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最后的晚餐是哪个教堂的壁画「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秘密」

时间:2023-01-17 09:17:03 来源:青禾札记

大家好,最后的晚餐是哪个教堂的壁画「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秘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腾讯副总裁吴军博士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到这样一件事:小女儿因为课业增多,不得已要停学几种课外活动,女儿选择了钢琴。可是作为父亲的吴军,劝女儿把学习钢琴坚持下去,而是停止计算机的学习。

吴军博士列举了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学习钢琴的目的是为了愉悦自己。吴军认为钢琴是所有乐器中声音最完备的,通过学习钢琴,对于音乐会有更深的认识,也更能享受美好的音乐。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说过这样的一个现象:中国孩子选择学习钢琴的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可是听音乐会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

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把学习钢琴的目的搞错了,有的父母是为了让孩子考级,有的父母是为了让孩子学个技能傍身,有多少父母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欣赏音乐因为而学习钢琴的呢?

铺天盖地的洗脑歌曲,有些火爆整个网络,可是有多少歌算得上有律动有情感的音乐?如果我们的孩子有一定的乐理知识,就会比较容易分辨,这样才能享受美好的东西。

很多人会说,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也不懂,流行总有它的道理吧。经过时间的洗礼,真正的精华会被世人称赞,就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可是他们到底好在哪里呢?

小编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大话西方艺术史》,作者是潇涵,人送外号“意公子”,是当下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自媒体“意外艺术”创始人,她用8年的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新奇有趣的艺术故事,目的就是让普通大众也能看懂艺术。

意公子说,我们不需要成为艺术界专业的学者,但也不能以纯粹无知的状态去欣赏艺术。那么看看《大话西方艺术史》可以告诉我们哪些与艺术有关的知识。


《受伤的野牛》


01 艺术的起源

艺术创作的初衷是什么?一般我们认为,艺术是人类在解决了温饱等生存问题之后开始的精神追求,其实早期人类正是为了生存,才开始的艺术创作。

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能否制造和使用工具。但对于早期人类来说,他们制造的工具只是是简单打磨过的石头和折断的木棒。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面对体积庞大的野兽,无论是从力量上还是凶猛程度上,人都处于劣势。

但是人和动物还有个区别,那就是思维发达,尽管原始人类的脑容量要比现代人小很多,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差不多。

宫廷剧经常有这样的桥段:一个不受皇帝宠爱的妃子,在皇宫的某个角落埋个小人,上面写着受宠妃子的名字,身上扎满银针;或者画一幅小像,写下诅咒的话,这被称为下盅,汉武帝把卫太子刘据一家满门抄斩的理由就是相信儿子给爹下了盅。

下盅这事原始人类就会,在法国和西班牙的岩洞里,保留着一万或两万年前的壁画,上面画着受伤的野牛,鲜血淋漓,在今天看来,这些壁画仍然色彩鲜艳、惟妙惟肖。

为什么人类要画受伤的野牛呢?难道是原始人类吃饱喝足,看着收获的猎物,想着能吃的东西够多了,不如追求艺术享受,画幅画玩玩吧?当然不是,他是想通过下盅的方式削弱野牛的力量。


金字塔

02 艺术作品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

因为有了艺术作品的存在,历史变得生动和活泼,正如电影的彩色影像,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惊心动魄的时刻。

古埃及的金字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现在埃及境内保留有96座金字塔, 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体型巨大。站在金字塔下,感觉自己渺小如蝼蚁,心中充满疑问:为什么古埃及的帝王要建造如此体积庞大的陵墓呢?法老王死后,为什么要被制成木乃伊呢?

古希腊的一位历史学家曾说,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注入地中海,养育了这个民族,被称为埃及的”生命之河“。但是这条大河每年的7月到10月都要泛滥一次,淹没农田,摧毁房屋,无数人流离失所。但洪水一旦退去,却能留下最肥沃的土壤,人们又纷纷回来播种、庆祝丰收。这种被摧毁之后又可以重新再来的无限循环,就是古埃及人一直以来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他们的信仰和观念:生命也是这样的,可以“死而复生”。

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不会消亡,渡劫之后会回到肉体上或雕像上,,可是如果灵魂回来了,肉体腐烂,雕像不存,就无法重生了。所以古埃及人会制作木乃伊,会修建大型的陵墓。

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同,进而形成的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通过与西方艺术史的比较,也更能了解中国历史。古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秦始皇陵,人类的发展历程有太多相似之处。


《最后的晚餐》


03 艺术需要故事作为载体

李诞参与《奇葩说》的辩论,有一期辩题是“奇葩星球美术馆着火了,一幅名画和一只猫,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李诞说:艺术最大的价值是活在人们的心中,生命最大的价值是活着。名画最好的归宿是烧了,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正在“燃烧”的《蒙娜丽莎》,比蒙娜丽莎微笑更美的是“消失“了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蔡康永收藏了很多画,他告诉李诞,艺术品的价值都是人们赋予的,谁的故事越多,谁就越值钱,哪幅名画的故事越多,哪幅名画就越有价值,还有什么比为救一只猫而烧掉的一幅名画更有价值呢?

所以李诞的观点是:救猫烧画。虽然做出这种选择在现实中发生的几率不大,但还是赢得了满堂彩,因为他很大程度上说出了艺术价值的体现形式-故事性。

那么西方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很多名画或者雕塑,他们的故事性是什么,意公子在《大话西方艺术史》中给我做了诠释。

希腊神话和《圣经》是西方大量艺术的故事源泉。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传说和《圣经》故事就像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和“孙悟空大闹天空”一样,是深入骨髓的记忆。

以达芬奇唯一一幅可以和《蒙娜丽莎》同样享有盛誉的画作《最后的晚餐》为例,如果你不了解《圣经》故事,就算达芬奇技艺高超、构图巧妙,这幅画也不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感情。可是对于西方社会的子民,他们知道这幅画讲的是什么, 耶稣临死之前和他的十二门徒吃的最后一顿饭,而叛徒犹大,达芬奇没有点明是谁,但是仔细辨认,就能发现他的与众不同:

身体微微往后倾斜,右手紧紧抓着钱袋,两眼直直的望着耶稣,他的紧张,他的害怕,他在这一刻的所有思绪,都是其他门徒没有的。

这更能体现耶稣的伟大,睿智的耶稣,早已知道叛徒是谁,可是他没有指出来,还是给他们一样的待遇,分发一样的面包和葡萄酒。

有人说,《大话西方艺术史》是意公子专门为大众打造的提高我们审美艺术修养的“葵花宝典”,深表赞同。还在上一年级的女儿看着我在读这本书,问我好看吗?我说好看,很有趣。女儿说,每次你都说好看,我都不喜欢。我说你试试!没想到孩子一下就喜欢上了,虽然很多知识她看不懂,但是她说很好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