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鉴藏赏析:樊圻的《桃源图》轴

时间:2021-09-03 09:45:07 来源:

樊圻的《桃源图》轴

1.jpg

明代的金陵(今南京)是南方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也是手工业、工商业发达的大都市。从新安等地来的商人到扬州、松江经商或文人画家游览三吴之地都经过这里,这就为金陵形成发达的文化艺术氛围带来了有利条件。清初,金陵的经济更加发达,各地的画家都涌到这里。一时间,金陵的绘画流派纷繁、风格各异,形成了中国画坛的一个中心。以樊圻、龚贤为首的八位画家组成了“金陵八家”。他们大都隐居不仕,往来于江淮一带,以卖画为生。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以诗文、书画相酬唱,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艺术主张。

“金陵八家”的绘画主要继承五代、宋初的传统,兼师南宋院体。他们的艺术创作不受摹古之风的影响,写实性较强,题材多选自金陵附近的实景。清初画家主要是以“南宗”为上,以“元四家”为宗;而“金陵八家”则以“北宗”为上,以“宋画”为宗,形成了独特的画风,与所谓的“正统”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寓居金陵、绘画成就也很突出的画家

家很多,却并未归入“金陵八家”,这是因为那些画家大多师法“南宗”、“元四家”,和“金陵八家”的画不属于一路,如石谿、程正揆等。可以说,在清初画坛上,“金陵八家”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创作群体,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

樊圻(1616—?),字会公,更字洽公,金陵人。山水、花卉、人物画无不精妙。传世作品有《江浦风帆图》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柳溪渔乐图》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雪景山水图》轴,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春山策杖图》轴,现藏于南京博物院;《山径骑驴图》轴,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樊圻的绘画师法很广,对五代的荆浩、关仝,南宋的刘松年、马远、夏圭,元代的黄公望、王蒙,以及明代的“吴门画派”等都有所涉猎。但最能代表他绘画风格的是以师法北宋初北方画派为主,并融合诸家画风而形成的方硬苍健、浑厚沉着的个人画风,如《江浦风帆图》卷等。他的恬淡平和一类的画也十分出色,如《柳溪渔乐图》卷等。这一类画取景源自江南,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樊圻还有将方硬苍健与恬淡平和两种风格结合起来的一类画,如《桃源图》轴(见右图)。

《桃源图》轴为绫本设色,纵94.4厘米,横47.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根据题跋可知,该图作于康熙二十八年三月,时值樊圻74岁。整幅画的构图采用高远与平远相结合的方法,山体以高远法表现,而其他景物则用平远法绘出。作为背景的山峰被画家处理得较奇险,山体气势雄伟,山中云雾缭绕,大石耸立,小峰重叠,一片平缓的山地被溪水环抱着,水面波光粼粼,帆影点点。岸边小舟旁,桃花盛开;柳树后,房舍错落有致。山坳上人来人往,或独行、或交谈、或放牧……作品洋溢着一种不染世尘、清爽安谧的气息。

《桃源图》轴中,山石以小斧劈皴加以水墨渲染,皴法细碎而干净利落,复以浓墨点苔。山体轮廓用笔以“粗笔”为主,且有粗与细、断与续的变化,有“粗山”的特点,给人以雄壮之感。由此可以看出,樊圻此图受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的影响很大。所不同的是,《关山行旅图》中所有物象的用笔都是粗放的,是一致的;而《桃源图》轴中,除山体之外的其他景物用笔都由山体的“粗笔”一下子变成“细笔”。如樊圻画房舍、舟船、人畜用线精劲,似在兰叶描与铁线描之间,由他规整求细的笔法可见他写实功力之高;对树木等的描绘又有明代“吴门画派”淡远、轻灵的意趣。画中景物是江南景物的真实再现。整幅作品把北方画派苍健雄劲的笔法和南方画派平和秀雅的笔法融合在一起,用笔于苍茫中不乏润泽之气。山体用笔的粗放与房舍、人畜描绘的精细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

樊圻在“金陵八家”中成名最早。据周亮工《读画录》记载,60岁的王铎于旅途中遇到三十出头儿的樊圻,很欣赏他的画,并题其小景:“此幅全摹赵松雪、赵大年,穆然恬静,若厚德醇儒、敦庞湛凝、无忒无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