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京剧老生派别特点「京剧老生派别」

时间:2022-12-25 13:01:08 来源:竹溪寒士

大家好,京剧老生派别特点「京剧老生派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京剧老生主要流派演唱特点概说

郭瑞峰

在京剧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老生行当涌现出了众多艺术大家,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风格,进而出现了许多流派。下面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对其演唱风格进行概略的分析比较。

首先列举的是谭鑫培。谭大王是老生行当当之无愧的领袖,毫不夸张的讲,京剧的演唱法则是由谭鑫培制定的。其在京剧界的地位相当于书法界的王羲之。他创立的头腔共鸣的发声法被奉为最科学、最合理的演唱方法。从而一改传统的大嗓门的喊唱法。使演唱更加轻松自如,使唱腔更加优美动听。改单声道为立体声,改噪音为乐音。音色古淡深醇,金钟绕梁。随着发声位置的更趋合理性,气息使用则更加突出。他完全使用丹田气,就像是消防队员使用的救火水枪,直冲出去,气冲瓦梁,力透宫墙,穿透力极强。此外,谭鑫培先生采用的“湖广音”的吐字法是后代所遵循的唯一吐字归音的标准。自此以后,凡学老生者无不取法于谭,有无腔不谭之说。因此,谭鑫培先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

直接继承谭鑫培艺术的是余叔岩。余叔岩先生所创立的“余派”艺术是对“谭派”的进一步发展,完全继承了谭的演唱方法,只是在使用丹田气上略逊于谭鑫培;所以声音的穿透力稍差。但在发声的位置上更优于谭,头部的共鸣音打得更开;所以音色更醇厚,更有韵味。有丝竹之韵,金石之音。像古庙中的金钟鸣响,音亮而不吵闹,声远而又浑厚。又像陈年老酒雅韵悠长,沁人心脾,美妙无穷。

由于谭鑫培先生所处的年代已经久远,现在理解起来有很大困难;因此学老生的人大都取法“余派”。这样一来,余叔岩先生就成为影响最大的艺术大师,成为老生演唱的一个新的标准。一直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老生演员,自称学习“余派”的非常多,但真正能理解个中三昧的却是寥寥无几。许多人只是学几出“余派”剧目、学几个“余派”唱段而已。这些只能算是表面上的模仿,很可能和真正的“余派”南辕北辙。“余派”最大的精髓在于其发声的位置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是学习的关键点。但理解发声的位置又是学习的难点,听起来好听的声音就是不知道从哪个位置出来的。所以,唱出来已经和真正的“余派”相去甚远。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具体唱腔就很容易了。

周信芳先生是“麒派”的创始人,久占江南。是京剧界难得的极少见的发声、用气、吐字俱佳的艺术大师。在发声的位置上和余叔岩是一样的,在气息的运用上比余叔岩还足,且吐字归音十分讲究。因此,听起来韵味十足。由于周信芳声带沙哑,在对“麒派”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一是认为周信芳的唱腔调门低,嗓音条件不好的人学才合适;二是认为周信芳高音唱不上去。其实这些都是误解。周信芳先生声带沙哑,但发声位置非常正确,调门一点儿都不低;且高音区音色非常有韵味,头部共鸣音非常好。嗓音条件不好的人根本唱不了“麒派”。

余叔岩先生和周信芳先生所采用的发声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呈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唱腔风格。这个实例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正确的发声方法只有一个,但演唱风格可以有许多种。这就消除了一些人的疑虑,担心相同的发声方法会不会唱出来都一样?实际证明是不会的,因为每个人的声带音色不同,就像平时熟人之间说话,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不用看人,这就是声音的个性特点。再加之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演唱习惯,有自己的唱腔旋律,风格就更不一样了。

谭鑫培先生,余叔岩先生,周信芳先生;再加上播音艺术家夏青(耿绍光),评书艺术家袁阔成等,这几位大家的发声方法都是一样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最科学、最合理的发声法。

杨宝森先生直接继承了“余派”的唱腔旋律,也就是说,唱的是“余派”的腔,但发声方法却完全不同。杨宝森的发声采用的是胸腔共鸣的方法,具体的发声位置是在衬衫的第二粒扣子的地方。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中低音区浑厚有力,加之发声的三个方面杨宝森先生占有丹田气充足一条,所以声音宽厚沉实,没有飘音,力感极强;但是高音上不去。这种方法和评书艺术家单田芳是相同的。从人的生理特点讲,这种发声方法对健康是有损害的。

余叔岩和周信芳发声方法相同,唱腔风格却完全不同;杨宝森和余叔岩唱腔风格一样,发声位置却完全不同。三个人呈现出三个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个典型的例子值得总结。

谈到“余派”就不能不提一下孟小冬,这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她对于“余派”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孟小冬的发声位置、吐字方法、气息运用、以及音色特点、唱腔旋律与余叔岩完全相同。声腔体系极其合理,声音优美动听,就像陈年老酒,又像上等铁观音,浓香悠长,韵味醇厚,听来令人陶醉,有三日忘食之感。不像其他学“余派”的人,有的吸收了余叔岩的一些特点,然后就另辟蹊径了;还有大部分人没有学好,半途而废了,这是由于“余派”太深奥,不好理解。孟小冬则是始终恪守“余派”门规,没有越雷池一步,是唯一一个真正继承“余派”的人。演唱水平在四大须生之上,几乎找不到缺点。然而,问题就来了。没有缺点就意味着自身特点也不突出,无论唱得多么好,也还是“余派”,并不是“孟小冬派”。四大须生学“余”,都有自身的弱点,可都自立门户了,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这就引出了一个如何继承的话题。简言之,必须在继承中找到自我,吸收别人的营养,发挥自己的特长;采纳众人之长,为我所用。是众人为我服务,而不是我为众人服务。这一点和学书法临帖是一样的。只有这样,流派才能越来越多,京剧的路也才能越走越宽。

