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书画作品:“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亮相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2021-05-26 12:45:38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亮相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亮相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

“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于6月22日下午4点在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将汇集老中青三代中国当代水墨创作者的探索性作品,为中国当代水墨创作进行一次归纳性的梳理与呈现。

策展人沈揆一接受采访

作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2013年度有关当代水墨主题的系列大型展览项目之一,著名学者沈揆一策划的“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试图对中国当代水墨创作领域中富有探索创新精神的群体及其实践活动,作一次归纳性的梳理与呈现,进一步探究和推广中国当代水墨正在逐步形成的新美学特征,并重新认识、判断和确定水墨系统中存在的当代性意义和学术价值,旨在让中国当代水墨具备世界性艺术格局中新的推动力成为可能。

刘庆和现场讲解作品创作理念

上个世纪年代,中国开始运用“水墨”这一概念,就已经明确地、有意识地试图将这一类实践与传统的“国画”加以区别,并与当时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以链接。这在当时中国经历了数十年的封闭步入现代化进程中有着特殊的政治上和实践操作上的需求和必要性。艺术的发展轨迹在时代的坐标上移动,任何时间都离不开纵向和横向的定位。但艺术的发展在很长时间中,它应有和可能的横向比较被屏蔽,纵向的追溯又遭扭曲或阻隔,所以“水墨”的提出一开始就面对和承担着双向的指代、挑战和压力,但基本上还是在自二十世纪上半期就已开始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民族性”与“世界性”等简单二元对立的框架和自身的语言体系内的讨论。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步入国际舞台后,坐标上的横向指标全部展开,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身份属性很自然地得到关注,并不由自主地进入这一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的进程中。与此同时,在共时性的空间关系中,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也带来了如何在多元的世界文化中建立民族和中国身份的切实问题。中国的当代艺术不是一种被动表现的载体或被读的文本,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创造历史的文化和经济的载体、社会或主体身份形成的过程。当代的水墨实践在它摆脱了狭隘的媒材、画种的界定后,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成为这一文化自觉建构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展作品

展览现场

“幻象:中国当代水墨大展Ⅰ”展示了近年来一些艺术家们的实践。他们分别出生于上世纪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其中有一些是中国当代水墨最早的开拓者,参与和经历了它直至今天的全过程,也有一些是更为新进的实践者,但他们都在更为宽疏的当代语境中自如地运用水墨性话语展露各自的感观世界,描述各自的人文景观,表达对生活和生命的关注,揭示对精神世界的求索。这一系列中艺术家的作品有一共同特点,即是他们的叙述方式:许多个人,社会,文化和历史的记忆和认知以荒诞、幽默、象征和幻觉的图式转述在画面上,万千气象,如幻似梦。在急速发展变幻无常的社会现实中,无奈、迷茫、困惑、质疑,是当代人生活的必然体验,也是在当代文化和艺术中文化身份建构过程中艺术家能与我们分享的。

参展作品

展览现场观众参观

与其他媒介的当代艺术一样,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除了对当下社会现状提出问题,反省或探讨之外,毫无疑问最终也会在变革演进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重建自我,在一定程度上,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当代艺术持续性推进的动力,为艺术的新可能提供中国式的答案、洞见与预想。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