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艺术百科:最爱行草

时间:2021-11-05 07:45:07 来源:

最爱行草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所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孙过庭《书谱》)一直以来,书法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她以其独特的意境美、自然美为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精神享受。真、草、隶、篆、行各显英姿,碑学与帖学争奇斗妍,蔚为壮观。书法为什么会吸引历朝历代无以计数的大众去欣赏它、研究它?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以我的一孔之见,主要是源于它的意境美。而意境美来自于宇宙自然在我们心灵的映射。

书法以毛笔为工具,将宣纸这个二维空间进行合理的分割,以线条为原始单元,构成字、行、篇、章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各种书体在宣纸上呈现出各自美丽的英姿——奇崛、温雅、秀丽、朴茂等等,不一而足,而行草在诸体中,最能显其独特风采,最能见书家之性情。我特别喜欢行草,因为它飞动飘逸、神采飞扬、超逸浩渺,又无一定之式,给人以无边的遐想,在行草书中,我尤爱王羲之的《十七帖》和陆机的《平复帖》。

朱熹评曰:“《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真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窃意书家者流,虽知其美而未必知其所以美也。”的确,《十七帖》笔意精到,点画方圆并用,结字平中寓奇,朴厚灵和,绝应成为历代学书者的最佳范本之一。而《平复帖》为最早的帖学范本,厚实温文,蕴藉典雅,陆机不愧为一代宗师也!当然,其他行草书范本也都各有其动人之处。但是,要想写好行草书,光临习行草是远远不够的。须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我在习字过程中,起先临习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后又临欧、柳、褚三家;读过一些行草书范本后,渐对行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开始临习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十七帖》等法帖。然而几多临习,收效甚微。后得遇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高才姜文君。文君兄德艺俱佳,与我惺惺相惜,经常将他的学书方法和经验教诲于我。经他点拨,颇见成效。加之又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振中教授教诲,使我对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在隶书、金文、篆书上又下了一番工夫,收获甚丰。再回头写行草书,进步迅猛,在笔力和线性的把握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张继的《枫桥夜泊》是我所喜爱的一首唐诗,其意境幽远,蕴藉典雅,抒发了旅人浓烈的思乡愁绪。我在书写这首诗时,运用了许多的隶书笔法。在线性的处理上,力求线条的中实。再进而加之以明快的书写节奏,尽量使这首唐诗表现得大气些。在创作构思中,我着意去体会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我所理解的乡愁是酣畅的,并不是凄凄惨惨,因为乡愁是这世界所有人的共鸣,是最美好的怀想。在笔墨表现上,我也着重体现酣畅的特点,不做丝丝缕缕的萦带,也不拘泥于笔笔中锋,但追求笔笔有力度,笔笔蕴真情。贺铸可以说是婉约派词人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青玉案》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唱吟诵。其词凄婉动人,我们仿佛看见一对情深意切的爱侣,因为某种无可奈何的缘由而要天各一方,或许从此再无重逢之日。

我吟诵之后,不觉神思已在此词之中。在线条的处理上,我并不着意于同一性,采取了一、二、三分笔并用,粗细兼容,在行距上也不拘于同样的距离,字形也大小不一,所有这些都是为这首词而服务的,目的是能将这首词细腻的幽意尽量地表达出来。我想,用行草来创作这首宋词是最恰当不过的,因为行草书的率意和词人的情感宣泄无疑具有一种异曲同工之妙。以上是我对近期习书的一个总结,认识难免浅薄,希冀同道多多批评指正,以期书学大进。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