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老庄哲学漫谈:无为而无不为是人类生存公式吗「老庄的无为思想是什么」

时间:2023-01-04 10:29:03 来源:余云开哲学园

大家好,老庄哲学漫谈:无为而无不为是人类生存公式吗「老庄的无为思想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余云开

谈起老庄,大伙十之八九,言必称其为一种消极哲学,不甚在意。

仔细考究,误解老庄哲学者,无非两种人,一种是古代皇权下大学者,言一半遮一半,不敢讲完整,因为老庄哲学根底是反皇权的——因为皇权是“人为”的带头大哥;另一种便是不学无术、半懂不懂,故而人云亦云。

凡下过细心的人,必不会轻下妄断。甚至偷着乐还来不及,哪还肯轻易下评判呢?

直接点说,老庄哲学,实为天理正道,人类生存尺度。如同数学公式,可用于建楼测绘、科技发明推演、航天里程计算等等——在这里,数学就是绝对正确的形态,出不得半点差错。

那么,老庄哲学,实际上就是人生在世修身、处事、立业的正确“公式”。

当然,这个绝对正确性,我们目前没有论证。但没有论证不代表就无正确可能,至少在直觉主义、形而上学、神秘主义上的具有绝对正确性;至少他与不正确性呈对等姿态——因为也无法证明它的不正确性。

可以想想我们的人生,其实都是在过着一种没有论证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人生决策靠的就是直觉。如果说,谁的生活全是靠论证来走的,那我们就要问他是否幸福了?

甚至,人生计划往往都很难如愿,不信么,可以做过调查,有几个人年头做的计划年尾能完美实现。所以叔本华说:“当我们一作计划,就代表着这个计划就不可能成了”。

也就是说,世界的状态、人生历程、生活方向等,其实呈现一种波澜壮阔的偶然性,就像人的情绪一样,刚刚还是喜笑开颜,转瞬可能愁云密布。

那么,生活在这样的境况里,作为人的我们唯恐靠着直觉前行,论证、计划不过是多余的“人为”操作,而且这种操作既劳心劳力,又可能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因为,人的智识是有局限性的,难以有一个全貌的认知,没有对全貌的认知,我们就不可能做出万无一失的决策。

用老子的话说,宇宙的整体情况是一个变化的,这个变化由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由静生动、由阴转阳。

所以,老子用“无为而无不为”的公式,就包含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一个宇宙的性质,一个生存的准则。

“无为而无不为”是一个完整的思维,包含了物理学的运动理论,也包含了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包含了孟子的“性本善”,荀子的“性本恶”;包含周敦颐的太极诚体,亦包含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包含了半个叔本华、半个尼采——叔本华只是到了“无为”的境界,而尼采却只有“无不为”的境界。

从“无为”到“无不为”,就是在正确的框架上充满无限可能,“无为”就是正确的框架,“无不为”就是无限可能。

那么“无为”用在人身上,该怎么用呢?

我们可以先反过来理解,人的“无不为”情况下会是什么状态呢?那可能就是凡事都能成或说能成大事,至少包含这个意思。

那么凡事都能成的“我”,自然就具有包容性、创造性、健康性(或说生态性),这就好比天之广大,地之厚载,生态之互益。

包含这三点的“我”,必然是无私欲、想象力丰富、不被世俗消耗精气神的人。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无私我。当一个人无私我之后,才能够“无己、无功、无名”(庄子言),即不被私欲的牵引、不被世俗偏见、成见、评判所左右,能够精力充沛、至诚专一的创造,才能“无不为”。

如此一看,老庄哲学与消极有什么关系?根本毫无关系。事实上,老庄哲学告诉我们的是要正正确的框架下,即道的框架下去作为、去生活、去立业、去治国。一言以蔽之,“顺道而为”。

那么,人如何顺道呢?那就是先“无私我”,用叔本华、佛家的话说回到悲观主义基础上,弃绝一切的感官私欲——但可惜佛教和叔本华只是到了这个境界就没有“然后”了;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心如死灰、形如槁木,在这个基础上,“我”成为了道的工具,成为实现“道”的价值,而不再是我的欲望、情绪的工具。从而“顺道而行”、在道的推动下,“我”就会有大作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