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中式插花艺术」

时间:2023-01-08 17:25:03 来源:摩石精舍

大家好,浅析东西方插花艺术「中式插花艺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2月9日(腊月廿八)

张传伦

花赋——中国古典插花艺术刍议兼论东、西洋插花


插花,先要折花、剪花。

似乎是将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的花朵夺去了原本由土壤通过根系提供营养的娇嫩生命。

实则不然,更其悖论。

惜花妙手,擘划锦簇花团,华藻繁缛;巧设寒梅数点,删繁就简。或见琼枝烟萝,或见疏影横斜……

在中国历代插花圣手之下,遂将普世价值意义上的赏花审美意识升华了许多。

焕发岀花在自然状态下、在所谓当下“活着”的状态下,不可能生长岀来的最美的姿态,这姿态一旦形成,不失为“天人合一”的杰作。

花自有情,善通人性,她们不会产生丝毫遭受戕害的感觉。

况复早有古人奉折花折柳,为寄情咏怀之雅事。

灞陵折柳乃古代实典,汉唐之所常见。

北朝时有《折杨柳歌辞.五首》传世。

滋水边,灞桥上,友人辞行,柔柳攀折,不胜依依惜别之意。

李白七绝《春夜洛城闻笛》,诗题明明写得是“闻笛”,诗中却云“闻折柳”: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秋娘有句:“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是在劝勉少年郎珍惜花样年华。

现代科学检测结果证明,花草也有敏感的生命。

人类施之于花草的种种善恶,花草感知无遗,并可回馈不同的微妙反应。

“含羞草”当非孤例。

项羽英魄、虞姬慧灵,寄托于草木,显于后世之爻相,赖有明未张岱曾记“虞美人草”,留其幽韵于今:

“虞姬自刎,葬于雅州名山县。冢中岀草,状如鸡冠花,叶叶相对,唱《虞美人曲》,则应板而舞,俗称虞美人草。”

张岱又记一“挂剑草”,今人稍有历史文化知识,可知与春秋名士季札有关。季札以君子重义重情而流芳百世。

甚喜张岱此记寥寥二十字:“挂剑草,季札墓前生草,其形如挂剑,故名。可疗心疾。”

“可疗心疾”一语,最堪深思其理。

张岱雅撰“草木”章,循环渐进,序年始自圣尧,取法高古,开篇即涉“蓂荚”,考“蓂荚”,为古代传说中一种象征祥瑞的草,其叶生落之间,可验月历:“蓂荚,尧时有草生于庭曰蓂荚,十五之前,日生一叶。十五后,日落一叶。小尽则一叶厌而不落,观之可以知旬朔,故又名之历草。”

“尧时有草生于庭,佞人入朝,此草则屈而指之,名曰屈轶。”可辩臣工之善恶。

……

花草之神奇灵谶,屡试不爽,勿庸赘论。

世间所有的存在,花是最美的存在,她无远弗届,最是抚慰人之性灵。

唯有国人最懂花最爱花,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皆可以花喻之,譬如:

最美的形象叫“花容月貌”,

最美的人生叫“花样年华”,

最美的女人叫“花魁”,

最好听的歌叫“花儿”,

最惬意的春遊叫“花事”,

最好看的歌舞遊戏叫“花灯”,

最精致华美的笺纸叫“花笺”,

最高兴分到的钱,此额外之报酬名曰:“花红”。

……

传统文化范畴中的诗词歌赋更有对花无可复加的最美妙之赞颂。

君其有空,适可闲阅《全唐诗》《全宋词》,看看有多少首诗词写花。

诗人词家最在意、最富诗意的诗集往往冠之以《花间集》《花外集》……

屈原“离骚”,幽思浪漫,藉古贤美人,灵卉香草郁乎其文,苍茫杳渺,此非阳春白雪,曷能融之、化之。

然其意义又最具普世价值,有教无类,蒙童亦可拾其芳草,重其熏陶稚嫩之心灵。

花,雅润古今,芳泽三教。

其中儒家倾注了最大的激情。

而佛家有一偈语,善悟者以为可参天地人伦之教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道家善用奇葩名卉宣扬道法,闻其花名,便觉玄奥:“鸿蒙轮回莲”。

历代杰岀的政治家、军事家,每当战端衅起,上善之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料无可胜之际,唯战可换和平,便不惜一战。

战罢则铸剑为犁,化兵气为花气,颐养无限生机。

花乃天地精气孕结而成。

花开在哪里?

