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古玩知识:构建中国美术的时代品格(下)

时间:2021-11-09 15:45:01 来源:

构建中国美术的时代品格(下)

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使我们认识到:要让祖国繁荣富强,就必须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力。增强民族自信力,就要弘扬民族文化。若不重视民族文化,可能会失去我们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一定要振兴民族文化。

当前,我们的美术工作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美术创作及理论研究都应该面向世界、面对现实,以构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时代品格。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弘扬民族精神

有人说,我们必须砸掉民族传统,纳入西方评判体制,美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华民族传统孕育着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和独立的民族文化特征,是关系中华民族盛衰、荣辱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不仅是关系民族前途的“晴雨表”,而且也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原动力。缺乏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可能会走向衰亡。

美术作品同其他文艺作品一样,既能点燃民族精神之火,也能削弱民族精神。从我国历史来看,凡国运处于上升时期,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民族精神都是气吞四海、郁勃雄强;若国势濒危,则文艺作品反映出的民族精神多低靡、颓废。比如汉、唐美术都突显了华夏民族刚健中正的气象;而清代中后期,美术呈现出繁复、阴柔之风,可以说是国势衰微的象征。所以,为了民族的振兴,我们今天的美术要焕发出气势沉雄的民族气概,而不要跟着西方鼓吹什么“反审美”、“反崇高”的所谓“当代艺术”。振兴民族美术,应该成为所有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美术家一切创作活动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宏伟目标。

美术创作要彰显民族形式。笔者曾多次提到《易经》中所讲的“刚健”、“笃实”、“辉光”(或称“刚健中正”),就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形式的主要特征。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看法。21世纪,我们有责任在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唱响中华民族美学的主旋律。

二、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关系

有人说:“中国画之墙非倒不可。”何谓“中国画之墙”?笔者认为,它是指中国画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和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说“中国画之墙非倒不可”的人,对中国画存在着疑惑。今天的中国画,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建设今天的新美术,就不能割断它与历史的关系。

宗白华先生在《意境》中写道:“中国的艺术与美学理论也自有它伟大独立的精神意义,所以中国的画学对将来的世界美学自有它特殊重要的贡献。”笔者同意他的看法。西方美学家注重对作品形式美的探讨,特别是康德。在《判断力的批判》一书中,他通过对审美判断力的分析,得出结论:“美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地使人愉快的……在绘画、雕刻和一切造型艺术里……通过它的形式来使人愉快,所以只有它才是审美趣味的最基本的根源……凡是不凭概念而被认为必然产生愉快的对象就是美的。”(转引自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他的这些观点,对推动近百年西方美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而对于中国美学,儒家主张要达到美与善的统一。而后,儒学与道教、禅宗相融,形成了中华民族美学体系。其精要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天人合一”。在这种艺术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画学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认为美术的本质是宇宙生命的律动与艺术家人格力量的融合。画家的创作并不是机械地描摹客观物象。画家虽然有时画得很像,但并不以此为终极目标,而是用形象的笔墨、灵动的节奏、以大观小的透视法、“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在画面上营造一种丰实而又空灵、静穆而又幽远的空间境界。所以,中国画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可称得上是一种最心灵化、最自由的艺术。对于传统中国画,我们应该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借鉴西方美术时,要进行理性分析。如中国的人物画注重意境,而西画强调人物的心理刻画。徐悲鸿等人引进了西方美术的素描、色彩、解剖、透视等技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末颓靡的人物画。西方艺术家善于把一些科学技术成果运用于艺术创作中,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以开放的胸襟吸收西方美术一切有益的东西为己所用,以发展自己民族的新美术。两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现代派的绘画作品大多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危机,透露出一种无意识、非理性的情绪。目前,西方大国打着“世界文化一体化”的旗号,在我国广泛宣传“反审美”、“反崇高”的“当代艺术”,企图破坏我们的价值观,这是西方搞的文化殖民主义。我们对此不得不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为人民而创作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只有关注人民的命运,讴歌人民的丰功伟绩、崇高理想和美好情操,才能吹响时代的号角、焕发民族精神。所以,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从而绘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但是,近些年,我们的一些美术家在创作和理论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脱离人民的倾向。比如,现在版画界有人硬把当代版画分成“学院版画”和“社会版画”,鼓吹“学院版画”,贬低“社会版画”。何谓“学院版画”?据说是有“学术性”、“实验性”的“纯版画”。这里所说的“学术性”,指的是版画技巧,而不是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统一。在他们看来,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毫无意义。而“实验性”,讲究的是“突破”,除探索艺术形式外,还要突破民族美术的价值观。他们眼中的“社会版画”是广大民众看得懂的通俗版画。他们认为,这种能表现历史进程、为人民而创作的艺术已经过时,不值一哂。再如,有些人深入生活时,只是走马观花,对所到之处,仅用照相机拍些照片回来照着画了事。他们画得很真实,但作品反映不出他们的创作激情,缺乏艺术感染力。还有一些艺术家在商品大潮中心无所安、追逐物欲,丧失了崇高的艺术追求,心态越来越浮躁。其例繁多,不再赘述。

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们的美术家应该站在振兴民族文化的起点上,精心打造中国美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时代品格,以激励广大民众在新的征程上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下)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