奚啸伯先生是一位集众家之大成的典范。他博采众长,以其自身较高的文化修养,对艺术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把每一家的特长吸收过来融于一身,形成了“沉实苍劲,古雅隽永”的艺术风格。他处处讲究,所演剧目都透出高雅和文化气息浓厚的内涵。在发声位置上,学习余叔岩的唱法。尤其对“衣”音的唱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自己独有的特点;也因此成为京剧老生唱“一七”辙的专家。但在开口的大音上比余叔岩稍差。在用气方面比起以上几家略有逊色。在吐字归音上向言菊朋先生学习音韵方面的知识,总结出了一大套吐字的规范。既十分讲究,又不像言菊朋那样刻板。吐字归音又是“奚派”的一大特点。念白方面吸收了不少马连良先生的念法,显得生动自然。总之,奚啸伯先生所创立的“奚派”艺术有着较高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水准,具有极大的学术研究价值,属于京剧中的阳春白雪。

马连良纵跨前后两代四大须生之列,并且为后四大须生之首。“马派”艺术在京城中享有盛誉,其唱段脍炙人口,在老生行当的影响力无人能比。以其扮相落落大方,台风大气,表演潇洒飘逸以及巨大的气场征服了无数观众。马连良先生的表演让人们看到了一位 真正的艺术大师的风范。尤其在念白方面,马先生确有独到之处,特点显著,成就突出。他的念白融进了许多日常口语的表达方式,就像杜甫的诗歌一样,显得自然流畅,生动活泼,轻松自如,特别是大段念白跌宕起伏,收放有度,节奏鲜明,极其传神。对于唱腔,是马先生相对薄弱的部分。马先生所有的气都在口腔里,开口的大音比较好,闭口的“衣”音没有,也就是说,没有找到发“衣”音位置。唱高音时,由于没有丹田气的支持,只能靠变声的办法挤出一个小细音,音色不饱满。在吐字归音上,对一个音节中的声母以及韵母的头、腹、尾没有唱到位,导致吐字含混不清;对汉语四声的处理上也不是很讲究。唱腔的旋律擅用快慢、顿挫等节奏变化 展现演唱的技巧。使唱腔潇洒帅气,干净利落。尤其短小的唱段异常精彩提神,令人叫绝。

谭富英是谭鑫培的孙子,继承家传,是四大须生之一,被称为“新谭派”。但是谭富英先生继承的只是谭家的唱腔,他的发声方法和谭鑫培完全不同。他的声音是从口腔的两侧发出来的,用得是口腔肌肉的力量。声音清脆明亮,但这种肌肉音声音发死,出来的音发散,没有立体感,噪音成分多,乐音成分少。虽然声音清脆,由于没有头部共鸣音,唱高音非常困难,遇上嘎调更上不去。音色响亮但并不优美,听得时间短还可以,时间长了耳朵就会不舒服。这种发声法对自身的嗓音也有损害。

言菊朋先生文化修养极高,深通音韵学。因此对京剧的吐字归音颇有研究,并对汉语四声的处理有一套理论。他是一位老学究式的艺术家。也正因如此,对问题的理解有些教条,在处理字音上显得刻板,以至于损害了唱腔的优美,出现了有字无腔的缺点。言菊朋的发声是从嗓子眼出来的,声音干涩单薄,缺乏醇厚的立体感。根据这个音色特点,言先生在旋律的柔美上苦心钻研,终于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柔美雅致,纡徐委婉,往复曲折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京剧中的婉约派。唱腔虽不是高亢明亮,但也是文雅清柔,极富书卷气,同时具有贵族风范。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高庆奎的唱腔属于另外一种风格。自谭鑫培之后,老生基本上都宗法谭的风格,有“无腔不谭”之说,上面说的这些都是。高庆奎则是个例外,他遵循的是京剧早期的原始唱法,以卖嗓子为主。加之高庆奎天赋条件极好,嗓音高亢嘹亮,气力极其充沛。声音高是自然生理因素,人的声带有高有低,有宽有窄。气力足说明肺活量大,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训练的因素。他的发声用的完全是口腔肌肉的力量,没有头部共鸣音,也就是说,声音全部在口腔内,俗称用真嗓子唱,且调门儿极其高。与孙菊仙、刘鸿升是同一种唱法。吐字方法继承的是张二奎的风格,采用京韵,是真正的京腔京韵,吐字清晰,字正腔圆,这与谭鑫培系的湖广韵不一样。因此对于北方人更容易听懂。不足之处是,这种发声方法极其毁嗓子,轻者长期患慢性咽炎,重者失声,且音色不好听,声带也容易变哑。

无论是高庆奎的口腔发声法,还是谭富英的口腔两侧发声法,或是言菊朋的嗓子眼发声法都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这些唱法对声带必定带来严重损伤,因此,艺术生涯不会长久。对于后来的学习者,必须清楚哪些方面能学,哪些地方不能学。要知道艺术是无止境的,任何一个流派都有其局限性和不可克服的弱点。后来继承者对前辈尊重是对的,但不能盲目崇拜,要能分清优劣,取其所长,去其所短,方是演唱的正路。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发声方法在演唱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发声方法包括发声的位置、气息的运用、吐字归音三个大的方面。方法正确,嗓音条件不好也能唱出美妙的唱段;方法不正确,即便是有良好的天赋也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而且还会危害到自身的健康。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