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分析印象派绘画艺术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对印象派美术的理解」

时间:2023-02-04 17:09:01 来源:麦教授说

大家好,分析印象派绘画艺术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对印象派美术的理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市场的量化密码系列文章(6)

美好的不确定性(艺术篇)

作者:Michael Zhang 麦教授

我无法带领一群人,因为我无法确定自己是对的;我也无法跟随一群人,因为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对的。——罗素

19世纪下半页到20世纪上半页的几十年是个非常令人心驰神往的时代。在那之前,人们在各个领域一直追求的都是确定性的结果。然而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开始接受了不确定性,这让人类的发展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首先是艺术,以法国的马奈(Édouard Manet)、塞尚(Paul Cézanne),莫奈(Oscar-Claude Monet )、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德加(Edgar Degas)为代表的印象派画家和梵高(Vincent van Gogh)、毕加索(Pablo Picasso )、达利(Salvador Dalí)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画家纷纷对之前的强调精细技法、力求还原被画实体原貌的做法背道而驰。

加纳莱托(Canaletto)画的 《威尼斯运河》

莫奈(Monet)画的《日出》

传统的油画非常讲究真实性,要从透视、光、影、比例、造型等角度力求还原真实,画家会用心地把油画的笔触藏起来,让绘画完全像照片一样呈现给观众。而以印象派为开端的现代绘画则放弃了形似,开始追求神似,甚至用不似来映射画家的思想。

18世纪意大利画家加纳莱托(Canaletto 他的意大利全名是Giovanni Antonio Canal)的《威尼斯运河》对威尼斯的运河和旁边的建筑做了精致的还原,小船上的人物、每条水的波纹、一砖一瓦都纤毫毕现。而莫奈的日出则看上去毫无细节而言,近处的小船是黑乎乎的一坨,从水纹能看出来每一笔是多么的随意而为,远处的船和建筑更是模模糊糊,初升的太阳就是一个圆形的红色颜料圈,下面随意画了一些橙色的线段表示反光。难怪当时的评论家对这幅画做了无情的批评和嘲笑。

但是,假如我们不再追求“确定性”,也许莫奈这幅画里表现出来的光线则会给我们带来情感和心灵深处的冲击,从不确定的、模糊的、不加修饰的笔触里让人体会到画家所在的时空恰恰是现代艺术要表现给我们的。莫奈的画作里没有了传统的精致笔触,这幅画最好的欣赏方式是站远一点,把眼睛眯起来,那些随意的笔划立刻就会被你的目光融合在一起(optical mixing),水波立刻就有了生命力。如果要和Canaletto的水波相比的话,你会发现传统绘画里的水波和光线是静止的、被停止在一瞬间的,而印象派绘画的水波和光线则是流动的、是闪烁的。

每一幅印象派的画作都有自己的特征,细心的观者会体会到画家作画时的心态,这种神奇的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体验来自于印象派的放弃“确定性”。

达芬奇(Da Vinci)画的《抱银貂的女子》

毕加索(Picasso)画的《戴黄帽子的女子》

人物画像也一样,可以比较一下达芬奇用传统技法画的《抱银貂的女子》和毕加索用立体派的手法画的《戴黄帽子的女子》。达芬奇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所以绘画要给观者传递最逼真的感觉。这幅画中女子和银貂的表情、体态完全被展现出来,画作的人物皮肤、动物皮毛、衣着、饰物等等的材质都有完美的表达。

而毕加索的人像则更多传递出一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解读,之前绘画传统里坚持的空间秩序和前后结构都被打乱了,观者能够一下子看到从不同角度才能看到的不同的身体部位。这样的探索让毕加索成为了大师。他说:我14岁的时候就可以画得像拉斐尔(Raphael)一样好,但用了一生的时间才能像孩子一样作画。

「毕加索在不同时代的画作」

「公牛,毕加索,1945年」

《艺术与错觉》这本书写到:“印象派和之后的艺术家通过画作里的不确定性,邀请观者进入创作的神秘的圈子,并体验到创作的快感,而在以前这种快感往往是艺术家的特权。”

同时代的画家蓝碧嘉(Tamara DeLempicka)从波兰来到美国,约翰·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从美国游历欧洲,都是在传统的绘画学习中找到了如何驾驭和拥抱不确定性。

蓝碧嘉(De Lempicka)的自画像

萨金特(Sargent)的自画像

蓝碧嘉1929年的自画像好像是从2029年时空穿越回去的,画家高冷的脸庞像是古罗马的雕塑一样简单而没有任何细节,围巾有着皮革的质感,画面里用了很多简单的几何图形,完全摆脱了学院派绘画要求的还原真实的确定性。萨金特的自画像里可以看到,不但衣着的笔触很随意,连五官的处理也非常随意,毫不掩饰笔触周边的强烈对比,这些不确定性反而让画作非常生动。

同样的时间段里,人们对音乐也有了新的解读。传统的学院派永远是在乐谱确定的情况下要求乐手忠于乐谱,让演奏和乐谱之间达到最高的一致性。交响乐团在演绎和创作音乐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是通过耗时的排练来达到乐手之间的协调的,目的就是要将演出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然而,19世纪末开始有了自由爵士乐(free jazz),音乐家通过即兴表演,激发出各自的艺术创造力,这种刻意制造的不确定性却往往是自由爵士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这段时间,科学也逐渐开始接受不确定性。篇幅所限,关于这部分的更多内容请关注本专栏的下一篇推送:《美好的不确定性(科学篇)》,在下一篇文章中大家还会看到本专栏中的另一只神兽——薛定谔的猫。


▼金融市场的量化密码系列文章▼

金融市场无限的未知里,有着无限的可能

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真理也会成为假命题

如何用两维思维方式解读苏格拉底悖论

不可能发生的事(1987年)

《金融市场的量化密码》系列专栏——前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