成为用字变更的依据,从“字理”出发,条条理由都站得住脚。但用字变更问题必须从社会应用出发,从广大群众是否能接受、变更的经济成本大小、是否会制造新的用字混乱等后果考虑问题。

针对《字表》中繁体字如“锺”等字的增加,多数专家认为此番做法意在解决汉字中“一简对多繁”的问题。但袁钟瑞认为,这种做法却并不可取,因为此次字表中仅收录几个繁体字,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彭泽润教授认为,汉字改革应走汉字简化之路,增加这些使用频率小却复杂的汉宇,会为大多数人的使用造成不便。

影响:导致规范,还是混乱?

44个汉字字形微调,很多学生心存担忧。如果说在考试中把“琴”左上部的“王”的底横写成提笔或横笔,对错如何判定?还是怎么写都算对?王宁教授对此表示:“字形微调只涉及汉字的印刷字体中的宋体字,不涉及手写宇体,不会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

但不少群众却认为“影响不小”,这些字的读、写不一致,势必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混乱。

“现今宋体、楷体两种字体的体形不同,人们心中其实并没有差别意识。但是如果强调宋体字形有变,和楷体、手书字不同,就容易导致汉字标准字形的混乱,也容易导致汉字书写的不规范。”《北华大学学报》“语言规划与现代化”专栏责任编辑李开拓告诉记者。

“不同于手写体的宋体字经常在人们眼前晃,久而久之,就会让人难以把握甚至弄错汉字的标准字写法。”湖南师范大学现代汉语研究生张琼说。

李开拓指出,有些字在规范字形时要慎重,要考虑大众已经习惯的用法,不要本意是在“规范”,结果却反而“更乱”了。以前规范汉字读音时就曾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文字必须保持长期稳定,才利于汉字的规范使用。”袁钟瑞说。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