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产区”6月四川产销率超90%的陶企并非个案,市场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时间:2022-09-01 11:45:48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产区”6月四川产销率超90%的陶企并非个案,市场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近一个多月以来,四川产区不少陶瓷企业进入销售淡季,销售业绩不可避免的下滑。而产区内又出现多家陶企倒闭、转让的传闻,加上夹江“退城进园”首批8家陶瓷厂正式关停,所以各种版本的负面小道消息不断,难免让一些不了解实情的经销商产生了疑虑,陶商传媒也接到了不少经销商的咨询电话和留言。

笔者以为,今年四川产区已经出现了行业洗牌的征兆,少数陶瓷企业确实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个别陶瓷企业退出陶瓷行业已经是既成事实,但是情况并不像部分业内人士猜测的那么糟糕。从短期来看,洗牌属于正常的行业迭代,至于未来的格局还有待观察。

首先,即使是部分陶瓷企业倒闭或者是关闭,产区的产能并未因此有大幅度的降低,而且减少的几乎多是老旧、低端生产线。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这并非全是一件坏事情,淘汰了一些行业搅局者(这里指主要靠低价、低质竞争,而又故意拖欠供应商货款、工人工资,不遵守游戏规则的陶瓷厂),对产区内部的良性竞争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其次,优胜劣汰是行业竞争的客观规律,每到一个大的发展阶段,行业都会出现陶瓷企业格局的重大调整。10年之前,在四川产区内还属于中小规模的陶瓷企业,甚至是初创企业,经过短短几年的迅猛扩张,已经成为产区内新生代的领军企业代表,比如夹江的盛世东方、索菲亚、建翔、华宏、汇丰、丹棱的天际、新高峰等。而当年的一些领头企业,或者是品牌知名度、销量急剧萎缩,或者是已经/即将彻底告别陶瓷行业,小范围的洗牌早已经在悄然进行。

再次,产区内依然有一批历久弥新的陶瓷企业,比如夹江的广乐、米兰诺、建辉、峨眉的金陶、威远的白塔等,这些陶瓷企业无论是在企业管理、品牌建设、产品创新方面都位居产区前列。

行业洗牌,且以平常心待之

2018年不仅是四川产区陶瓷企业遇到了空前的压力,广东、山东、河北、河南、江西、陕西、陕西等产区众多陶瓷企业的日子过得也不轻松。环保压力、退城进园、原材料涨价、库存高企、资金紧张,这些都是大家面临的普遍问题。

在7月25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建陶产区大型巡回论坛暨2018淄博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用一组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陶瓷产量46亿平米,同比下降17.7%。前五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减少98家,主营业务收入约1297亿元,同比下降28.7%;利润70亿元,同比下降40.9%;销售利润率比减少1.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面16.2%,同比增长1.01%;亏损额增长3.71%。企业库存增长2.22%,负债额增长4.69%。

即使是在淡季的6月份,四川产区内的广乐、金陶、白塔等领军企业的产销率均达到了90%以上。

图为广乐瓷业货车进出厂区大门的情况

广乐瓷业有关部门负责人向笔者表示,6月份的市场形势确实比5月份差一些,但是从当月的销售业绩来看表现依然不错,产销率达到了90%几,7月份的销售状况依然比较良好,在前几天的时候连续两三天到厂里装瓷砖的货车超过了150台,每天装车的数量几乎不会低于100台。

7月中旬,笔者到威远采访时,白塔陶瓷集团市场部部长张平表示,白塔陶瓷在6月份的产销率达到了90%以上,出库率超过100%。在参观白塔陶瓷集团厂区过程中,在地砖线库房上车区域看到,有3辆大货车正在装车,叉车川息不停,上车的搬运工挥汗如雨。另外,还有7辆大货车在排队等候装车。

因此说,在四川陶瓷产业大转型的过程中,陶瓷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甚至是少数陶瓷企业被迫出局,这属于正常情况。

至于因为沿海一、二线品牌的产能扩张、渠道下层,成品房、整装公司兴起引发的渠道变革,产业政策导致的企业关停、搬迁等所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是否会对产区造成重大的冲击,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文章来源:陶商传媒)

好了,关于“产区”6月四川产销率超90%的陶企并非个案,市场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