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艺术的神韵「艺术是灵魂的表达」

时间:2023-01-24 08:53:06 来源:意公子

大家好,艺术的神韵「艺术是灵魂的表达」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这个问题,二十世纪欧洲有位哲学家本雅明,是这么说的——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带来的是“灵韵”(也翻译作“光韵”)的消失。


前面这个“机械复制时代”,其实就是我们现在了。

科技的发展,使得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流水线地生产,不断“复制”再“粘贴”。

而后边的“灵韵”,说的是艺术品。更准确点来说,是那独一件的“原作”,或者说“真品”本身所自带的光环。这顶巨大的“灵韵”,只会出现在那些被收进了博物馆,由艺术家一笔一笔画成的艺术品身上。

在“真品”身上,因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首创,其他人再有的模仿,在本雅明看来,那都是“赝品”。所以,在欣赏它们的时候,我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带上膜拜的心情。如此敬而远之,就让我们和艺术品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我们学过的那首诗说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当我们大老远去到了卢浮宫,站在《蒙娜丽莎》面前,凝视着这位以神秘微笑著称的女子。她跨越了时空的距离,对着你微笑。这时候,就是本雅明所说的“灵韵”瞬间,专属于这件艺术品原作,发光发热的瞬间。



▲ 《蒙娜丽莎》 达·芬奇 1503年至1517年 现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你可以试着回想下,曾经去过的博物馆,看过的展览,是否也有过这般神奇的体验。艺术品的原作,自带“不可抗拒的灵韵”之光,让你为之倾倒流连,从此“再也没能忘记它的容颜”。

这是来自本雅明的“灵韵”,唯有真品自带的光环。但今天,我还想和你分享,另一种“灵韵”。



在还不知道“意外艺术”的时候,梵高和《星空》,被我奉为最爱的画家和最爱的艺术品。但实际上,我并不是通过,梵高亲手画下的《星空》喜欢上的。反而是在本雅明口中的“复制品”身上,被“星夜”一击即中,从此不可自拔。

一本绘本




▲ 《星空》 几米 2009年 现代出版社


第一眼见,是大片的深蓝,月光照在水面,照亮了男孩女孩。星星没有五只角,是一点一圈,看似不起眼,却每一个都闪烁着亮光。

城市的夜里,还有多少人,会在夜深人静时,抬头仰望夜空,找寻零星的闪光?就像跑完800米后,精疲力尽,毫无顾忌地躺倒在学校操场上。睁开眼,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一切都是那么地刚好。

于是,男孩和女孩会相遇,两个孤独的人会结伴寻找久违的星空。他们相信,有人会从世界的某个地方,为他们而来。

像光那样,从一颗星到达另一颗星。


尽管这场星空,也会熄灭。他们,也终将分离。但好在,他们已经看见过,“最灿烂,最寂寞的星空。”



▲ 《星空》 几米 2009年 现代出版社


一部电影&一首歌曲


“机械复制时代”典型的艺术品,就是电影。我们不必去到电影的拍摄现场,就能够在每一帧声画同步的影像中,如临现场。尽管你面对的,实际上只是一块屏幕。

几米的《星空》也有一部电影。



▲ 《星空》电影海报 导演林书宇 改编自几米绘本《星空》


当现实里的星空,和梵高的《星空》重合,星星点点的微光便开始流转,像开启了平行世界一般。天上,会出现一趟列车带领我们前行。地下,是车站的铁轨,带我们伸向不知名的运方。



▲ 《星空》电影剧照


在电影的世界里,“星空”不再只是一张平面的纸片,它成了开启另一个世界的门钥匙。那里的星星,硕大如太阳一般耀眼,像极了宇宙里的一颗星球。蓝色的夜里,是一些细碎的流光,聚拢在一起旋转。城市寂静,从房屋里溜出来的微光,是黑暗中的温暖。