花开在瑶池之畔,花开在云嶺之巅。

仙界之所歆悦,亦凡间之所倍赏,人神之所共爱。

“瑶台失手”,岂止是“玉杯”,是缤纷的“花雨”。

花落花开在料峭的春风,那是“荒寒一点香,足以酬天地”的心馨、香祖。

花落花开在深绿的夏塘,那是“无穷碧”、“别样红”的菡萏、芙蓉。

花落花开在寂寞的秋园,那是“破幽馥、散清好”的寿客、金英。

菊在高逸之灵腑,“悠然”存下一“南山”。

菊在豪雄之胸臆,幻作“冲天香阵”。

名媛愿比“黄花瘦”,“暗香盈袖”的一定不是酒香。

花落花开在冰雪覆盖的冬野,那是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的寄春君、雪美人。

梅花以她独特的气质,卓荦的风姿,不负百花魁、玉玲珑的赞喻。

而我则更愿唤她“暗香”。

历史上的名公巨儒归隐林泉,自号山人的多是作伪,“翩然一只云间鹤,飞来飞去宰相衙。”

林和靖公才是真正的岩崖高逸,他的咏梅诗“暗香浮动”了一千年。

至今依然沁人心脾。

梅花之标格,可以代表人类最高洁的人格。

我不敢轻易折下一枝寒梅,充做一款文房插花,只恐流于虚热的轻浮,我愿供奉的是一瓣虔诚的心香。

此刻的我看花,花也看我。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此刻的花,展现岀心无旁骛的喜乐之感,并非是我玄幻的想象。袁宏道早在明朝时就说过:“花有喜、怒、寤、寐、晓、夕。标格既成,神采自发,花之性命可延,宁独滋其光润也哉?”

“花之性命可延”,延自吾之插花,攒采掇英,风雅兴集,正是那柔美的花心萌动,展开了最灿烂的花容,愉悦了世人,花与人无求,人自花所得是无尽的。

此刻的花又何其纯洁雅丽,却不以妖媚惑人。

每当我插好除梅花之外的花,哪怕是奇花异卉,一旦完成,当我看着刚刚插好的花,都会由然生成一种莫名的成就感,(Feeling)告诉我:花正于此刻,舒张一派开心的样子。

花似乎全然知晓,是我善加利用人类的照像术,并将这最美丽的成像再现于书籍——《文房插花集》。

花自解语,花心缱绻,深知从此告别了“花无百日红”的往昔,留下了永恒的美。

地球村所有的鲜花盛开都会凋谢,只是、只会在我的花器中享受永久不衰的芬芳。

此贤豪之言语,即使唯花可懂,吾愿足矣!

谚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实则为奢望,干脆是梦想。

试问权倾天下的皇帝拥有知己否?!答案:否!

世事难料,人心叵测,焉有所期,唯花心可待,花意可知。

我爱花,谬托花为知己。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花亦未曾一日负我。

微吾书生若我,乃一介寒士,饾饤小儒,又难免清狂,偶有一时清兴,逸情云上,瑶池仙葩,紫宵清芬,有天女散之,天花乱坠,入我清波净瓶……

繁华过眼,“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万缘同镜像,唯向莲台座前、长明灯下,供养插花一式,稽首斋心礼佛。

佛堂清供插花,史籍朗然可证:肇始于隋朝。

日本于隋高祖开皇二十年首次派往中国“遣隋使”团,在全面学习中华文化的同时,遂将插花艺术传回日本列岛。

日人称插花一艺为花道,一千几百年的时光递嬗,山川海日,滋润岀日本花道的各种流派,揆诸日本花道的特质是冷逸孤峭,疏枝、淡花、枯叶,舒展出潇散飘逸之韵,妙在合气于日本园林庭院的禅意幽独,“峭”是好的,峭如雪后晴岚,然其终不及中国古典插花的宏丽典雅。

