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唐朝建筑总结「唐朝时期的建筑文化」

时间:2023-04-02 09:04:39 来源:搜狐

唐朝国保遗址共491处,其中前五名的陕西57处,新疆50处,四川40处,河南38处,合计185处,占据了将近四成。而紧随其后的第二梯队包括山西、河北、甘肃、云南都有20处以上国保,再往后的第三梯队浙江、吉林、山东、江苏、辽宁、江西、湖南、安徽、广东、西藏也有10处以上唐代国保。从这上面也可以看出大唐盛世国祚绵长,所存国保遗址数量多,分布广,基本遍布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我们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来抽象一下这个时期的建设特征。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无论艺术造诣还是建筑风格都曾辉煌瞩目。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

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建筑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这个体系由都市建筑、宫殿建筑、佛教建筑等方面组成。

城池:

1.两京制

长安 洛阳

2.规模宏大

唐长安城是汉长安城的2.54倍,明清北京城的1.45倍,是同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的7.29倍,是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的2.87倍,是罗马城的6.39倍。唐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0米,拿到现在来说也很少有这么宽的道路,在当时或者古代历史中应该属第一了。(唯一缺憾是这么宽的大街竟然是土路,一下雨官老爷们上朝都不好走,跟王小波《红拂夜奔》里描述的完全不一样的。)

3.里坊成熟

唐长安城108坊,可以理解为108个小城,有点类似于当今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社区,每个坊外有土墙围起(夯土坊墙,墙基厚度2.5-3米左右,都临近各街沟边,墙高2米左右),一般居民只能坊内开门,只有贵族和寺庙才能向大街开门。所以商铺都是开在坊内的,坊里围墙四面有门,坊在日出日落时敲钟打鼓启闭,这就是“晨钟暮鼓”的来历。坊门关闭后,不得在街上行走,每年只有正月15前后才不闭坊门。城里有夜禁,坊外主街夜晚不能闲逛,有官兵巡逻,但是坊内配套设施还是比较完善的,尤其是居民多的坊里,关了坊门夜生活依然丰富多彩。

4.布局整齐

唐长安城总体上依然是中轴对称的格局,全城以南北方向的朱雀大街作为中轴线,东西两侧整齐排列着数目与面积相等的坊市。街衢与坊里整齐地并排在一起,东西向与南北向大街成网格状交叉。将外郭城进行网格式分区,每个网格就是一个坊里。白居易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5.布局更合理

其实从曹魏邺城开始就已经着手把宫殿区有意识的放在城市的北面,大大降低了皇城对市民的影响。唐长安城的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它把官府集中到皇城中,和居民分开,市民们不会玩着玩着就玩到官老爷们办事的地方。

宫殿建筑:

1.建筑宏大

考古发现,唐代建造的最大的单体建筑是武则天在位时的明堂,也是有史以来记载上规模最宏大的一座明堂。其一层为边长90米的正方形,高达86.4米,相当于现代大厦的二十多层,但它的建造仅用了11个月,由此可以看出唐代技艺精湛。中国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木构建筑,但这座明堂并不在长安,而是在洛阳,只可惜在唐代就毁于一场大火。

位于长安城最北部的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曾是世界上曾经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四个紫禁城,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可见唐之大气恢弘。

2.前朝后寝

大明宫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3.中轴对称

大明宫宫城为中轴对称格局,前部由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等组成前朝的南北中轴线,后部以太液池为中心组成内庭,分布着麟德殿、三清殿、大福殿、清思殿等数十座殿宇楼阁。整座大明宫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三大内”中最大的一座。

4.三大殿制度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弘史二馆。在轴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庙宇:

唐代建造的佛寺数量和规模都是很惊人的,当时唐长安城里有佛寺九十余座,有的寺庙占了整整一坊之地。寺院的发展影响了国库收入,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和五代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年),先后两次“灭法”。其中唐武宗灭法,一次就拆了佛寺四万所。虽然两次灭法时间短暂,很快佛寺又开始恢复,但是对隋唐五代佛寺殿塔的破坏是灾难性的,以至于唐代建筑留存至今的只有3座木构佛殿和若干砖石塔。以此为标本抽象一下唐代庙宇的特点。

一、斗拱硕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

佛光寺大殿斗拱

二、简单而粗犷的鸱吻。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

南禅寺大殿鸱吻

三、屋檐高挑。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两层。

佛光寺大殿

南禅寺大殿

四、屋瓦呈青黑色。

五、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取向。

六、色调单一。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

陵墓:

1.关中唐十八陵

唐朝包括武则天在内的21位皇帝,除昭宗李晔、哀帝李柷(zhu 四声)外,其余19位皇帝的18座陵墓以都城长安为中心,自西向东呈扇形展开,南隔关中平原与秦岭遥遥相对,蔚为壮观。

