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书画展览:赵之谦书画辨伪(上)

时间:2021-10-29 09:45:07 来源:

赵之谦书画辨伪(上)

赵之谦(1829—1884),字回、撝叔,号悲庵,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由于他“悟彻书画合一之旨,求笔诀于古今人书”,“更推篆隶之意以作画”,“又通作字之法于篆刻”,故他在书法、绘画、诗文、篆刻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为我国的书画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近代“海派四杰”之一。一些唯利是图之人,伪赵之谦书画,层出不穷,造成鱼目混珠、真伪杂糅的局面,给我们今天收藏、研究赵之谦的书画带来很多困难。如何鉴别其真伪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考查:

一、赵之谦书画的笔法、章法

首先要掌握赵之谦的笔法。每个书画家因执笔方法不同,如高低、正侧、腕背的虚实以及下笔时的轻重缓急、行笔时的正侧方圆等,故各有不同的习惯和特点。同一个书画家,作品还有早中晚期的变化,出现不同的风格。但不管一个人一生中书画风格如何变化,总有一贯的规律可循。对一位画家几十年形成的笔法习惯特点和规律,模仿者在短期内要完全学会,是不可能的,即便像也只是表面的“形似”;至于他笔法的内在规律、气韵,是学不到的,容易被人看出破绽。赵之谦的书法早年学习颜真卿,用笔横轻竖重,刚劲不阿,自有一种拙趣。中晚年以后,由包世臣《艺舟双楫》中推重北碑及“钩捺拒送,万毫齐力之法”的主张所悟,转而以北碑为师,并参用邓石如的隶书笔法及魏碑,故他的隶书似邓石如,楷书有隶书的味道,书风潇洒沉静,“得似欹反正之势,飞动翩翩之姿,古媚遒劲,别开生面”。从赵之谦传世书法的结体看,早年结体长些,晚年偏方些。用笔的直挑钩,早年锐些,转弯处角度要小一些,晚年钝些,转弯处角度要大一些。

墨松图赵之谦 作

赵之谦不仅是一位书法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画家。他善画花卉蔬果,间作人物和山水,但他从不画禽鸟。如发现有赵之谦的禽鸟画,就有作伪之嫌。他的画,始师德林。据《枕经堂集》、《绘境轩读画记》记载,德林字群直,号砚香,阎氏,汉军旗人,官河南知府、盐运使。其画工山水竹石,书法秦、汉、魏之篆、隶、真、草,以其笔法运入画境,浑朴苍茫,兼精鉴别。赵之谦遇之,当从之学,其后竟讳称所出,故世人知之者稀。故赵之谦的早年的画受德林的影响,以后才“更推篆隶之意以作画”(《海上墨林》),又从陈淳、扬州画派汲收营养,最后形成古茂沉雄、宽博淳厚、郁勃遒艳、精气弥满的艺术风格。他的人物画风格清新冷隽,与罗聘相似,但传世极少。他的山水画也同样蕴涵篆隶金石的气质。作伪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伪之画,虽有表面的形似,但其师承交代不清,分期错位,笔法粗俗乏力,艺术水平也低于赵之谦,容易被人看出破绽。所以说,笔法是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

其次是墨色。墨色和笔法不可分离,二者缺一不可,但书画家在运墨和运色上也有各自的习惯。赵之谦喜欢用重墨和大红大绿的重色,色彩繁复而绚丽,所作之画不仅有色与墨的交融,而且有冷与暖色调的变化。这些习惯和特点,也可为鉴定其书画真伪提供一个旁证。

再次是章法结构。不同的书画家有不同的构图习惯。赵之谦作画构图充实、丰满而不拥塞,并以书法入画。而临摹品在结构的组成与行气的连贯性方面,容易出现松散的毛病;在行与行、字与字间则缺乏前呼后应、左顾右盼的连贯性。但用章法结构鉴定书画,必须把它与笔法、墨色诸因素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上)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