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古玩知识:太乙山七章

时间:2021-11-21 13:45:06 来源:

太乙山七章

转眼两年过去,已是戊戌暮春时节。当年的同学,现在到了毕业之时。翻出这篇旧文,稍稍修订了几处文字,算是赠与他们的毕业小礼吧!诗人阿多尼斯曾写道:“诗歌没有时间,诗歌本身就是时间。”此刻,因为这篇小札记,尽管言辞简陋,时间却可以重新开始……

中国美院学子在太乙山考察,于光影中小憩

丙申仲秋,天高地远,正是美院学子下乡考察的时节。我和几位同事一道,带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本科同学考察古城西安,逐一观览陕西各处风土人文。又一日,登临太乙山,远眺终南诸峰,以体验古人山水世界,别有境界出焉。俟壮游毕,我乃虚室独坐,抽芜思,理杂念,记下山行途中零零星星所见所思,借所居处七贤庄之名,特录为太乙山七章。

山洞·时间

太乙山在远古时经地质裂变,山崩石落,沧海桑田,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地质现象。入山不久,即睹一山洞,因大石坠落,叠加而成。又因此大石坠落时底部碰撞碎裂,露出了石头的内部纹理,得以一观大石头的年轮。石头的年轮,竟也如树木的年轮一般生成,只不过经历了更长久的时间。在这块石头前,我们谈起莱奥纳尔多·达·芬奇对于家乡阿诺河谷的考察与地质研究。莱奥纳尔多的一则笔记记载,也是在一个山洞里,他发现了鲨鱼的化石。这让他想象万千,三度描写了想象中海上鲨鱼的壮观情景。时间是什么?山行其中,若有所思。

索桥·知物

太乙山中岩壑幽深,颇多探险之趣。诸生常鱼贯而入,鱼贯而出。有时,道狭路窄,仅容侧身而过。有时则陡峭异常,摩顶接踵而上下,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更常见巨石相依,山谷林立,多有索桥相连,覆以铁片以成桥梁,看上去粗率简单,走上去则丁零当啷作响,令人颇多不安。我笑对诸生曰:“我过此铁索桥,而寂然无声,可否?”诸生遂停驻索桥两端,瞩目相望。我不紧不慢,蹑足摄衣,以太极步走之:“两脚宜分虚实,起落尤似猫行。迈步如临深渊,腰胯带领下肢。”果然,铁索桥悄然无声,也不大摇晃。知物而应物,格物而致知。我们讨论起中国文化中的“知物”传统,一种智识周备,洞达物情事理,明晓天地之道的能力。这种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捕虏·情感

太乙山中的山体造型极为丰富。在一山坳处,有一巨大岩体陡然而立,一面平整如刀切豆腐,但中间却有一小块迥异的石块天然嵌于其中,褐色的石块,还长满绿色青苔。我们细读了关于这块岩石的科普说明,并记住捕虏体(xenolith)这个地质学名词。所谓捕虏体,是指在岩浆侵入作用过程中,由于侵入作用的强大力量,经常使围岩碎块落入岩浆中,称为捕虏体。想象当年,这大石块与小石块如何能够相互捕虏,合为一体的。现在看上去的寂静山谷,当年又曾发生过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啊。年轻人谈起了那册经典绘本《丢失的一角》。爱,是战争,是和平,也是神秘的力量。眼前所见自然造化,竟也是一个亲密关系的传奇故事,两个古老的石块相互捕虏结合一体,经历了怎样的地质巨变!

松树·而立

天池是太乙山中的一个重要景点,但却已经开发过度。四周有高楼林立,湖中有样子丑陋的游艇来往其间,比例严重失调。自然气息,已然全失。遂与诸生感慨过之。天池一侧为山谷平地,辟为广场。中间赫然一棵巨松,矗立于广袤之处,虬枝伸张,恣意自在,回应山谷中浩荡天风。有同学问及,松树枝叶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平面化造型。“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则不老松或当指的正是这棵傲然独立的松树吧。子曰:“三十而立”。一棵松树的而立,也是以自己的自然智慧努力而来,吾辈岂不应有所启发?

天地·山水

从天池下山,小憩于望云亭。此亭位置绝佳,俯瞰山谷,远眺诸峰,还有溪流自一旁潺潺流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啊。张磊同学随身带着一册《老子》,我拿过来随意翻到第七章,顺势念了一段,内容竟很应景:“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面对亘古世界,天地固然有些渺然,但我们凡夫俗子,对于山水大物,却也是可感的。山水大物,因其不自生,化育大千万物,此其故为大也。对境读书,自有意味。掩卷之后,大家默然无言,静听流水之声。

柿子·隐者

太乙山色如画,秋色迷人。正是柿子成熟之际,树树高处红色柿子,引人注目。遂与诸生共谋,设法以木棍击之。于是山谷中矫手顿足,跃跃欲试,悦豫且康。终于成功击落高处几个柿子,还美美地分享了。古往今来,太乙山中多有隐士居焉,不可胜数。据说,今日仍有五千隐士生活在终南山中。太乙山中野果子甚多,试想那些隐者,在山林中采拾各式山野果子而食,兀兀穷年,却也是颇多山野之趣。自然造化,养育万物。如圣经所言:你看那些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走兽,它们不是都活得好好的吗?!

大树·心经

下山途中,午后阳光柔和而灿烂,打在树叶上,色彩斑斓,秋日山色无限。遂与诸生在几棵大树底下,席地而坐,休歇片刻。大家也刚好可以一起来仔细观察光线之丰富美妙。光线是一种奇妙之物,它可见而无形,因此常常处于不可见之境。对光线的观看,因此成了一种相当玄妙的方式。光,让我们看见万物,而我们如何才能看见光本身?大家坐在金色闪烁树叶婆娑的大树下,断断续续背诵完《心经》,一边想着东方式的观看之道。坐大树下逆光仰视,树叶一片明亮,色彩斑斓犹如天堂。而在大树外头顺着光线往里看,则树下幽暗斑驳,肉眼难辨。境由光生,境由心生。所以,光,不仅生成风景,也关乎世界观。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