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专业的学生必看的书「广播电视学博士」

时间:2023-01-02 10:21:11 来源:淮河人家

大家好,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专业的学生必看的书「广播电视学博士」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专业的学生必看

面我说说专业课:

以这几年的形势来看,初试越来越重视对艺术常识和艺术感觉的考察,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偏重文艺理论的积累,所以对大家来说基本都是公平的……我发现有不少同学是外省考过来的:

英语政治实在没啥好说的……而且英语政治是非常“事倍功半”的科目,费好大力气都不一定能提高几分~~但专业课只要复习得法,在几个月甚至几十天内获得质的飞跃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就根据个人经验说说专业课啦~~

这个帖可能会很长,我分四部分:

(一)参考资料篇

(二)复习战略篇

(三)应试策略篇

(四)心态决战篇

(一)参考资料篇

1、对参考书目的评价:

刚决定考广播电视艺术学的考生,看到考研参考书目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这么多书怎么看得完呢?

其实分析一下试题就可以知道,给定的参考书目不一定都要看,主要看这5本就可以了: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概论》王宏建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凤铸、胡妙德、关玲

《电视艺术哲学》苗棣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以个人的经验,这几本书最好是按这样的先后顺序来看:

(1)《艺术学概论》(彭),这本书可看性强/论述系统/例子众多/对艺术的阐述精到而且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教材,对于本科专业不是艺术的同学来说,可以迅速帮忙廓清艺术理论的几个大问题。而且,这本书是沟通《艺术概论》和《文学理论的教程》不可或缺的桥梁。

目前〈艺术学概论〉有新旧两个版本,新版38块,旧版18块,我自己用的是新版。没有明确比较过两版的内容有无差别,只知道新版比旧版多了很多鉴赏文章和图片~~个人还是倾向于买新版吧,毕竟手感好,文字排版和纸张看起来比旧版舒服,而且据同学说好象在具体举例上有差别~~

(2)《文学理论教程》(童)这本书比较抽象,有些地方晦涩,但重点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个人感觉05年前的试题里这本书的比重是非常大的,05年以后的比重小了。但一些重要的问题是必须要了解的/也是每年必考的。比如艺术起源/审美意识形态属性/风格即人/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意境论/期待视野……等等。

(3)《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张、胡、关等)这本书,怎么说呢,可能是因为每章都是不一样的人编的,所以从总体上来说缺乏系统性,前后观点不一致甚至重复现象严重……对广播电视的阐释比较浅,有些观点也不是很新,有些章节甚至可以不看……反正自己挑重点看看吧,最好参照其他的书,比如张凤铸的《中国当代电视艺术学》好像是国家95级重点教材,还有胡智锋的《电视文化论稿》。

(4)《电视艺术哲学》(苗)这本书可看性很强/灵动幽默,这几年在出题时所占的比重有逐渐加大之势。书里有不少新颖的/个性化的观点,也举了很多国外电视节目/电视剧的例子,是以一种全球化的视野来看的。此外也涉及了一些很著名的艺术哲学观点,比如米兰昆德拉的媚俗说,尼采的日神酒神说,都是需要了解的。弱点在于系统性稍微差一点,似乎并不是很适合当教材,但是里面一些大的观点需要自己归纳。

(5)《艺术概论》(王)这本书是4本书里可看性最差的一本,因为其中渗透了大量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观点,不少人在第一遍看的时候就宣告放弃了。有不少人认为《艺术概论》和《艺术学概论》只需看其中一本就可以了,我一开始也存有这种侥幸心理……实际上这本书是必看且一定要认真看的。如果彭的书侧重于简洁/侧重于“点”,王的书则侧重于升华/侧重于“面”,不信翻翻历年真题就知道,有不少大题就是赤裸裸从王的书上来的,比如“美的规律”,“美是形象的真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等等~~

王的书,需要在打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才能看进去,所以个人建议在阅读了上面3本书之后/最好政治也复习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因王的书里运用了不少马列毛的观点),再开始看王的书,否则会很吃力且枯燥~

主要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都集中在上面这5本书里,其他的诸如美术史/音乐史/电影艺术基础/文学史,都只是出一些填空题和少量选择题,所以只需了解必要的知识点就好。这些知识点都不会很偏,大多在一般的美术/音乐/电影/文学鉴赏(史)之类的书上都能找到,在网上也很容易找到。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找这几本书的笔记来看。花钱买原书,就十分不值得了。

