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搞书画收藏的人 离不开高雅的情趣和不俗的眼光「收藏字画的好处和寓意」

时间:2023-01-23 13:33:02 来源:书画艺术天下

大家好,搞书画收藏的人 离不开高雅的情趣和不俗的眼光「收藏字画的好处和寓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搞书画收藏的人,定是有着高雅的情趣和不俗的眼光。书画收藏,已经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它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普通人都可以追求生活品质的明智之选。

当我们面对眼前的这幅作品时,是只会觉得这是一幅好作品,画的真漂亮,停留在溢美之辞的审美层面,还是能够从作品中看出画中的动人故事,看出画家的艺术造诣等,这体现的是一种书画修养。

吴湖帆(1894-1968) 松壑鸣泉

陆俨少(1909-1993) 陶渊明诗意图

朱屺瞻(1892-1996) 山间新面貌




——收藏书画保持良好心态——


何谓“古玩”?用一句浅显的话讲就是:老年间的玩意儿。既是玩意儿,它的意义就应在于“玩”。既然是玩,免不了会玩出些名堂来。玩到寝食难安、难舍难分是常事。苏东坡说:“吾薄宝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就是这个意思。玩是要花费心思的,这种心智的花费应该是平心静气,气定神闲的。所以在书画收藏中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想收藏投资当代书画作品,还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首先是画价已经大幅度增涨,就以史国良先生的作品为例,2003年前后他的作品每平尺仅仅是两三千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每平尺十五六万元的价格,也就是说收藏一张史国良的四平尺作品也要五六十万元的投入。更有甚者,有些当代画家的作品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平尺四五十万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前辈大师。


史国良作品 人物六条屏 成交较1478400元




——鉴定鉴赏要量力而行、步步为营——


相对于当代书画收藏,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的收藏则难度要增加很多,作品年代越久远鉴定难度就越大。我们这代收藏家收藏的古画绝大多数都是假的。傅抱石创作了不足2000件作品,有1000件左右在博物馆、文物商店,而上拍的却有8000多件,真迹也就几百件。溥心畬上拍了2万多件作品,真迹也就200余件,很多成交价几百万的作品全是伪作……而对于平时连看近现代及古代书画真迹的机会都很少的收藏者来讲,从不曾“上过手”的东西,现在又凭什么去判断一件书画作品的价值呢?

《云中君和大司命》,是傅抱石一生中仅仅创作的五(约)幅3米横幅巨制之一。2016年6月5日,以2.3亿元成交!

2017年6月5日晚,傅抱石《茅山雄姿》以1.45亿元起拍,以1.625亿元落槌,加佣金以1.87亿元成交。

溥心畬 斜阳秋光




——书画为作者鼎盛时期的作品——


每位书画家一生都有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一是已经形成作者的风格;二是能反映其应有的艺术功底和艺术水平;三是不敷衍草率。画写实和工笔的青年为鼎盛期,写意画中年和晚年为鼎盛期,从中把文化内涵和阅历以及笔墨表现地淋漓尽致。如赵孟頫之力倡复古,以书入画,诸法俱备,“点”化神奇;倪瓒之枯笔意写,逸士风流;沈周之苍劲生辣,格调高古;文征明之笔法精致,书卷潇洒;唐寅之清秀明丽,才气过人;董其昌之幽深淡远,禅气淋漓;八大之笔势惊人,超然物外;石涛之搜尽奇峰,妙法自然;郑板桥之参差错落,书画双绝。上述众家无一不以自己独特的面貌技法屹立史册,一个画家的画风就如同一人的音容笑貌一样,所以熟悉他们的画风与笔墨语言,对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大有裨益,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书画变迁,流派演变,特别是对重点名家做一点研究,对提高辨伪将大有帮助。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纸本水墨 96.1x46.1cm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 《岩树双禽图》

石涛《山麓听泉图》水墨纸本 222.5×72.8cm 北京荣宝2021年春拍 成交价:1.2075亿元




——书画的题款与用印——


题款多为作者创作后的署名和记录的创作时间(下款),以及为谁而做的被赠予人的姓名、称谓以及赠言(上款),通常作者的署名最具个性特征。如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早期作品多署“吴俊卿”,中期多署“吴昌硕”,晚期多署“老缶”。在鉴别中国画作品的真伪时,分析款识的书法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比绘画本身更重要的一环。因为实践证明,画与字的造伪,后者比前者难度要更大些。看印章首先要看篆刻的水准。一般来说,著名书画家的印章多由著名篆刻家(或书画家本人)所作,其篆刻的艺术性相应较高。其次,要看印章内容,多数画家在不同创作时期往往使用不同的印章,有的作者钤印位置往往也有自己的风格。其三,要看印泥质量和呈色,著名书画家钤印所用印泥一般质量较好。另外,距今年代越久的印章,其印泥色泽相对较暗些。

吴昌硕《玉堂富贵》

吴昌硕《花卉十二屏》




就书画艺术品的投资收藏选择标准来看,著名文化史专家余秋雨先生有段意味深长的话语不无道理,很值得我们深思:“全国各地历史博物馆和古代艺术家纪念馆中熙熙攘攘的游客,每时每刻都有可能涌向某个现代艺术家的欢呼激情。现代艺术家在哪里,请从精致人微的笔墨趣味中再往前迈一步吧,人民和历史最终接受的,是坦诚而透彻的生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