现今插花一艺于世间普及程度最高的是日本,坊间有卖专用于花艺的各种剪刀,插花迹近产业化的规模。

中国家庭很少有插花的雅兴,尤是文房插花代表了中国古典式插花的最高境界,而今却是雅道陵迟,鲜有人问津。

叵令国人却步不前的难度是插花所用花器,必为古器,若用新品,不可称作中国古典插花(特例除外),于此须十分讲究,不可将就,以免贻笑大方。

中国古典插花之载体,大而分之为六器,:瓶、盘、缸、碗、筒、篮。

唐宋明清士大夫阶层的名士名姝,妙诣高蹈,风流醇古,宜其秀而远、隽而永,最喜以上三代、春秋战汉年代的青铜器充作插花之器。举凡“六器”,皆可自青铜器中的鼎、罍、壶、尊、觚、盘、瓶、瓿……中寻到最高古典雅的样式。

日本花道所用“和器”与此相埒,差之恒远,非徒无此美器,实则无此古雅之美。

然而,不可否认日式插花,非用“和器”难臻其独具之韵。于此一端,纵观今日中国南北各大公司庆典以及私家会所宴酬场面虽知以插花点缀,大多以日式插花漫应之,而不得其要领,一味摹仿日式插花的简约疏淡,未置“和器”与之匹配,最大之失误是选择日式插花只为少用花材,少花钱,而昧于浑然不知日式插花之风格,乃是艺术高度提炼的结晶,非为节约资金计。

曾有国中插花人士抱怨选用花材与日式插花毫无二致,也插不岀人家的味道来,吾闻之,聊以五字真言,以开足下:“功夫在诗外”。

当下中国插花方兴未艾,是好事,从艺之人最是先要好好补读几本书,脱俗无它法,唯有多读书。否则必入媚俗之境而浑然不知,兀自沾沾自喜。

插花一艺,欲求佳妙,还须略知国画画理,插花之法依循“六法经营”,悉心揣摩,假以时日,方知古今插花大师为何多是画家、诗人。

插花一艺雅与书画风雅际会,亦同为寂寞之道。

板凳坐得十年冷,方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燥竞火大之人,必为百花所不赏。请勿急于开班授课,急于布局办展,急于哗众取宠,实则自取其辱。

华堂巨室,高朋满座,留不住蕊寒瓣冷的灵氛清素。

世界花道纵横观,有三大插花流派。中日两国之外,尚存一个领域宽泛,涉及欧美澳新的欧式插花。

考其存续年代,不及日本插花历史悠久,更无法比肩中国古典插花。

中式插花溯本正源当自远古说起,数千年插花史乘,纷繁蔓延,殊难细分,然又不可仅以插花一艺囿之,要知早在黄帝时代,先民就已建成了世界第一座与自然景观——奇峰林木花石相融合的园苑建筑《元圃》。

欧式插花比较中日插花有一大特色:繁丽,花材多样,五彩缤纷,集束于一器。

西人至今不懂中式插花“一枝梅”的优雅之所在,此亦是西画与中画在实质与表象上的区别。

欧州最具天才的画家梵高一生穷窘,却也不忘大把采摘自然生长在山野乡间的各色艳丽的鲜花野卉,随手插之于陶瓶,花叶枝蔓紧蹙,密不透风,几无空白,梵高相对竟日,临摹写生,给后世留下了多幅状写插花的静物油画,适可一窥欧式插花之繁丽。



梵高画

三百年前东风西渐,飘然西来而至中土的欧洲画家郎士宁,以他不世岀的天才画艺,敏锐的眼光,很快发现了中画的独特魅力,未历数载,画风骤变,中画的温山软水、和风细雨洗净了西画一层厚厚的油彩,一觚清水合将起青髓朱墨,洒向檀笺蚕素,从此郎翁用笔无一处不空灵、无一处不高华典雅。


郎士宁画

郎翁乃清宫御用画家,有此身份便利,得以在紫禁御苑观赏到了中国古典式插花的极品——皇家插花,歆羡不已,为之倾倒,振笔恭摹《午瑞图》,蓝本是皇家端午插花,所用花器是宋代梅瓶,瓶中花式姿态纯用中式风格。

唐、宋、元、明、清,无疑是插花的黄金时代,不仅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更予人以难于磨灭之印象,端赖于这五个朝代的画家画出并流传至今的大量“插花图”,清朝画家文人特别喜欢描画充满吉祥喜兴意境的“岁朝清供图”中,必不可少各种材质的“瓶插”,陶、瓷、玉、琉璃、青铜,以青铜器具,最为古雅,青铜器的锈色呈现出的泛金、红斑、绿绣、孔雀兰……三千年古艳与所插之花之绚丽多彩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中国古典插花所用花器,前文已述,广而分之为六大器:瓶、盘、缸、碗、筒、篮。“