▲ 《星空》电影剧照


电影的同名主题曲,来自五月天。在奇幻的故事画面中,和着旋律与歌声,才听出了歌词里遥相呼应的故事——

“细数繁星闪烁,细数此生奔波,原来所有、所得、所获,不如一夜的星空。”


原来,“星空”里,还可能有一个从未被人探索过的世界,是年少不复重来的一段时光。

一场感映艺术展


于是,当看到远在上海,有一场“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的时候,我就决定前往。不瞒你说,其实对于当时的艺术小白,我真以为自己是去看喜欢很久的《星空》的真迹的。



▲ 《星空》 梵高 1889年 现藏于美国纽约现代博物馆


等到了现场才知道,更准确点说,这是一场空间艺术展映。在一片漆黑中,由着屏幕投影和若干的复印张贴的作品简介,带出了梵高一生的不朽。



▲ 2015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

大大小小的投影屏幕,林立四周,隔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空间。直到最后的最后,所有的屏幕围绕成一圈,开始按照梵高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在大小不一的屏幕上,渐隐渐显出作品里的每一个小细节。甚至有作品,以最中央的屏幕为中心,发散到其余边上的屏幕。



▲ 2015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

在我们脚下,还有一条长长的光河,流动浮现出那些作品和手稿。黑暗中,没有人说话。当盘坐在光河的尽头,看着周围大了自己好几倍的屏幕,慢慢投影出梵高的作品,看“星空”从一颗颗小星星,闪烁成一整个“星空”,才忍不住叹道,那个夜晚,可真美。



▲ 2015 “不朽的梵高”感映艺术展


在那一刻,我站在了梵高当时作画的那个点上,透过梵高的眼睛,遇见了他生命中最难忘的那个夜晚。夜,虽然深邃沉静,可还有明星闪烁,让夜不再孤单。而这些,都是我亲身所见的,机械复制时代,艺术品的“灵韵”瞬间。



不管是关于“星空”的绘本,电影配乐,还是感应艺术展,这些我眼中的“艺术品”,恰恰是本雅明所说的,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就连这篇微信里,你刚刚看过的艺术品图片,那也是机械复制时代里的一员。

要说这些“复制品”,都没有专属“真品”的“灵韵”吗?

这或许不是绝对。每一件“艺术品”在打动你的瞬间,都是自带光环,自带“灵韵”的。不管“艺术”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你动心的那一刻,他就成为了你的“艺术”。

你们会产生联系,你记住了他带给你的感受,也许是喜悦,也许是孤独,会让你流泪,会让你眼睛发光;而这,就是来自艺术独一无二的能量。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同身受,获得安慰与解答,然后流下自己的眼泪。



▲ 神秘博士 梵高穿越 剧照


那么,是不是博物馆和展览,根本不用特地跑一趟看了呢,况且以后还会有VR,AI等虚拟场馆?

也不是的,尽管客观条件下,我们中的大多数,或许一辈子都不能有那么一次机会,去到类似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收藏了人类文明艺术之光的博物馆,但我们也可以力所能及,去到身边的博物馆,去到你家乡的博物馆。



▲ 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

“故宫在厦门鼓浪屿”


在博物馆的场景下,站在你念念不忘的作品面前,那种感觉,就跟粉丝见到了爱豆一样,所有的喜悦会在瞬间迸发,才又一次被艺术,给真真切切地惊艳到。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探索中,隔着一层玻璃,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一眼相中你眼中的“美”。与其说是“灵韵”,艺术在此刻更像是一个“惊喜”——看见真身的惊喜,发现其他艺术的惊喜。



▲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

“传说中初中历史书上的四羊方尊,原来长这样,也没有很大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就在于我们每个人都看到了艺术不一样的“灵韵”。TA密封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TA出现在你小小的手机屏幕上,等待你发现TA的“灵韵”之光。

你的解读,是“艺术”的一部分,也会是艺术的“灵韵”所在。


- 互动 -

最令你动心的“灵韵”,

是什么呢?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