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书画收藏:低端艺术品消费渐渐走俏

时间:2021-10-09 17:45:17 来源:

低端艺术品消费渐渐走俏

“买得起”的艺术品受青睐

不久前,北京798艺术区内,一个名为“烟囱个展”的展览引起轰动。与一般画展不同的是,这次展览的作品都公开明码标价,最低的288元,最高的仅为1.95万元。

无独有偶,在内陆地区郑州,一个名为“买得起的艺术节”日前举办,为期3天的活动展出油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作品300多件,同样吸引人眼球的是,这些作品的售价标准均被定位在1000元至2万元之间。

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聂继军介绍,筹办“买得起的艺术节”是希望买家能够把艺术品放置于大众喜欢的环境中,而不单纯用于投资,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当代艺术走入大众生活。聂继军认为,当这种面对大众的低价位艺术品不断推广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机会看到当代艺术的潜在价值,而承载这种推广形式的艺术节、博览会也会成为年轻艺术家崭露头角的舞台。

拍卖市场中的当代艺术品也有同样的趋势。

像张晓刚、曾梵志等明星艺术家的作品纷纷被拍卖公司暂时封存入库,“新锐艺术专场”于是越来越多地登场,它们的起拍价位往往在10万元以下。

像苏富比、佳士得那样的高端拍卖,只是社会财富阶层上非常顶尖的一小群人在玩,中产阶层并没有参与。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大量白领、中产家里的墙上又不可能是空白的,他们非常期待一些价位较低的艺术作品,因此,“买得起”的艺术市场潜力无限。

种种迹象表明: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一股“低价格”的风潮逐渐形成势头,并将影响到越来越多的白领人群介入目前低迷的当代艺术交易之中。

blob.png

低端市场迎来发展契机在国内,一提起艺术品收藏和投资,很多人立刻会联想到媒体上频频提及的苏富比、佳士得的“天价”拍卖新闻,认为那些只是有钱人的游戏而已。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更多的艺术品交易是发生在画店和画廊里的,而通常买家购买艺术品的第一个理由也并非为了其日后升值,仅仅是为装饰,所以要选择一些低价位的艺术品。

反观前几年所谓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火爆,目前看来只不过属于极小范畴内的高端艺术投资市场。

一个市场的启动,有限的资金当然首先要投在利润最高的地方,所以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在火爆之初,所有参与的机构和个人几乎都在利润最丰厚的高端领域跑马圈地。如今金融风暴的降临,恰恰给了艺术品低端市场一个启动的机会。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属于“买得起”的低端市场呢?北京3/4画廊主持李文子介绍说,她办过几次版画展,版画的价格一般是每张3000元至2万元,当时很多作品都是家庭年收入20万元左右的白领家庭购买。而且,这一类收入的人群几乎不会购买超过3万元一张的画,他们尤其喜欢买大牌艺术家的版画、小画或者新锐艺术家的作品。

像“烟囱个展”上的作品,其实也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原创艺术品。艺术家均是在电脑中绘画,然后将作品“打印”出来,画廊负责限量发行。而购买这一类作品,只要是在正规、可靠的画廊中买入,而且保证有艺术家本人的签名,就基本具备了日后可以继续在市场中流通的条件,当然也就存在若干年后“升值”的可能。

“限量打印”概念浮出水面

“打印”艺术品能够升值,其实并非某些画廊老板们的“忽悠”之语。在当代艺术发展史上,以奈良美智、加里·贝斯曼等先驱引领的艺术创作新潮,最大程度地模糊了实用艺术和纯艺术的界限。也就是说,当代艺术创作已经不仅仅只属于传统的架上绘画和雕塑,以数码、多媒体载体为特点的艺术形式,目前逐渐成长为世界美术的另一个主流趋势。

星空间画廊艺术总监房方认为,如果一个艺术家针对的是普通艺术消费者,他肯定会把自己作品的售价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今天在中国应当是1万元左右。因为不必考虑国外收藏者的需要,所以题材和风格肯定会和中国多数画廊出售的作品不同,往往更具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当然,卖得便宜也不意味着艺术家和经营者就要喝西北风,因为在这个多媒体的时代,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多种形式存在。先不必说衍生的服装、玩具、影视等作品,仅薄利多销的限量打印作品就是一种很好的生财渠道。”

据了解,现在国外已经有很多画廊专门经营低价的原创作品,其中有些画廊专以售卖限量版打印作品为主,作品售价基本低于1000美元。相比去买世界名画的复制品,花上这样的价格购买同样属于“原创”的艺术品,用来装饰居室还是很值的。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