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教学微创新「极微创新」

时间:2022-12-11 09:33:14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大家好,教学微创新「极微创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人口逐渐萎缩,农村教育也趋于小规模化。但教育不能因为规模小、资源少而打折扣。如何发挥“小”学校的优势,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微”创新来推动学校发展,而不使农村教育处于尴尬和凋敝境地,是农村教育守望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探索路径。

我所在的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地处偏远,在乡里实际生活的已不足万人。目前在本地就读的学生仅300余人,学校以“微”创新模式作为突破口,为农村文明重建找到依托,让农村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

微“红色”创新。为了发掘学校的个性化特征,我们对学校所在区域资源进行了详尽探索和充分运用,追寻学校办学传统积淀,从而形成了学校办学价值取向,凝练成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学校在当地红色文化中找到教育的结合点,以“薪火相传,坚韧有为”为校训,并围绕此理念进行全面探索。一是创建校园红色文化,以“新四军希望小学”命名,以“踏着先辈足迹”为校歌,以红星为校徽;建立系列红色德育基地,创建红色书吧,设立以著名革命者为名的红色中队,如叶飞中队、曾志中队、戴炳辉中队等;设立“长征教育体验区”,根据长征路线图,布点长征路上战斗的模拟体验区,供学生学习体验。二是编写红色校本教材,如《红土地》《新四军希望小学军训教材》等。三是在实践活动中内化红色教育,学校通过“读红色书籍、观红色资源室及红色基地”“诵红色诗词”“讲红色故事”“看红色电影”“唱红色歌曲”“写红色征文”等活动,使学生得到红色文化的充分滋养,让红色教育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家乡菜”,烙印为学生成长中深刻的生命胎记。

微“典型”创新。思想家培根曾言“用伟大的事迹激励我们远胜一切的教育”。身边优秀个人的事迹便是最生动感人的教育素材。学校特别树立三种典范模型,引领道德教育:一是校友典型——从毕业生中筛选出在不同领域中取得一定成就或得到省级、国家级嘉奖的校友代表,在校园中举办优秀校友风采系列展示,帮助学生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人生价值。二是教师榜样——“月度教师”的选拔采取自荐、属地学校推荐、行政学校集体举荐三种方式进行,由评选组投票公示,其事迹同时在学校广播、宣传栏、工作群、学校公众号推送;年末从“月度教师”中选出一位作为“年度教师”,在学校年会中做专题事迹宣讲,学校颁发证书,给予丰厚物质及精神奖励。三是优秀学生——每周学校评审专家组评选出一位“每周之星”,评选标准不限于成绩,而着眼于学生的多元发展,将学生事迹介绍和推荐词通过多途径在学校进行广泛宣传。这样的“微”典型起到了特别好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微“阅读”创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座图书馆便是一座学校。由此可见,图书阅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把图书推向学校距离师生最近的地方,当师生经过时便可以随手取出一本书翻阅,使阅读自然而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周由校长、“月度教师”为学生推荐一本书,并附上读后感,以示引领;开展“读书沙龙”“共读一本书”活动,评选“最美阅读者”“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微“艺术”创新。钱学森曾指出,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具备文化艺术修养。艺术对于塑造完善的人格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鼎力支持艺术社团活动,葫芦丝吹起来、二胡拉起来、舞蹈跳起来、民间评书唱起来,通过“吹、拉、跳、唱”让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让学生爱上艺术,更爱上校园。此外,学校每年定期组织校艺术团到更边远的学校巡回演出,把艺术教育推向更多小微学校。另外,为推广诗歌教育,学校还邀请优秀校友中的著名诗人前来开展读诗沙龙,诗歌朗诵会,多样的活动让诗意栖居童心,诗心充盈校园。

活动虽小,课程虽微,但“小”中足以见“大”,只要用心,小微学校也可以拥有大格局,成就大教育。

(作者系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中心小学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11月18日第7版

作者:吴仙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