此外,钟艺兵/黄望南编的那本《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发展史》(好像是叫这个名字),没必要看,也买不到(这本书已经绝版了,只有复印版,卖60多块钱)……只要对电视/广播的发展史有基本了解就可以了。

月亮大师的《影视艺术哲学》非常高深莫测,一般本科生很难看懂(反正我看不懂),而且这本书谈的东西很玄,并不适用于应试。但是书里提到的一些著名电影,比如〈红白蓝〉三部曲,广岛之恋,应该适当有所关注咯~~

高鑫文集比较老,一般不会从里面出题,所以几乎可以不看。从历年真题来看,好像就考过一个名词解释“电视小说”。

2、除了看参考书目还需要看什么呢?

真题——

这是必看而且要仔细分析,但个人不太主张看有参考答案的,最好是自己在看书的过程中把答案找出来~~因为广院的题本来也都是主观题,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的。外面卖的真题上的答案也只是过来人整理的,不一定可信。

现代传播——

一般都认为《现代传播》是复试的时候才需要看,个人认为初试之前看看是绝对有好处的,至少没有坏处……因为杂志分析的都是当下的热点问题,是学者的最新权威观点,而考试考察的大题也都是热点问题……一般来说杂志看当年的就可以了,我当时是到图书馆现刊阅览室,把《现代传播》上所有关于电视方面的文章全部挑出来,复印了厚厚一叠~~回来后又把所有文章分成几大类,比如电视文化/电视剧/频道包装/收视率问题,这样看起来会比较系统些~~

电视节目(电视剧)——

这个范畴比较大了,并不是要求每种节目每期都要看,但至少每种典型的节目要有所涉猎,比如娱乐类要看过开心辞典,谈话类要看过艺术人生,记录片要看过故宫和长江;新出现的节目形态要关注,比如湖南台的变形记;当年大热的节目也要了解,比如超女/好男之类。就算没看过,也该了解节目的风格和流程之类。

千万不要觉得看电视是“不务正业”,对研究广播电视的人来说,这就是“正业”~~~~

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电影——

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商业片和艺术片、中国的和外国的~~当然也不是看过就算,看完了一定要去网上或图书馆找相关的影评,把它看透~~很多师弟师妹都问我看这个有啥用,我说“加强艺术感觉”

他们就说“艺术感觉?太抽象了”,如果真要拿点实际的例子……05/06年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的最后一题,分别是“以一部影片为例,说明情节与节奏/情节与结构的关系”……

娱乐文化新闻——

09年艺术学综合的其中一个名词解释是:“谢晋”;

看到这个题,我深深感谢在自习偷懒间隙看过的新浪文化娱乐频道……

可以看出,这两年出题的趋势是越来越贴近现实了,06年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考到了传统相声和电视的关系,就是跟郭德纲联系起来的……所以大的文化娱乐新闻是一定要了解咯~~

(二)复习战略篇

1、复习时间:

我是从7月9号开始上自习,到1月10号考试,整整6个月……对我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是极限了,因为我是个很没耐性的人……12月之前都是早晨睡到10点,磨磨蹭蹭到午饭,下午1点再去自习。12月以后觉得该调生物钟了,所以就每天早晨8点多去自习,这样的后果就是每天上午要在自习室睡1个小时,下午再睡一个小时== ……算下来每天净学习时间是6——7个小时左右。

2、复习步骤及技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复习方式,我只是说说自己的~~

(1)研究真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既然是应试,所以首先要弄清楚出题的模式和重点,才能对症下药,所以研究真题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的策略是,把04——08年的真题按照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三大类,抄在本子上……当然也不是抄原题,只是把考察的知识点记一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广院出题的复现率很高,重点也比较突出,这样看上去就一目了然了,比如“有意味的形式”就在艺术综合05年的名词解释、04年的填空题、00年的填空题、98年的填空题里考察过,这样看一下就很容易找到重点,意境、典型、风格、期待视野、共鸣、艺术生产论、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艺术创造三阶段,内容与形式,这些几乎是年年必考察的,只是万变不离其宗而已。

其他还有一些中西方文论的重点学说考察的机率也很高,如“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是形象的真理”、“风格即人”、“兴观群怨”、“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与什么的关系”等等.至于播电视艺术学基础是从前年开始有的(以前都是文艺理论),所以只有04、05、06、07、08、的真题可以参考,个人感觉这一科考察的也是艺术综合方面偏多,07年的题尤其是……比如名词解释有“典型”“风格”“诗学”……

