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企业”优化“商业模式” 陶瓷行业呈现V型反弹态势

时间:2022-09-27 10:57:02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企业”优化“商业模式” 陶瓷行业呈现V型反弹态势》。

不知不觉中,2009陶瓷行业的商业机会又去了一大半,当然,在这个特殊的年份,对部分企业来说难熬的日子也去了一半,可以透口气了。今年上半年陶瓷行业基本上可以说是率先实现了反弹,甚至是V型反弹,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然而,在形势普遍好于预期的情况下,各种类型的企业显示出不同的“表情”。

一、领导型企业最终稳固甚至扩大领先地位。唯美、东鹏、诺贝尔、箭牌等领导型企业在经济调整期,趁投资成本低,继续扩张产能和销售网络。其品牌影响力在经济下行或徘徊期的作用更加凸显,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普遍好于去年同期,而去年同期也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二、转移扩张的品牌企业向下调整出现尴尬。受农村市场扩容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东南沿海地区品牌企业生产基地向内地转移,普遍采取向下级市场发展的战略,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某品牌企业从广东到江西新兴产区建新的生产基地之后,产品定位下沉,对接周边乡镇市场,实行区域化销售,但同类产品的价格却始终要比本土企业高,销售力明显占下风。

三、一批“隐型冠军”在内地新兴产区涌现。近两年在大佛山产区,宏宇、顺成、新润成等企业低成本、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的成功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随着内地新兴产区的崛起,在中心产区佛山外也逐步发现宏宇、顺成、新润成等企业的“缩写版”,比如地处江西宜丰县的江西宜丰金佛陶瓷和上高县的江西金牛陶瓷。之所以称这类企业为“隐型冠军”主要指其赢利能力强。金佛和金牛可谓名不见经传,前者是原颇有名气的高安江西红梅建筑陶瓷总厂负责人徐国光1998年下海创办的企业,目前旗下有“金佛”和“凯尔特”两个品牌,主要生产高档釉面砖。后者的负责人李平早期是做化工原料,2003年主动“投怀送抱”到上高县办厂,目前在上高县和萍乡安源区有四条线,上高目前正在建两条线。未来六条线主要生产西瓦包括小波纹瓦及仿古砖、瓷片等。这两个企业之所以在经济调整期生意红火,是因为有共同的特点:定位乡镇市场,善于控制成本,产品价格竞争力极高。

四、创新型企业两种走势,两种“表情”。创新型企业分两类,常规创新型企业,即通过产品小步创新引领市场的企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比如简一陶瓷在经济调整期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定位,上半年推出的“大理石”多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也广受欢迎。简一陶瓷也有望成为在这一领域超越大企业的标杆型企业。另一方面,在经济调整期,一些革命性的创新产品比如薄板等,由于市场培育期较长,投入大,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持续开拓、发展面临很大考验。

据上半年《经理人》杂志对CEO管理行为的一项调查显示:经济谷底时期CEO采取行动的多项选择题中,58%选择优化商业模式,50%选择增强现金流,44%选择调整产品结构,40%选择风险管理,36%选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联系上面提到的企业的四种“表情”,笔者认为,走过艰难的经济下行期,行业内企业最要反思的也是“商业模式”。为什么品牌企业向下一级市场发展还做不过比自己低几个层次的非品牌企业,主要原因还是“商业模式”的扭曲。品牌企业往下移,不是生产一些适合低端市场的产品就可以,重要的可能是要把过去支撑品牌运作的渠道建设费用减下来,同时实行扁平化管理,将管理费用减下来。一句话,也就是要象“金佛”、“金牛”这样的企业学习。一个企业扮演着承担行业使命的角色,为行业的突破性技术、工艺和产品推广买单,自然要面临巨大的压力。换一个角度看,如果是一个上市公司用定向增发的形式,烧社会的钱来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则显得更加合理些。简一陶瓷坚持适合自己的常规型产品创新,就是坚守基于核心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品牌企业在经济下行期发展重心匆忙下移,只是对既有“商业模式”的局部改变,并不以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为目的,运行起来不顺手也就顺理成章。领导型企业在调整期能稳固、扩大竞争优势得益于多年来对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商业模式”的坚持,他们在研发、管理、渠道方面的投入理应在特殊时期得到更大的回报。

当然,即便是行业领导型企业“商业模式”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比如,如何降低库存,如何更科学地排产,如何规划产品、如何构建更良性的厂商关系,包括与供应商的关系,如何打造科学的原材料采购体系等等,这些应该都是改善“商业模式”的一个侧面。

好了,关于“企业”优化“商业模式” 陶瓷行业呈现V型反弹态势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