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彰显民族气魄的英雄群像有哪些「当代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人物」

时间:2023-02-08 14:21:02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彰显民族气魄的英雄群像有哪些「当代体现我国民族精神的人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刀进行曲》雕塑

潘 鹤、梁明诚作

一组群像,凝聚着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呈现出不可遏制的爆发力,犹如一首热血与烈火交织而成的雄壮进行曲。这就是雕塑家潘鹤与梁明诚共同创作的抗战题材雕塑《大刀进行曲》。

欣赏这座雕塑,不得不提及那首同名的抗战歌曲。九一八事变后,日寇的铁蹄在我国东三省肆意蹂躏,并准备向关内进犯。我第二十九军官兵拼死抵抗,在喜峰口击败了猖狂的日本侵略者,全国为之振奋。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奋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激发了无数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创作于1976年的雕塑《大刀进行曲》以此曲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身份、年龄、性别不同的抗战者群像。艺术家以雕塑语言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全民抗战的伟大精神。这组雕塑形象,后来被应用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和纪念邮票的设计中。

雕塑《大刀进行曲》的创作者从构思、造型和艺术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围绕抗日战争的主题进行创作,体现出不同凡响的艺术功力。整座雕塑造型结实、动态组合,线条简练粗犷,呈现大刀阔斧的块状形式。雕塑中的人物造型不同,有的抡刀、有的握枪、有的拿着手榴弹,虽然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动作和气质,但他们身上所共有的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以及在艰苦条件下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战意志。雕塑中的每一个形体都饱含激情,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似有一股蓬勃的力量向外迸发。

雕塑是凝固的音乐。它具有直观、生动的艺术感染力。它主要是利用特定的工具与材料,塑造出一定的形象来反映某一历史事件,并通过凝结其中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给人以心灵启迪。在创作中,雕塑家对细节的把握尤为严谨,大到对历史背景的真实再现,小到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刻画,无不体现出严谨求真的创作态度。他们重视形体的塑造,更重视神韵的表现,所刻画的人物生动形象,但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主次分明,有形不到而意到之妙。

可以看到,艺术家巧妙运用人物在衣着、动势、神态等细节方面的差异,精心处理人物与人物的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着力刻画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特别是对面部表情进行了精雕细琢。

雕塑的一侧是正举起大刀的农民形象,饱经沧桑的脸上每寸纹理都仿佛交织着仇恨、悲痛,每条血管都仿佛迸发着家仇国恨的火焰,隆起的肌肤、咬紧牙关抿起的嘴角,显现出坚忍与不屈。他身后是持枪冲锋的八路军小战士,稚气的脸上洋溢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神情,暗示着革命之火生生不息;群像另一侧是持手榴弹的地道战能手和持双枪的武工队队员;背后则是运送弹药的青年妇女。雕塑的正中间是如大鹏般跃起、扑向侵略者的青年指战员,挥舞大刀,振臂高呼,横在空中的大刀威武凛然。这把重点刻画的大刀,是前进的旗帜,是胜利的号角,也是信仰的象征。青年指战员矫健的身形,势如猛虎下山,刀劈斧皴的塑造让人物具有强烈的艺术穿透力和感召力,也增加了群雕纪念碑式的凝重、庄严与肃穆。其他武器和人物飘动的衣衫以及肢体,粗犷豪放,构成几条大的横线,不但加强了前冲的动势, 而且具有一种力量的美感。指战员的神态,使人感受到从他胸腔中迸发出的强大战斗意志。

《大刀进行曲》塑造的是一个战斗群体。创作者在注重人物思想情感表现的同时, 通过雕塑中的刚柔、虚实、明暗、浓淡、薄厚等关系,再加上呼应、对比、疏密、弛张等艺术法则的运用, 在各个人物之间构成了高低、俯仰、前倾和后倚的变化,体现出运动的形式美,同时产生了一种节奏感,恰如不同音符交响成一曲昂扬的主旋律,雄浑朴拙、大气磅礴,传达出一往无前的气势,体现了艺术家严谨洒脱的艺术造诣、深切的历史情怀以及旺盛的创造力。这些艺术手法在雕塑中的运用,使得这件作品包含了更多更深的意味,在现当代中国美术史长廊中闪现出别样的光芒。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涌现出一大批民族英雄。雕塑《大刀进行曲》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抗战精神凝固成气势雄伟的视觉史诗,彰显出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团结御敌、众志成城的民族气魄和义无反顾、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雕塑无言,精神不朽。如今,烽火硝烟已沉淀于历史的长河,但经过血与火淬炼的抗战精神,永远不朽。在承载这一精神的艺术作品中,有一种力量也浩浩汤汤,奔流不息。

作者:刘 红

来源: 解放军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