所以艺术综合和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基本是不用分的,合起来复习就好。偏重一下电视文艺,但也要学会用艺术综合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电视文艺。在找到重点之后,就需要针对不同题型来将知识系统化,两门课的题型不外乎填空、名词解释和大题。(包括简答题、分析题、论述题……都是一个意思)

填空一般考察的知识点是:文艺作品的作者(绘画、文学、音乐、电影)+某一文艺作品(某一艺术家)隶属的流派+某一重要学说(某句话)的提出者、某一句话形容的是谁,(比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是指谁)针对填空应该了解的是一些“点”,包括各个艺术门类(在中国和西方)的发展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作,考察的都不会很偏,一般是彭、王书上举到的例子,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比如07年考到蓝色多瑙河的作者……

名词解释一般考察的是:某一学者或艺术家(比如06年毕加索、07年马季)、某一重点论著(07年的诗学)、某一重要文论(如童心说、兴观群怨说、大音希声说)、某一艺术门类的专业名词(如协奏曲、旋律、肥皂剧、长镜头、蒙)、再有就是书上的一些定义了。(如共鸣、情感把握等)

论述 一般考察的是:

举例说明某一学说,(如07年考艺术创作分几个阶段,举例子)

题目是一句话、一首诗或者一个典故,以此来阐明一个学说,(如郑板桥画竹,如“编戏如缝衣”)论述一个热点、重点的问题如05年历史剧问题、07年真人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但在看书的时候对重点学说有系统深入了解,还要了解跟这个学说有关的典故、并且在看到契合这一理论的事例时,能够运用理论来分析,以一部作品为例子说明创作的规律,比如情节与结构节奏的关系、比如主题是如何实现的,比如悬念有什么作用,等等。这要求我们在考前应该做一项准备工作:熟悉某一部文艺作品(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的方方面面,无论考到什么,都可以拿它来做例子。

明白了出题者的思路以后,看书就比较有针对性了~~

(2)有效看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个人的经验,看书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审美无功利——

将参考书当成闲书来浏览,一目十行地看一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只需大致了解这本书的风格和主要内容就可。这样做是因为,在无功利的状态下的阅读,是以兴趣为先导的,所以这样“一见钟情”记住的学说和典故会印象很深。比如现在我还记得苗棣书里对日神酒神说、肥皂剧的论述,等等,都是第一遍阅读时感兴趣的。当然如果时间不够,这一步也可以跳过了。

第二步:下笔如有神——

这是读书过程中最痛苦的一段,因为要不停地做笔记,一边翻书一边狂写,直到手脱臼……

我做笔记的模式一般是,记下每节的纲要,一边读书一边揣测出题人可能会出到的题,然后把重点的学说和名词解释提炼出来,统一标上三角或者星号,在每页的页边,记下书里涉及到的零碎知识点,如艺术作品、流派、作家。在复习的最后阶段,会发现这本笔记非常有用~~纲要会帮助自己迅速明确某一知识点所处的章节。三角和星号会帮助自己将重点学说和名词解释一网打尽,页边的零散知识点在翻本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记住了……

第三步:查缺补漏+升华——

对照笔记再大致翻一下书,看自己还有没有漏掉的知识点,对于一些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找到更多相关的文章和书籍来,对比着教材观点一起看,力求使自己的思路更开阔。这个时候,也就离考试很近了。

(3)旁门左道——

如果身边有跟自己考一个专业的人,可以互相出模拟题,前提是——两个人对艺术的理解水平要相当,对专业课的复习程度要相当。

(三)应试策略篇

想着现在说这个是不是太早了,不过怕时间久了自己就忘了,所以先写下来吧:

1、初试

初试=写字……广院的专业课答卷就是几张大白纸,自己能写几张就写几张,到最后标上页码。

字体的整洁自然是第一位的,就算不能保证全部的字都漂亮分明,但第一页肯定要给老师个好印象。个人认为写多比写少好……我广播电视基础写了10页,艺术综合写了11页,后果是考完后右手酸了三天……但是层次性也一定要分明,最好是: 第一句都是明显的主题句,后面再展开论述、举例子什么的。如何体现出自己的亮点:

举例子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大家一般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都会举自己最熟悉的典故,所以一般都是举参考书上的。但是如果能举出一两个参考书上没有的,可能就会让老师眼前亮一下。

