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收藏要闻:刘佩珩-精到笔墨平淡为归

时间:2021-10-03 15:45:01 来源:

刘佩珩-精到笔墨平淡为归

刘佩珩,号龙子,野草居主人。1945年生于河北省雄县龙湾村。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师从著名艺术家、国画大师黄胄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紫光阁画院院士、北京艺术交流中心教授、顺德二樵画院特邀顾问、职业画家。其作品题材广泛,功力深厚,画风奔放、酣畅、挥洒自如。尊重传统、师法自然,对艺术至诚至臻,师前人而又独辟蹊径。近年来,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画展,众多作品被国内以及美国、新加坡、日本、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他的作品《双猫图》被邓小平同志收藏,作品《高瞻远瞩》被美国第四十一任总统乔治·布什夫妇收藏,其名字被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

他的为人低调平和,他的谈吐幽默风趣,他的作品平凡真实而又独到生动。当记者走进“野草居”,随着那一幅幅长短不一的画卷逐一展开,真切体会到了画面中所荡漾着的那种鲜活的味道和难以抗拒、久违了的笔墨印象。本期“中国书画名人堂”将走进“野草居”去探访他的主人——画家刘佩珩。

blob.png

刘佩珩国画作品

在欣赏画家刘佩珩的作品时,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位艺术功力修养深厚、技法全面的书画艺术家。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他在山水、花鸟、人物以及书法方面都很有造诣,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则是他的动物画作品。他的作品既不重复前人,也不重复自己,他一直在用心关注身边的每一个细节。不论是大气磅礴的巨幅作品,还是低吟浅唱的笔墨小品,都是能够打动自己、打动观者的心灵表达。

钟爱一生的事业

blob.png

刘佩珩国画作品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绘画天赋和家庭文化的熏陶,让刘佩珩自幼就对绘画钟爱有加。他的母亲刘玉琴乃北平华北学院国画系高材生,是当时北京画界有名的才女,又因住家紧邻琉璃厂,使他在学习绘画方面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对绘画如痴如醉的他每天放学后都会到琉璃厂的各家画店欣赏书画作品,晚上回家后的全部时间则用来研习临摹画作,并且在年仅十三四岁时就已经开始为美术公司手绘贺年卡片。他的绘画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不断提升。1962年考入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系统学习了素描、色彩、西画等各种技法,4年的专业学习为他今后中国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lob.png

刘佩珩

毕业后,他被分到信封厂进行信封的设计工作,1967年-1978年这十几年间,他在设计信封的同时尝试了各种题材的表现。1974年他实现了一直以来最大的梦想,拜在艺术大师黄胄的门下,继续研习书画,在老师的指导和鞭策之下,画艺又有了更新的突破和提高。与此同时,他在学习艺术前辈们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精神的同时,并没有一味模仿复制,而是不断地挖掘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他本着艺术源于生活的理念,凭借着一双洞悉真谛的眼睛,凭借着一颗赤诚的感悟之心不断进行绘画创作。绘画成为了他钟爱一生的事业。

永远的榜样

记者在采访画家刘佩珩的过程中,他提到最多的人便是他的恩师黄胄,从言谈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在画家进行绘画创作的几十年中,艺术大师黄胄带给他的影响和他对老师的敬佩之情。他有感于恩师对艺术的勤奋与忠诚;有感于恩师“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惟一源泉”这句话对绘画的重要性;有感于恩师对笔墨技法精到的研究;有感于恩师对文物收藏的执着与痴迷。在恩师的肯定和鼓励之下,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方向。

画家刘佩珩说:“这一生中能够做黄胄老师的学生,能够在他身边听他教诲、看他作画、欣赏他作品,是这一生中最幸福的事。自己的老师可以时刻把对生活的热爱变成自己的艺术,这又是何等的境界。由于超负荷的付出,恩师过早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我们的伟大艺术精髓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应有的崇高位置,他的为人和对艺术的执着也将成为我们永远的榜样。同样,自己也会时刻以恩师为镜鉴,踏踏实实画好画,认认真真做好人。”

