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时间:2023-01-19 16:45:03 来源:大画家网

大家好,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更好地更深入地学习书法,不能老停留在技术层面去研究和学习书法,这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了解支撑书法背后的文化,很难理解书法艺术的精神内涵和它的奥妙,甚至走上偏路,耗费其一生的精力还没有步入书法的堂奥。因此,在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的笔法、字法、章法的同时也必学习和研究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其意蕴与境界必定不落俗套,步入中国书法艺术的大道。

书法艺术背后的文化看起来与技法无关,但是,书法艺术的技法从何而来从何而起,都是与书法艺术的精神追求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对书法艺术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

下面简要地从回溯书法的发展历程、发展的背景入手,分析不同时期的书法特点,探究儒释道精神对书法艺术的影响。对于学习书法和研究书法是很有意义的。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汉字因其特殊的笔画和结构,比其它的文字更具有艺术的形象,在其历史的发展中有了篆、隶、楷、行、草字体的变化。这也决定了书法艺术形象之丰富多彩,几千年来一直散发着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

书法超越了文字仅囿于作为社会交流信息符号的功能,成为一种饱含哲学理趣又不失韵味情感和精神的艺术符号。

书法艺术得益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浸染和民族性的过虑,使得中国书法艺术具有一种哲理化的高度。书法“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毫端”,集形、质、理、意、韵、态、势等美学特性于一炉,把具象之物加之以抽象,使人获得无穷的美感。

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质得益于东方民族文化特有的生活气氛和思维习惯,更得益于民族传统哲学的滋养。如:易学的阴阳之学、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师法自然,佛家的禅宗佛理等,其中儒、道、释思想的影响最为突出。

可以说:灿烂辉煌的中国书法艺术,正是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是分不来的。

中国书法审美长期受到“中”、“和”为主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中庸”之道可称得上是那个时期书法审美的灵魂。儒家把中庸思想看作是最高的行为规范,不偏不倚,认为人的修养应达到一种中和的境界,讲求一种“中节”“和谐”的度。作为中国文化的典范书法艺术自然离不开“中”的 指导制约。

“中庸之道”决不是“折半取中”,它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要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这个思想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精准性的追求,在创作中处理任何一种关系都不要“不足”,也不要“太过”,以达到既不稚嫩!也无火气的精练与和谐。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书法讲求中正和谐,不激不厉,表现出一种“含而不露密丽深沉”的“中和之美”。

最能体现“中和之美”的当属小篆、隶书、楷书,皆以对称、安稳、匀称、整齐条理为美,线条方潤,笔态中和。

西汉的大一统政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得到了空前的推崇。

在东汉中晚期,书法在儒家思想的引导下达到了完成成熟,出现了规整平正、稳实雍容隶书,如《熹平石碑》、《张景碑》、《史晨碑》等代表了隶书的成就。这些碑刻风格秀劲,中规入矩,稳重之气通体可见,这与儒家理智、严谨、中和的生活作风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此外,唐楷也是儒家艺术的代表。唐代文士们充满了积极向上的豪迈精神,这在很大成度上使儒家经世致用的思维在此具有了合理性,使得唐人自觉地遵从技法,承续传统,对技法规范的苛求可以说臻于极致,行成了严谨端庄,密丽雄健的书风,可谓尽善尽美,后人多有“唐人尚法之说”。

代表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

这些唐楷上品彰显了一种儒雅严正,雄浑端直的气派,更反映了一种讲求规范,不偏不倚、中节适度,崇尚坦正人格,修身稳健的儒家气质。
不得不指出,儒家思想给书法艺术的发展造成了束缚,致使书法缺乏变化灵动之气,使得主体生命的丰富性泯灭在“和而不同”的大原则下而显得单调而贫乏。

二、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作为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不及儒家,但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比起儒家,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儒家思想交替时期,一旦儒家思想失去了垄断地位,道家思想便当仁不让占据了艺术文化阵地,无论是对文化还是对书法艺术的影响,这种斗争结果的典型首推“魏晋风流”。

