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无边界艺术展「2022无界艺术展:经由照片 我看到了什么」

时间:2022-12-20 11:09:10 来源:小森的小森林

大家好,无边界艺术展「2022无界艺术展:经由照片 我看到了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展看了很多,以往看完,感受在内心游走,视觉进入大脑却并没有留下文字的讯息。

像呼吸一样,无声息地进来又出去,好像获得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留下。一种从无进入有,再进入虚无的状态。

这次看三影堂的《无界艺术展》,突然想写点什么,文字的介入,或许是让虚无本身少了一些混沌。


1 柒七

这次主要看的是庄喆的《柒七》,作为家庭日记的一员,主创之一的影展自然是很期待。

《柒七》系列是庄喆拍摄孩子7年成长里的点滴,从上万的照片里选了16张,大部分是孩子的各种特写。

这些照片其实大多都曾看过,但当它们重新编辑在一起,以大画面的展览呈现时,又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特别喜欢里面一组,粗大树干的背景图上,一枝细细的树枝特别调皮地抽出来,树枝上依次排开了三张照片:洒满阳光的婴儿床、肉嘟嘟的小脚丫、扎着丸子头的背影。

照片是按孩子的成长排列的,而里面并没有具体的孩子的脸,如此便让观者有了很好的代入感。

精心布置的小床,宁静的画面里好像能听到宝宝在咿呀低语,抑或是妈妈温柔地哼着儿歌,因为是空镜头,感触和联想也更加的自由。

肉肉的脚丫微微踮起,这也许是她第一次学会这项特技,想想孩子以往的每个第一次,我们都是多么激动地由衷赞叹。

利落的丸子头下,有发丝柔软的打着卷贴在耳后,你好像能闻到孩子身上特有的好闻的气味。

这些点滴,是每一个宝宝都曾经历的,看着照片,自然地想起当他们还小时,我们对他们无条件的爱。

然而当他们一点点长大,这种无条件的爱,似乎变得尤为珍贵。我们各种无意识的比较、评判、标签,常常让我们忘却了只是简单地去欣赏孩子。

哥哥今年也是七岁,想起他小时候,也是如此这般萌,而现在依然是他的小时候呀。

此刻写着,我只想明天他醒来的时候,不是催他动作快一些,而是好好地抱抱他,摸摸他的头说:“妈妈很爱你。”

这也许就是家庭影像的意义和力量吧。


3 暗涌

印象很深的是严佳林的《暗涌》系列。

首先是一张拼图吸引了我,一张合照打印的拼图里,有三个人缺失了。

大森看到的时候疑惑地问我为什么少了,当时很自然的告诉他猜想是他们已经离去了。

借由这一步不经过文字介绍,就能和照片产生共情,思绪也一下带入到某种感伤的好奇中。他们是谁?照片里是曾经他们存在过的地方吗?

如此在情绪中看过照片,再看文字简介,有一种读懂后的会心。

好像摄影师经由拍摄而被治愈后的温暖,借由这个场域,又流进了我的心里,一个陌生的遥远的又无比靠近的人心里。

缺失的三个人是摄影师的舅舅、外公和外婆,因为没能见上最后一面,她曾有强烈的遗憾和自责,而这些难以释怀的痛苦,让她本能的逃避。

直到她读到《青鸟》里“怀念会让死去的人依然幸福地生活着”的观点,才开始正视他们的离去,走进他们的过往,从羁绊中找回珍贵的情感。

我喜欢组图里没有挂上的呼叫器,拉绳安静的一圈圈从机座延伸到听筒,好像另一端是他们曾经生活的世界,只要拿起,就能再和他们说说话。

我喜欢图中仰望天空的女子,右上角是向天空伸去的手,左下角稍远一些是蹲坐在湖边的背影。三张照片很自然地让我感觉是同一个人,是一位女儿,也是一位妹妹。

而这遥望、想触碰和低头间,让人不由想起《情书》里博子仰望天空的场景,想起博子大声的对着藤井树离去的大山喊:“你好吗?我很好。”

是的,我很好。我觉得这是死去的人,给依然活着的人,最有力又珍贵的礼物。


3 无限梦境

最有体验感的是于皓丞的《无限梦境》。

我个人很喜欢音乐、视觉和装置结合的体验,特别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它可以全方位的包围你,好像小婴儿安详的在子宫里一样,那小小的空间就是全世界。

主屏幕的周围是镜像的设计,刚好隐喻了艺术家在文字说明里表述的平行宇宙的想法,他认为梦境是通往平行世界的唯一途径。

梦的内容,是西方的四大元素水、火、风、地。由此引出了疑问:四大元素构成了世界,那作为第五元素的所谓虚空在其中又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先说体验感,各个元素体现的画面和声音都很有冲击力,唯一感到缺憾的,是这个虚空空间的置身感,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开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曾经看过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好像失去重力般落入了宇宙星辰中,一种永恒的静谧感,一旦置身其中,便仿若一花一世界。

而《无限梦境》少了这样的体验,感觉设计上可以改善,细节上如果也能把控好就更好了,比如地面镜像的脚印,可以穿鞋套再参观。

当然总体还是很沉浸的,可以放空着跟随画面去神游。

最后回到创作者的问题,虚空或者说某种终极的形态是什么?

这个问题让我联想到的是人生的意义。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生命一定要活得有意义才行,然而越是这么想,越是陷入一种生命无意义的虚妄之中,诚惶诚恐。

在困惑的时候刚好读了《道德经》,老子的“无之以为用”让人茅塞顿开。

一个房间,正因为它是空、无的状态,才成就了它室的用途。

一个人的内心,能够有“空杯”、“无我”的状态,才能摒弃杂念,不对已形成的自我批判,不对未发生的心生恐惧,做好当下之事。

人生也是如此,正因为没有意义,才在一行一步中,形成了意义。

4 寻找

李雪蒙的《寻找》系列是最有参与感的。

灰蓝色系的组图中间,是一面破碎的镜子。镜子中间像是被子弹击中,裂成了五片,现实的自我印在里面也如同割裂了一般,你可以在镜子里寻找不同视角下的自己。

寻找,感觉也是一个人生主题。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有趣、好奇的主题,没有那么多灰蓝色的迷茫。

所以我是以一种好玩的心态参与的,如果要给寻找定一个基调,我希望是闪烁的星光,印在河流里,挂在高空上。

除了上面的展览,还有很多喜欢的艺术家作品,但没有过多的念头留下。

放一些随拍的照片,让那一瞬间的感受延续,飞跃空间和时间,恰好来到你面前。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