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读懂现代诗歌的五个角度分析「分析现代诗歌从哪些方面分析」

时间:2023-01-03 11:41:08 来源:教育STUDIO

大家好,读懂现代诗歌的五个角度分析「分析现代诗歌从哪些方面分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初中到高中,现代诗歌阅读是一个难点。如何解答现代诗歌阅读题型呢?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意象
1、结合古诗,积累常见意象。
如:戴望舒《雨巷》中的“丁香”意象与李璟《浣溪沙》“丁香空结雨中愁”以及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等中的“丁香”意象一样,都被赋予纯洁、愁怨的情怀。
鉴于此,在现代诗歌阅读中,遇到孤蓬、杨柳、箫声、流水、飞鸟、浮萍等意象时可以从古诗的角度将其理解为离愁别想、孤独寂寞等思绪的代表。

2、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特征。
同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时会随着不同的语境而体现出某种独特的情怀。如: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长了青苔的石椅(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因为这节诗歌表达的是对大堰河“去世”的哀悼、怀念,所以意象“坟墓”“瓦菲”“园地”“石椅”就体现出萧瑟凄凉的情感。

二 、意境
意境的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把握诗歌的意境要注重理解诗歌意象的特征,通过对意象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把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现的情调,即意境特征。如: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梦里的挥手离别//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乡愁》)
诗歌描述了三个画面:第一节,用月夜笛声营造缓慢低回的凄清氛围,营造一种梦幻意境;第二节,把故乡的“面貌”比作模糊的怅惘,营造悲凉的氛围;第三节,把乡愁比作“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乡愁的挥之不去。

三、语言。
诗歌语言往往是用最简洁的词语传递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具有含蓄、凝练的特点。欣赏现代诗歌,把握诗歌语言是关键。如:
闻一多的《死水》,诗歌使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绿酒”“白沫”等色彩丰富的词语描写一潭死水,表达作者内心的愤怒之情。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关注三个方面:①诗歌语言本身的意思,可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诗句的含意;②诗歌语使用的修辞手法;③诗歌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如质朴、绚丽、悲壮、隽永等。

四、手法。
现代诗歌使用的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顶针等;表现手法,如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回环等。如:
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年少/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柳树林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舒兰《乡色酒》)
诗歌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不同。从景物描写的手法看,前一幅图画描写的主要是动景,后一幅图画描写的主要是静景,景物的动静对比,抒发了作者悲凉的情怀。

五、叙述主体。
诗歌的叙述主体主要指诗歌中的表述人物,比如抒情主人公以“我”的形象出现等。现代诗歌对叙述主体的考查多要求分析以某一叙述主体的角度抒情或叙事的好处。比如:辛笛的《刈禾女之歌》的阅读中要求回答“诗歌从刘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例题:
一、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掌上的心 雷抒雁
如果我能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你会一目了然//你就会说哦,多么可爱的红润//可是,如果我真的把心托在掌上//像红红的草莓托在厚厚的绿叶上//那么,定会被可恶的鸟啄破//我该怎么说呢//该怎么表达这裂心的痛苦?

A.诗的第一节,表现出诗人愿袒露自己的胸怀,与人们真诚相待的心愿,诗人也相信人们是向往彼此真诚相待的。
B.诗的第二节,诗人写出自己深知由于有邪恶之人存在,袒露胸怀只是个空想,他为此而困惑、退缩和消沉。
C.诗人以草莓、绿叶、鸟为喻,新颖、妥帖、形象鲜活,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奠定了这首诗成功的基础。
D.两节诗的前三句几乎相同,而两节诗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增加了艺术感染力。

二、下面是对艾青《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一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人自己。

三、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纤 夫廖公弦

一个个埋头拉纤,//一个个躬着背拉船,//能拉走一天天,//能拉去一年年,//这几十条绳索,//拉着中国的时间。//我们向纤夫们致敬,//爱他们勤劳勇敢//,晨把太阳拉出,//夜把新月拉弯,//但是,别再劳驾纤夫,//去拉历史的航船。

A.这首诗的写作目的是通过纤夫的形象歌颂中国劳动人民任劳任怨、勤劳勇敢的精神。
B.纤夫的形象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诗人借纤夫的形象对中国历史作了深刻的反思。
C.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使诗的主题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D.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

例题答案
一、答案 B【解析】: B项中"袒露胸怀只是空想"不符合诗意,且诗中也未表达"困惑、退缩和消沉"。大家也可以通过A选项的内容,发现AB几乎是一组矛盾表述,必有一个错误。
二、答案D【解析】:D项中说“我”不指喻体“鸟”而不是指人自己,错!艾青在诗里通过喻体“一只鸟”的形象描写,表现了自己。我们从那只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可以感受到诗人执着的爱,因此鸟的形象与诗人形象是合二为一的。
三、答案:A【解析】:写作目的并不在于A,而在于D。它通过对纤夫的同情,表达对变革社会、加快历史前进步伐的愿望。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