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为什么称太平军为长毛「太平军又叫长毛」

时间:2022-11-29 15:09:06 来源:满楼读书

大家好,为什么称太平军为长毛「太平军又叫长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金满楼

发型问题,在现代是个性或职业问题,有人爱留长发、缠小辫,假装自己是艺术家;也有剃板寸、剃光头,装“道上朋友”吓唬人,这都是个人自由,谁喜欢谁弄去。

不过,在古代,尤其在明清之际,发型可不仅仅是个人审美问题,那可是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众所周知,汉人按儒家学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一向是留长发的,但清廷主政后推行剃发令,非要汉人把长发缠成辫子。

长发编辫子,这倒还可以容忍,毕竟之前长发是扎起来或者挽进帽子,这和缠成辫子本身无大区别(说不定比之前还干净清爽一些)。

但不可容忍的是,清朝的剃发是将前额头发剃去,额头上方成了秃瓢,这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学说与传统就差得太大了。

更何况,清廷强迫汉人剃发所追求是征服的象征,这让江南士人们不得不愤而反抗了,于是乎,嘉定三屠等等,弄得血流成河。

等到了晚清咸丰年间(1851年),广东天王洪秀全带领太平军造反的时候,辫子又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后来,太平天国颁布了一道同样严厉的“蓄发令”,不过这次成了“剃发不留头,留头不剃发”,想保住颈上脑袋,就得留起长发。

太平军的“长发”绰号,就由此而来。

最可怜的是有些人像阿Q一样,因为脑袋上长了瘌痢或者生了虱子被剃了头,结果也被认为是违令不遵给杀了。

但是,太平军的地盘并不稳固,每次都是打了跑,跑了打。

结果,后面的湘军赶来,看谁背叛朝廷留了发,抓住也要杀头,这下弄得老百姓是苦不堪言。

聪明的人,就搞两面派,让额头上的头发长出一点点,弄个不伦不类,两边应付。

说来好笑,太平军中按资排辈时,就看额头前面的头发。

头发长的,自然参加起义早;起义晚的,自然头发短,一目了然。

清末时期,大量学子前往日本留学,他们走到街上,因为脑后有根辫子而被日本人讥笑为“豚尾”。

于是乎,很多人便愤而将辫子剪去,到最后是不是革命党,几乎就以脑后是否辫子为标准。

当然,很多人回国后,又做了个假辫子戴上。

民国成立后,第29号公报中就发布“剪辫令”:令到之日,限20日内全民一律剪辫,有不遵者按违法论。

这次虽然没有以死相威胁,但响应者甚众,一时间大街上满是丢弃的辫子。

有少数人对新政权心存疑虑的,偷偷的把辫子藏在帽子里,鬼鬼祟祟的上街,被革命少年发现的话,往往立刻扑上前去,掀翻帽子,扯出长辩,“喀嚓”一声,辫子就铰没了。

最有趣的是,被剪者还没搞懂怎么回事,只觉得后面一阵风凉,用手一摸,后面的辫子没了。

这等事,倘若是清朝遗老,定要当街大哭大骂、以头抢地甚至当场昏厥,而那些“肇事”少年则在这场恶作剧中一哄而散。

按说,辫子的历史在民国年后应该寿终正寝了,但后来还有个回光返照。

过了几年(1917年),“鞭帅”张勋乘着北京政局不稳,便率领自己的“辫子军”杀到北京,拥溥仪推行复辟。

这下,辫子又神气活现起来了,那些剪了辫子又慌忙到处装假辫子,一时间假货横行,满街的辫子使用的物理嫁接术,辫子竟然成了北京的抢手货。

不过,假辫子也就流行了12天,张勋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讨逆军在北京上空扔了几颗炸弹,把没见过世面的“辫子军”随后吓得半死。

讨逆军攻入北京后,张勋和他的“辫子军”抱头鼠窜,溥仪也只得再次退位。

至此,辫子也就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被辫子问题前前后后折腾了两百多年,真是殊为可笑,呜呼哀哉!

可这也是真实的历史不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