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古玩赏析:有节有香有骨

时间:2021-09-29 07:45:08 来源:

有节有香有骨

清雍正、乾隆年间,扬州是江南地区盐、布、麻、茶等产品的主要供应地。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的飞速发展。一时间,全国各地有成就的文人画家纷聚扬州。罗聘从十六七岁起就“读奇书五千卷,通画学十三科”,以不凡的才情,“值文酒风驰之会”(吴锡麒《有正味斋骈文集·罗两峰墓志铭》)博得翰林程南陂、金农二人的赞赏,并有幸跟这两位前辈谈诗论文、学书作画。

作为金农的入室弟子,罗聘作画与金农有一些共同点:取材平凡,但又能做到平中出奇;笔墨洒脱,用笔自由,画作洋溢着文人画气息。不过,与金农相比,罗聘更能通过奔放的笔墨来抒写心灵。无论是花卉,还是人物,在他笔下,都颇有生趣。

罗聘是一位天才早慧的画家。他以人物画《鬼趣图》名播艺坛,但他的绘画成就绝不仅限于人物画。从传世作品看,他的绘画题材相当广泛,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说:“两峰画人物、山水、花草、梅竹,无不臻妙。”“

“扬州八怪”中,李鱓只擅画花卉,郑板桥擅画兰竹,李方膺、高翔不擅画人物,罗聘虽最晚出道,但技艺最全面,涉猎题材最广泛。罗聘对梅、竹、兰等题材用力最勤,成就也最卓著。

凌寒不凋、刚节虚心的翠竹,历来被视为情操磊落、品德高尚的君子的象征,是中国绘画史上经久不衰的重要题材。罗聘经常观察幽篁翠竹,久而久之,已胸有成竹、落笔有神。他在江苏灌云县东北郁洲山(云台山)下所画的《湘潭秋意图》(见左图)是其竹画的绝佳代表。

blob.png

罗聘《湘潭秋意图》为纸本水墨,纵168.3厘米,横88.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雨峰,又号花之寺僧,歙县人,流寓扬州,为“扬州八怪”之一。

从金农学画,得其真传,画梅花、竹枝、兰花。山水、花卉自开蹊径,人物亦妙而传神,画鬼尤擅胜场。此图用笔挺秀,丰姿潇洒,是他得意之作。

《湘潭秋意图》为纸本水墨,纵168.3厘米,横88.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全图以几枝临风的墨竹为主,一高一低两块湖石穿插其间,湖石下面有几株兰草与墨竹相衬,给人一种湘江秋晚、水空烟淡的感觉。罗聘以圆劲之笔画竹干,以秀挺之笔写竹枝,以粗放之笔写竹叶,以墨之浓淡变化表现竹丛之虚实感,运笔熟练,造型生动。竹干相互交叉,临风摇曳,风韵潇洒。几株兰草以墨笔撇出,兰叶正侧偃仰,姿态各异,展现出兰草柔韧、婉顺的秉性。湖石以淡墨勾轮廓,略作皴擦,与兰草形成淡与浓、白与黑的对比。湖石和兰草在结构上给人一种疏朗之美。

郑板桥这样形容君子:“其劲如竹,其清如兰,其坚如石。”《湘潭秋意图》中,刚劲的竹梢冲出画面,大有拂云冲霄之势;与之相傍的石头傲岸不群,纤秀的兰花飘逸而出。三者组合,体现出“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君子之人,四时清风拂拂”(郑板桥语)的君子之风,也流露出罗聘胸中的一股逸气。画面左侧自题:“长忆前朝李蓟丘,对君天下擅风流。百年遗迹留人世,写破湘潭梦里秋。两峰子罗聘画于郁洲山下。”下钤“两峰”朱文印,“聘”、“遯夫”白文印。

罗聘自诩作画得益于“业师指点”、“造化之助”,并特别注重“自己用心”,不泥古,不依样画葫芦。

通过对现实生活长期深入细致的观察,他能很好地把握自然物象的具体特征,以及特定情景下的情感氛围,并以此入画,表现手法含蓄,作品清雅秀逸。

罗聘从事书画艺术活动四十余年,成就和影响是很突出的。清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把罗聘的作品推崇为“神品”,并高度评价道:“笔情古逸,思致渊雅,深得冬心神髓。墨梅、兰、竹,均极超妙,古趣盎然。人物佛像尤奇而诡于正。其高流逸墨,非寻常画史所能窥其涯涘者也。”对于罗聘的绘画艺术,百余年来一直好评如潮。黄宾虹曾说:“罗两峰全学石涛、新罗二家,而法度缜密过之。”居巢更盛誉罗聘绘画有“宋人骨法元人韵”。总之,罗聘是继承金农衣钵的人。其绘画不仅得到金农画的神髓,而且还大大超越了金农。翁方纲“两峰已足傲金农”的评说,可称得上是对罗聘公允的评价。

罗聘(1733-1799),小字珂善,字遯夫,号两峰,别号金牛山人、花之寺僧、衣云和尚、却尘居士、蓼洲渔父等。一生擅画梅。其妻子与孩子也都擅画梅,有“罗家梅派”之称。代表作品有《荔枝图》、《梅花图》、《三色梅图》、《莨谷图》等。著有《香叶草堂诗存》。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