艺术源于生活

唐代画家、理论家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用极简练的文字道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对待生活与创作的关系方面的关键之处。这一观念也正是画家刘佩珩在创作中所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深入广泛地感受生活,体悟生活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这种重要性要比单纯的笔墨技巧和形式结构要关键和重要得多。生活之路是一条艺术创作中的大道,画家只有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现实生活中,才能挖掘出深藏在平凡和朴素背后那深沉而动人的美。作为一个画家,他认为艺术是不可以欺骗人的,画动物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要将动物画作品画得又像又传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不仅需要长期的创作提炼,更需要深厚的生活体验。刘佩珩偏爱猫,爱画猫,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猫咪情结,为了便于观察它们的动态和习性,将它们画得传神,家中曾经养着10余只大小毛色各不相同的猫。从画家的作品中,它们或追逐扑蝶,或目光炯炯,或慵懒打盹,极为传神,仿佛画中的它们要比自然界中活的猫更能动人情思,这应该就是艺术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的道理吧。再看画面中那展翅奋飞的雄鹰,锐利的眼睛凝视碧空,奋力搏击,拥有敢上九天揽月的气概。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出雄鹰叱咤风云、雄飞万里、神勇无畏的形象,画家吃透了自然博物馆中有关猛禽的资料和标本,并在每年的10月份到河北紫荆关近距离观察鹰的迁徙越冬,住在老乡家看他们如何熬鹰,如何驯化它们,悉心观察鹰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画家刘佩珩在深入观察的同时,将它们拟人化,把它们作为人去感觉和描述,将它们的喜怒哀乐融于笔墨,使画面更加生动、更能打动人心。应该说这些画面是他在无数次与动物零距离接触的情况下达到的完美和谐。画家在其他题材的创作中,同样注重表现的是生活中最熟悉的人和事,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每一幅作品之中。在这些作品的背后无一例外地倾注了他对生活一次又一次的感悟与提炼。

删繁就简的精到笔墨

“笔简形赅,形神兼备”是看刘佩珩作品的第一感觉。在绘画笔墨的表现手法上,画家刘佩珩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最初进行动物画创作的时候,在其笔墨上一直做的是加法,那时的他力求把作品中的动物画得很精细很具象。而现在他则在画面中做减法,将画面中那些无关紧要的笔墨去掉,只留下那些传神精到的东西,应该说这是一个不断提炼的过程。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提炼的过程,也只有经过不断提炼,作品才能逐渐达到超逸前人、独树一帜的更高境界。当然,要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绘画技法的掌握也是至关重要的,画家在师法自然的同时,一直潜心于技法的锤炼,他认为只有在掌握良好技法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画面中游刃有余。也只有在拥有了娴熟的笔墨技法后,才能够凭借感觉在毛笔与水墨的交锋中感受落笔瞬间所带给我们的惊鸿一瞥。他几乎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心爱的绘画艺术上,他说:“艺术上的每一点进步与成就,除了天赋和感悟之外,全部来自个人的勤奋和努力。”同时,在艺术创作中沾不得半点浮躁,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潜下心来才能够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平淡为归

“野草居”是画家刘佩珩的堂号,当记者问及堂号的由来时,他笑谈自己就像一棵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野草。他喜欢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野草身上的那种坚韧性格。同样喜欢它们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执着与坚持。野草的淡泊名利和平淡无奇也恰恰是画家追求的一种心灵境界。

虽然生活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但同样会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丽绽放,会不断地创造出平凡中的辉煌!在艺术创作中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

画家也正是用这样的心境去感受八面来风和潇潇洒洒的云卷云舒。他在平和的心境之下将淡泊幻化成为画中的神来之笔,让每一位观画的人都能拥有那如沐春风的清雅感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