儒学的没落使道家兴起,士大夫们开始崇尚不拘礼法,天马行空,抒发自我生命意识和潇洒俊逸人生情怀的书风。

魏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很多,但最为后人称颂的是王羲之父子。
尽管二王书法造诣上略 有不同,但二人书风中流贯出来的精神内涵却是一脉相承的,那就是充溢着魏晋人对自然崇尚和追求神俊纵逸的魏晋风度。

如《兰亭序》、《孔侍中帖》、《鸭头丸帖》等,字里行间,韵致流贯。其中王羲之的《兰亭序》堪称行书极品。书法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种神高、气远、韵足之境。

《兰亭序》通篇324字,文思悠远,辞采清亮,通观整幅书作,一股涌动的生命情绪携着自然之气倾泻而出,王羲之把他那种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超脱的道家精神融于笔端,笔法轻重使转自如,极富变化;结体疏密、错落有致、字法万态、章法精妙、自然天成。
王献之的书风比起他父亲更为狂放不羁,其行草开张超逸,神情飞驰,有“散怀山水,悠然忘羁”的自然之趣。

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家追求真我,不做作,法自然,用揺曵生姿的笔致淋漓尽致地抒写心绪,呈现出一派物我交融的“真”境。

三、佛家思想的影响

除了儒家、道家思想外,佛家思想对中国书法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在魏晋时期佛理借助“性空”思想,浸染玄理,给同时期的书法带来了一叶清淡,随着中唐以后禅宗一套完整的世界观、人生哲学和认知模式的确立,佛理才彻底征服了文人士大夫。

禅宗也称顿教,是佛教中八大宗派之一,禅宗的宗教色彩在八大宗派中宗教色彩最淡,哲学色彩最浓,主张顿悟成佛,是印度教中国化的产物。禅宗所提倡的人生态度是随缘任远,明心见性,虚静禅脱。禅宗思想强调“自性觉悟”,强调“自我”在一切思维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思维主体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种思维方式比道家更直接、更彻底地体现了艺术的个性精神。

特别是中唐以后,书法家受到儒家思想的束缚,走到了法度约束日趋森严窘境,书法家们丰富活跃的感性思维被窒息在这日益狭窄的创作困境中,禅宗思想无疑给书法家们带来了指导创作的甘霖,它适时地迎合了书法家寻求自我解脱的心理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了一股破除魏晋法规,追求自性解放的革新思潮,一大批书法家创作了大量直抒胸臆的狂草,开创了一代书史新风。

这时期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旭与怀素,史称:颠张狂素。草圣张旭的代表作有《肚痛帖》;怀素的代表作有《自叙帖》。

他们的草书都有大量的连笔,线条抽象变化莫测,无序结字中的无序章法,都令人叹为观止。仿佛能从线条上看到书法家的灵感在运笔间闪耀。

此后,禅宗思想于儒、道两家经过长期的相互磨合、相互渗透,达到和谐共生成就了尚意的宋代书法。

后来董其昌等进一步把历代书法的特点进行了简约的概括: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朴之说。

儒释道的思想,不但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深远,对其它门类的文学艺术的影响同样重要,可以这样说:儒释道思想,还有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支柱,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好好探究和运用。

书法是一种内蕴丰富的艺术,在点画线条的黑白世界里寄寓的不只是书法家自身情感和心绪,同时也融进了一个时代的精神。

我们探究书法艺术中的儒、道、释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去剖析书法家的学识修养中有几分儒、几分道、几分佛,而是通过深刻了解儒道释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使我们能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准确地把控书法艺术的正脉和大道,使自己的学习和努力能修得正果。

江仁元书法作品选

江仁元山东省文登人,原鲁东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美术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烟台市民进促进会会员、烟台市美协顾问、烟台市书法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

官网:www.jiangrenyuan.com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