在答带客观色彩的题目(填空、名词解释)的时候,力求精确。比如问到《广岛之恋》导演,一般说雷乃就可以了,但最佳答案是阿伦.雷乃。《野草莓》导演,可以回答伯格曼,但最好说英格玛.伯格曼。名词解释也是如此。

在答主观性题目的时候最好带一点文采,比如各个小项都有一个小标题的形式,严肃中不丧失活泼,画龙点睛就可……至于这种言语风格怎么把握,可以参考《现代传播》和《中国电视》上比较有文采的论文。

时间的分配很重要:

专业课每门的时间是3个小时,而题目只有几道,一开始会造成一种错觉就是时间很充裕,真正写起来才发现不是……上午考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的时候,我在前面的名词解释上花了太多时间,结果到回答最后那个30分大题的时候还有不到30分钟,只匆匆写了就交卷了……吃了这个亏,下午考艺术综合的时候就先做了大题。分多的题要多分配些时间,这样比较实惠,呵呵。

2、复试

关于专业笔试我就不说了,各个方向不太一样……一般都是看段东西写评论啥的。

英语口试,老师挺春风化雨的,不难,据说进去就给及格,占的分值也不大,所以走走过场就行了。面试……自我感觉表现得不好,只能说说大概情况。面试之前会要求写个科研设想,面试的时候老师会围绕科研设想问问题。不同的专业不一样,有的就随便问问,有的是缠着不放。所以虽然科研设想只是走个过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重视下的,至少要选个自己熟悉的、能驾驭的话题,老师问什么都能白话两句,不要卡壳就好了。面试过后一般感觉都是:复试给的参考书基本不用看。因为老师基本是围绕当下的热点来问的。衣着方面,干净就好,最好是休闲装~~不用太正式~~如果化妆技术不是很好的话就最好不化。

(四)心态决战篇

这是这个帖子的完结篇了,谈谈考研的心态。

大家都是从高考过来的人,肯定明白在大家的知识水平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最终过招的就是心态了。但考研还不如高考那么单纯,因为眼下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

如何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大概有三点可以参考:

1、爱广院永远不要超过爱自己

来考研的人,有本校的,也有不少跨校甚至三跨的同学。本校的同学可能还好一些,因为在广院待了几年,知道它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神圣。而对于很多外校的同学来说,广院是艺术的殿堂,是自己梦想,它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气氛让人深深向往……所以在考研论坛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励志的豪言壮语,比如:“我一定要考上”,“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每当看到这样的话,内心总为这些同学隐隐担忧……

所以,爱广院永远不要超过爱自己,要记得考研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选择,并不是考不上自己就没有退路。就好像爱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失去自我一样,想要得到的欲望越强,就越容易抓不到。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爱考研永远不要超过爱生活

在教室上自习的时候,看过不少研友,从6、7月份开始坐在同一个位置,整整一天都不带挪窝,吃饭捧着书,打水时不忘背单词,洗脸的时候还塞着耳机。不看电影,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让我们这些懒惰的人们汗颜不已。而成绩出来这些研友都没上线,反而是整天吊儿郎当的都考得不错。你可以说这个世道不公,但历来考研的周期律似乎都是如此。归根到底,是个深思活学的作用。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烤翅的美味,

不需要为了考研让博客长草荒废。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音乐的陶醉,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午后的小睡。

不需要为了考研感冒还上自习,

不需要为了考研减少和亲人的联系。

不需要为了考研放弃越狱的刺激,

不需要为了考研减少洗澡的频率。

尤其,当你要考的专业是广电艺……为啥?因为学艺术总要懂得享受人生……因为人生如戏啊!

3、乐观永远不要大于悲观

也就是凡事要往最坏的地方想……乐观主义者喜欢什么都想得很理想,而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时,就会很挫败。而悲观主义者早就料到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面对意料之中的打击就处之泰然,碰到好的结果就会很感恩……

说实在的我考完之后感觉相当不好,成绩出来之前,老觉得自己连300分都考不到……可能别人会觉得我矫情,但自己就是这么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何况在考试之前没有比较,根本不知道自己处在哪个水平……尽管后来分数出来还不错,但是我觉得,如果真考的是270分而不是370分,我也不会特别受挫,因为自己早就做好心理准备了……

套一句话:

最残酷的不是考研,而是生活本身……既然我们连生活都不怕了,那还有什么好怕的!

中传考研信息微信公众号:zgcmdxky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