2.帝陵类型

唐代帝陵的共同特征是坐北朝南,地势多为北高南低。它分为两种类型。

a."封土为陵"

坟冢由人工堆筑,外形呈覆斗状,如献陵、庄陵、端陵和靖陵。

献陵

b."依山为陵"

利用自然山体,在山体的南侧开凿石洞为羡道,在山峰的底部修造地下玄宫。如昭陵、乾陵、泰陵等14座,分布在北山山脉上。

昭陵

3.帝陵陵园

唐代帝陵在陵冢的四周均建筑陵墙,与相应的建筑一起构成庞大的陵园。

a.平面布局

乾陵及以后的陵园平面布局均分三部分,自北向南由三对门阙加以区分。

第一,第一对门阙以北为陵冢和献殿(享殿),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第二,第一对门阙至第二对门阙之间是陵墓的神道所在,神道两边排列着各种石柱、石碑和石人、石兽,象征帝王出巡时的仪仗队伍。

第三,第二对门阙和第三对门阙之间,分布着功臣密戚的陪葬墓。

b.主要建筑

第一,献殿

献殿位于内城南门内,正对陵冢,是举行祭祀活动和瞻仰先帝遗物的场所。

第二,寝宫

寝宫又称陵下宫,位于各陵内城外的西南,是供守陵官员和日常侍奉人员居住的地方。

4.唐陵陪葬墓

a. 陪葬、从葬制度

第一,唐朝前期

功臣密戚及其子孙去世后可以陪葬帝陵,并赐给茔地和丧事用具。唐代的开国元勋,如李靖、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大多得到了陪葬昭陵的殊荣。

献陵陪葬区


昭陵

第二,唐代中后期

a.唐代中后期,各帝陵的陪葬墓数量锐减,且陪葬者也只限于宗室。

b.陪葬墓的代表∶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

第一,地上部分

均"号墓为陵"。永泰公主墓园平面呈矩形,封土呈覆斗形,封土南侧残存有双阙,神道两侧存有石狮1 对,石人2对,石华表1对。

永泰公主墓

第二,地下部分

均为长斜坡墓道双室砖墓,由墓道、6个过洞、7个天井、8个壁龛、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组成。后室均有庑殿式石椁一座。地下部分均绘有大面积的壁画。

懿德太子墓

第三,随葬品

懿德太子墓出土彩绘陶俑以及金、玉、铜、铁器等各类文物1900余件。懿德太子墓出土的11块大理石阴刻填金哀册残片,充分证明了其葬仪享用了帝王的等级制度。

c.陪葬墓的代表∶章怀太子李贤墓

第一,构成

斜坡墓道双室砖墓,由墓道、过洞、天井、壁龛、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后室有庑殿式石椁一座。

第二,壁画

墓道、甬道和前后室中绘满了彩色壁画,其中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广为人知。

章怀太子墓壁画

经幢:

经幢的出现起始于唐代,且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相伴而生。唐代留下了大量陀罗尼石刻,成为唐代陀罗尼信仰广泛流布的明证。

石幢不同于石塔,虽然两者同源于佛教建筑的历史,在风格制式上也有诸多异曲同工之妙,但仍属于不同的范畴。

中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花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

龙兴观道德经幢

安国寺经幢

松江唐经幢

唐塔:

唐塔在类型上按建筑形制大致可以分为阁楼式塔、密檐塔、单层塔、喇嘛塔等几类,金刚宝座塔也算是一类,但是唐代还没出现此类塔型,暂不提。

1.阁楼式塔

阁楼式塔是仿传统的多层木构建筑的,出现的较早,历代沿用的数量最多,是我国佛塔中的主流。南北朝、唐、宋是阁楼式塔的鼎盛期,分布几乎遍于全国。这种塔的平面,唐及以前都是方形,五代起八角渐多,六角形较少。唐塔建筑材料以砖石为主。

大雁塔

2.密檐塔

底层较高,上施密檐5~15层(单数为多),大多不供登临眺览,意义与阁楼式塔不同。有的虽可登临,但因檐密窗小,又不能外出,故观览效果不如阁楼式塔。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平面,嵩岳寺塔唯一为十二边形,唐塔多为方形,辽金多为八角形。

小雁塔

3.单层塔

单层塔多用作墓塔,或在其中供奉佛像。唐代,此类塔的外形已在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大力模仿木构,隐出柱、枋、斗拱等各种构件。

塔的平面有方、圆、六角、八角多种。

四祖寺塔

4.喇嘛塔

喇嘛塔分布地区以西藏、内蒙一带居多,多为寺的主塔或僧人墓。


松卡石塔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