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儿童麦秸秆手工作品「生命焕发光彩」

时间:2023-02-03 14:37:11 来源:红网

大家好,儿童麦秸秆手工作品「生命焕发光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毕晨(苏州大学)

80后女生独创了一个全新的工艺美术品种——麦秸绣。秸,指麦秆;绣,指刺绣。刺绣+麦秆,全国第一人!这个独具慧心的女生,就是姚懿佳。《海派百工》非遗纪录片拍摄的60位上海非遗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9月28日 澎湃新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底蕴的体现,更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产物,并通过世代相传留存至今。如今,中国的文化也通过非遗被更多人发现,提升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国对于非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关注并投入到保护非遗的行动中去。年轻一代非遗传承人对于非遗的态度不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融合其他的文化,发挥自己的想法,让非遗在百年后的今天发挥出新的光彩。姚懿佳作为年轻的一代非遗传承人,为非遗传承带来了新想法、新概念。在大学期间她认真学习麦秸画,三年后成功出师。过程中,她发现传统麦秸画表现手法比较单一,便生出了将刺绣与麦秸画结合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潜心学习苏绣技艺,最终成功创造出了独特的“麦秸绣”。麦秸绣以麦秆作为细线,用刺绣的手法创作。作品灵动中透露出来自大地庄稼的朴实,兼有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非遗的传承并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许多非遗面临着断代的风险。非遗产业多有较高的门槛,要想继承这门技艺往往需要多年的潜心学习,但往往学会后也不一定会有高额的薪水回报。这就导致较少的年轻人会去选择从事相关工作,从而让非遗传承成为问题。姚懿佳为了实现将麦秸画与刺绣结合这一想法,毅然决然在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稳定的工作,只身前往苏州闭馆学习刺绣两年时间,最终将想法化为现实,创造出理想中的麦秸绣。在制作中,最艰难的步骤实则是收集材料的过程。姚懿佳为了找到符合创作需求的麦秆,曾奔赴六七个城市,收集过程就要花费6、7年时间,这其中还不包括处理麦秆的过程。她曾笑着回答“对你们来说是一包草,对于我来说这可是宝”,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姚懿佳历经多年打磨出来的宝物。“真正把一样作品做好,会感觉越做越难,耗时是越做越长,每一幅麦秸绣都会碰到新难题,一下子解决不了的,第二天想不通第三天想,不能计较时间成本和经济利益,否则,根本做不下去。”正是这样不计成本地耐心打磨,让麦秸绣作品的品质极高,效果出众,在国内外大展上屡获大奖,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也让非遗“麦秸画”成功翻红。

姚懿佳说:“如果你有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坚持走下去。虽然这条路很艰辛,但有可能会给你带来惊喜。”正是这份毅力与魄力让姚懿佳获得成功,也是她的毅力与魄力让非遗可以又一次“活”起来。年轻一代的能量让传统文化在当代又焕发出新的力量,这种推陈出新的创作让非遗不再是一个“遗产”,而是变成一个就在我们身边的鲜活生命。

在国际交往更加密切的现代社会,文化自信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资源,让世界看见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在国际上塑造国际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继承传统文化,关注非遗传承,为非遗注入新的力量,是年轻一代的文化使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