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孤独症方案」

时间:2022-11-22 17:09:03 来源:郑大五附院儿童康复

大家好,孤独症儿童的音乐治疗「音乐治疗孤独症方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什么是“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am-5)中被定义为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症状出现于儿童早期阶段,并在一生中持续存在。最新的dam-5和Icd-11指出孤独症的两个核心领域为社会沟通或社会互动问题和刻板重复的行为与兴趣。同时强调了孤独症个体情感部分障碍。孤独症人群普遍缺乏对他人感受,信仰或情感的感知和理解,导致无法对他人做出恰当的反应,这个尤其影响其社会技能和互动。


二、孤独症儿童与高超的音乐能力

自1943年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孤独症人群研究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出现并关注该群体高阶的音乐记忆能力和其他音乐行为。

1、音高识别能力

经研究表明,孤独症个体通常具有完整或优越的高音、音色处理能力和旋律记忆力,保留了理解西方音乐的和声规律和处理旋律复杂性的能力,以及完整的节奏同步能力。这项记录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对单音的识别以及和弦中缺失的音的记音能力要比发育正常的同龄人更好。在随后的另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听跨越小二度到八度的48组旋律音程,发现在越小的音距中,孤独症儿童的辨识能力要比同龄人更准。

2、听觉感知能力

未经音乐训练的孤独症儿童通常在音乐感知、音乐认知和音乐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能力。他们对音色的高敏感度在研究和实践中经常被观察到。相关文献发现孤独症患者身上显示有极好的音调信息处理能力,例如无音乐训练经验的孤独症儿童能够准确的将音调与其相应的音符标记联系起来。这种能力称之为绝对音高,是一种不需要基准音就可以分辨一个声音的具体音高罕见能力。在处理简单听觉刺激时会增强,比如在音乐音调中有所体现;而在处理社交和更复杂声音时能力普遍减弱,比如语言。该差异性被证实与听觉通路中高敏性无关,而是在高级皮质处理系统中存在困难。因此通过音乐刺激帮助孤独症儿童重新修复语言功能是有极大可能性。


三、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是一个系统的干预过程。在治疗中,治疗师通过评估对象的功能,利用不同形式的音乐刺激和体验,例如吉他、钢琴、打击乐、歌唱、节奏游戏、身体舞动等帮助治疗对象达到恢复健康的目标。包括改善躯体、认知、行为、情感、表达、学习等方面的功能。

音乐治疗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形式主要是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和同伴介导干预模式也是临床中常见的治疗模式。在近几年中,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模式可以让家长或者家庭成员参与治疗中,逐渐成为了音乐治疗对孤独症患儿的主流干预模式。


1、音乐的“社交”作用机制

研究指出,音乐互动过程有助于孤独症患者发展出沟通技能和社交能力。音乐治疗中用音乐进行互动,特别是即兴音乐的形式,可以被理解或描述成一种非语言或者前语言的语言(前语言阶段:婴儿掌握语言之前,又一个较长的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该形式能够让有语言功能的人获得前语言的交流体验,使无语言功能的人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交流,并能够使所有人都参与其中。与语言相比,这是一种更有情感,更注重关系的交流模式。

在音乐治疗中,还有一种常用的干预方式——音乐聆听。该方式通常涉及大量互动过程,包括选择对患者有意义的音乐(比如与患者所经历相关),通过音乐将这些经历自然带出,帮助沟通者在安全状态下对自身经历进行表达,促进沟通交流意愿等。通过音乐反射出非音乐的主题,是音乐治疗中一个重要部分。而互动式音乐治疗中一些不必要的社交行为,如联合注意力,眼神接触,轮流等行为都是自发产生。

2、音乐的“情感”作用机制

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了音乐刺激对于孤独症人群学习情绪处理的作用。例如:孤独症个体能够在带有情感性的音乐刺激中恰当的识别正性和负性的情感。这些发现与神经影像学报告一致。这表明在患有孤独症的个体中,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的情感和奖励处理电路被保留下来。尽管患有孤独症的人在社会背景下处理复杂的非社会情感线索方面存在显著缺陷,但他们识别复杂的非社会情感刺激(如音乐)的情感内容能力通常得以保留。

3、音乐的“语言”作用机制

音乐治疗帮助孤独症交流障碍的作用机制是基于婴儿研究的发现。婴儿研究专家将母婴间的对话描述为音乐性的对话。研究者用大量音乐性词汇描述母婴对话中的声音质量。当描述声调质量时,研究者使用高音、音色、音调移动等术语;当描述语速时,他们提到了节拍、速度、节奏和时长,并指出在婴儿早期阶段就能敏锐的感觉到母亲言语中的节奏、旋律以及情感性的变化。这也证明了我们天生就有能力进行“音乐对话”。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沟通媒介,能帮助无语言的孤独症患者提供非语言的社会交流。

此外,最新孤独症低功能儿童的语音和歌曲处理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语言障碍的孤独症患儿的言语模拟音乐能力是被保留的。与对照组对比,孤独症儿童的布罗卡区(脑中专门负责学语言的区域)在语言处理过程中处于激活状态,而在歌曲处理过程中则为显著激活。这表明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对音乐刺激有更好的反应效果。另一项影像学实验进一步拓宽了该试验结果,指处该群体大脑中的额颞叶在语言感知中是被阻断的,而在歌唱过程中是连接的。这些发现表明,通过歌唱,孤独症患者可以吸收到其他的语音处理机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语言和歌曲的结构性差别。

4、音乐的“结构性与灵活性”的作用

音乐治疗师在使用音乐,特别是即兴式音乐,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有结构又充满灵活性的音乐体验时,既能够帮助他们体验可控感,又能发展出变化性。这个过程能有效的帮助患儿找到一些对于不可预测环境的应对方式。音乐结构所带来的安全感和可测性也是孤独症音乐治疗干预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5、音乐的“美的艺术”作用机制

音乐可被用作刺激物帮助患儿语言和言语的感知和产生,并提高沟通技巧。与语言刺激相比,音乐刺激可使个体获得更强的注意力和愉悦感。


以上就是音乐治疗对于孤独症儿童的作用机制。引用一段我很喜欢的话:音乐,可以让每一个孤独症儿童变得更完整。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 刘唱弘乐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