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汉乐府所有诗歌」

时间:2022-11-29 14:29:02 来源:芹草草

大家好,汉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汉乐府所有诗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中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指的是两汉乐府民歌的作者都是有感而发,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他们的诗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且多是发自社会最底层的声音,直接表达广大人民的爱憎。拿它与汉赋相比较,差别极大。乐府民歌题材广泛,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着广阔的社会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对《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两汉乐府民歌的叙事性特色

《诗经》基本上是抒情诗,其中有的作品如《氓》《谷风》《七月》《大雅•生民》等虽有某些叙事成分,只是一些客观铺写,只能是抒情诗而带有某些叙事成分。汉乐府民歌中,已出现比较完整的情节,讲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孤儿行》,通过行贾、行汲、收瓜、运瓜等诸多劳役,突出孤儿的悲苦命运。有的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断,如《东门行》,只写丈夫拔剑东门去时与妻子告别时的一幕。有的出现了由第三者叙述的故事作品,出现人物对话和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如《陌上桑》,秦罗敷的反抗强暴的形象相当鲜明,而且有生动的对话,幽默而有戏剧性。《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诗中的矛盾冲突不是单线式的,而是两条线索同时展开。一条是刘兰芝和焦母、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由被遣归、兄长逼嫁、太守求婚、决计自杀等情节组成;另一条是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发展,包括卧室话别、路口分别、结下盟誓、共约同死、赴水悬树等,爱情升华到顶点,故事也就结束。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和性格在情节展开中越来越鲜明。刘兰芝的刚强、焦仲卿的忠厚、焦母的蛮横、刘兄的势利眼,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语言艺术

两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生动,常用烘托,侧面描写、比喻、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如《上邪》的一连串的假设。《陌上桑》写罗敷形象时所应用的手法,如其中的一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怒怨,但坐观罗敷。”用的是侧面烘托的手法。

形式多样

两汉乐府民歌形式不囿于四言格式,而以杂言为主,并逐渐趋向五言。汉乐府的杂言体,到唐代则发展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乐府民歌中也有不少完整的五言诗,如《陌上桑》《上山采蘼芜》、《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歌的影响一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面向现实的精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后代作家如曹氏父子、鲍照、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和拟乐府诗,把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二是对五言诗发展的影响,除了杂言之外,汉乐府民歌中出现了不少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虽比四言诗仅仅多一个字,但它却便于把单音词和双音词组合起来,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又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和发展(当时双音节词语已经逐步地增加起来,而动词又多保持着单音的形式,因此双音词和单音词的搭配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五言诗就是适应了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形式)。五言诗可以扩大诗歌的容量。五言诗的产生和兴起是由乐府民歌开其先河的,然后才扩大到整个文坛。文人五言诗从东汉开始兴盛,到建安时代,出现了一个“五言腾涌”的盛况,使五言诗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