缸,因其体积容量大,矮壮稳重适用于宫殿、大堂。缸花源于唐,兴盛于明清。

瓶花使用量最大亦最常见,有平安吉祥之意。分小口和大口,视所插花材而定。瓶花起源于1500年前的南齐,兴盛于明代,最是流行于江南地域。

盘花源于汉代,盘象征池塘或湖泊的概念,六朝时与佛教供花相结合,成为插花重要器皿。

筒花源于五代兴盛于宋金时期,筒花又称隔筒,《清异录》载“李后主每逢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

碗花源于十世纪的前蜀,多用于寺庙插花,清供于禅房或佛像前。

篮花是花篮,以竹编花篮最为常见,插之合理,飘逸散朗,生活情趣浓郁,最得诗人、画家之青睐,入诗入画,深植人心。

自然界中究竟有多少种类的花卉,植物学家也很难有准确的统计,已被发现的就已达到惊人的四十五万种之多,中国有三万多种。

“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诗意的浪漫夸张。花心自始觉清素,她从不企盼“春风拂槛露华浓”,无意苦争春,不仅是梅花的品格,山野平芜路边篱畔中的花,静静地蓄芳,默默地修练内功,一朝绽放岀绚烂的花容,也不肯做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贵妃。

正是花的素静,催生了日本审美意识中的“侘寂”(wabi-sabi)。枯寂的草木,最能表现岀自然、空灵、朴素的禅宗意境。代表日本顶级插花艺术的大师是“自然野趣流”的著名“花人”川濑敏郎。

二十年前,川濑将缘来已久的“一日一花”的想法,化为一本书中的“一日一花”,令我动心之处不是繁花的艳丽和丰盈,而是川濑以极致简约的插花技巧,在不着痕迹中传达“素”之花的自然姿态,为此,川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花草,仅在“一日一花”这本书中即采集了425种春夏秋冬生长于山野和友人庭园中的花草,而他所致力寻觅的是那些被鸟啄虫蛀、风雨侵蚀、濒临枯萎等生死随缘的花草,比美丽绽放的花朵更加引人入胜。

我可以看懂川濑插花追求简约的那一份枯寂之美,花艺中透露岀的浓厚禅意,我也认同那是对四季更迭、时间流逝的一种冥想方式。

川漱敏郎的插花

汪洋大海中仿佛几片枯叶般的日本列岛载浮载沉,像极了李清照笔下的“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狭长逼仄的海島,必然造就了日本孤独而悲壮的民族性格。他们之中的精英人士亦必然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他们抱有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惜物如金,川濑将此情节以最为贴近“侘寂”之精神内涵的形式反映在插花上,这是一种以接受短暂与不完美为核心的日式美学,它具有日本传统美学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从佛教派生的概念,承认三个简单的事实:

没有什么能长存,

没有什么是完成的,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

所以然之故,川濑选用花器大多为残旧、质朴、布满历史痕迹的器皿,而川濑的选择又太过于独岀心裁,花器用旧物是好的,但不可尽选破烂之器,如破旧建材、铁板等,或是拣一开裂陶瓶,于罅隙破缝处缀上花草……

视此类插花,不禁令我忆及写《闲情偶寄》的李渔,其所发明于文房装饰中的种种布置玩法,巧则巧也,不枉坊间所讥之“穷人美”,不免微露寒蹇之相。由此又令我偶发遐思,想那袁枚的文娱艺事一定奇丽,依“随园”之华瞻大观,若其插花,一定是吾华古典插花的范本。

传伦弗具私家园林“随园”之胜境,《文房插花集》中所选花材亦未曾达到425种之多。

然而,一叶知秋。

秋意任飘零,冬野正茫茫。

严霜皓雪之际,可恨瘟神犹自逞凶。

唯愿《文房插花集》是一束鲜葩一丛绿茵一剪寒梅是一朵暴风雪中怒放的雪莲是献给抗击冠状笔毒的避瘟散、解毒丹!

是献给地球村全体村民的美好祝福!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