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中国园林的历史 出路及意义「园林寓意」

时间:2022-12-01 10:37:09 来源:lydia爱书影音

大家好,中国园林的历史 出路及意义「园林寓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本有关于中国园林的书读起来非常拧巴。作者在通过这本书中的讨论寻找中国园林的出路,但是从头到尾也并未找到。


“园林已死”这样的定论是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曾得出的。现在人谈到园林就会想起苏州,而苏州的园林则永远地留在了博物馆里。那些经典的古典的园林从诞生起似乎就不曾变化。而正是因为缺乏变化,才被作者及相关专业人士判定为“已死”。然而当园林走出博物馆与现代建筑融合的时候,他们又感概园林变得不伦不类。所以究竟中国园林的出路在何方?作者的结语——心安何处?他自己也不知道。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国际区园林建筑小品在作者看来是生硬的,甚至有些孤立的可怜的,至少是不被人理解的。作者感慨于那一副对联“茅茨落日寒烟外,久立行人待渡舟”无法被外国人领悟。


中国园林本身与现代生活就是格格不入的。园林需要充足的“地”,而现在寸土寸金的土地情况哪里还能给予园林如此奢侈的空间;园林需要“悟”,最好还懂点佛法和禅意,但是现代人都忙得要死,哪里有时间去体会;而且照作者的说法园林赏析甚至需要专业建筑知识,而我们普通人最多也就是看个心旷神怡罢了。


我认为本书最适合的受众是建筑师、城市规划者等专业人士,特别是后三章。普通人也只能看看前三章了解下中国园林历史了。前三章主要讲述了古代的园林、园林的死而复生以及苏州的园林。古代的园林主要提及了最古老的园林——南越国园林、石崇的洛阳金谷园以及宋徽宗在开封打造的艮岳。这些园林都是有钱人为了将山水占为己有而搞出来的名堂。他们的初衷就是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山水。如今这些园林都已经消失或者只剩断壁残垣。


关于苏州园林,作者介绍道,其实园林最初的兴盛地是扬州。但是随着清朝时期扬州越来越被铜臭味笼罩,导致建筑也变得浮夸起来。于是人们的眼光移向了苏州。清朝太平天国时期,到后来南京政府时期,这两个时期里苏州的园林得到了大力的修葺和建设,之后园林逐渐向公众开放。如此苏州才正式作为园林中心进入人们的视野。


提到园林,我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牡丹亭》里杜丽娘第一次进到自家园子里时的惊叹:“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作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姑娘,杜丽娘整天过着幽闭的生活,然而终是思春的年纪已到,她赏春景,盼情郎,春心一发便无可收拾,最终竟葬送了卿卿性命。叠山理水、卉树繁茂的园林给人的感受正是这般震撼,它让人不用跋山涉水即可回归自然,重新定义生活甚至生命。虽然可能只是短暂的陶醉,但也能给人以身心极大的愉悦。这就是园林的意义所在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