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传统戏曲介绍「三种古老的戏曲艺术」

时间:2022-12-21 13:17:03 来源:文旅山西

大家好,传统戏曲介绍「三种古老的戏曲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出世思想。

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后来加进四弦,箫等。由于流行地域不同,吸收了当地的民歌小调,唱腔有所不同,有阳城道情、屯留道情、永济道情、临县道情、神池道情、右玉道情、大同道情等。

神池道情起源于神池县,流行于雁北、晋西北、内蒙古及陕北部分地区。元初,道曲传入神池,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融合,形成地方说唱艺术。神池道情音乐唱腔优美,俗称七弯八转,群众爱听。唱腔结构属连曲体,也有板腔体成分。常用曲牌有《浪淘沙》、《西江月》、《三调弯》、《挠钩腔》、《九连环》、《盼五更》、《七字调》、《十字调》等。

伴奏乐器有渔鼓、简板、笛子、四胡、三弦等。传统曲目有《十渡林英》、《经堂会》、《四劝》、《蝴蝶梦》等。20世纪50年代,文艺工作者又将道情发展为地方小戏,分为神池说唱道情和神池戏曲道情。

永济道情流行于晋南的运城、临汾一带,因此又称“晋南道情”、“河东道情”,又分东路道情和西路道情。山西晋南地区,道教盛行,著名的道观永乐宫就是在吕公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的,而吕公观所供奉的吕洞宾,就是唐代河中府水乐镇(今永济县)人,因而,民间早就有了八仙会。唐代道教极盛,道家以道曲(即道情)说唱道教故事,如《韩湘子传》、《上堂上寿》、《尧访贤》等,宣传教义。宋元以后,逐渐开始演唱历史传说和人物故事,如《修武庙》、《双锁柜》、《小姑贤》、《西厢记》等。

永济道情多以坐唱形式演出,伴奏乐器有渔鼓、简板、四胡、三弦、板胡、扬琴、碰铃。主唱演员右手拿长竹板,左手拿小竹板,击节伴唱,在前奏和甩腔中打出各种花点,渲染气氛。唱词一般是上下句,上句说,下句唱,按字行腔,唱词以七、八、九字句为主。板式有四开板、平板,甩腔等。唱腔悠扬动人,高昂和谐,民间有“仙曲”之誉;经过著名道情艺人李效伯(1907-1975)的整理改编、收徒传艺,更加婉转动听,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