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艺术与商业的矛盾「商人的定义是什么」

时间:2023-01-02 15:49:12 来源:摩旅藏宝旅行的奇

大家好,艺术与商业的矛盾「商人的定义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商人与艺术家的定义关系是绝对的冲突?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用穷苦书生来定义一些搞文学搞创作的人群。这说明投身于艺术领域的人的下场都不是那么的丰衣足食。我们总喜欢用绘画艺术家梵高来做例子,说梵高活着的时候没人买他的“账”,人去见上帝了,他的画才卖出惊人的数额。借用赵本山小品里的一句经典台词“钱有了,人没了”。

钱有了,人没了

还有一个艺术家叫毕加索的,他除了是绘画艺术家的身份,他还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人头衔。不论是朋友还是挚友,只要是生意,都要一分一厘地跟你算清楚,绝对不做赔本的买卖。毕加索不是商人是什么,梵高与毕加索的一生就是一个鲜明的案例,两袖清风搞艺术的,从不关心能不能挣钱养家糊口。也有唯利是图的现实主义伪艺术家,你不能说哪个流派的人是对是非。

商人和艺术家的关系是绝对的冲突,有些极端主义成分在内。

商人,心中是最装着大众,在这里“一切为了人们”和“一切为了金钱”的口号是不冲突,商人为广大人们所接受的同时必然要做到利润最大化的。只有知识分子、艺术家在这个问题上才会有观念冲突,甚至觉得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穷困的转变认识过程才能称得上艺术家。

对商人来说,这从来就不是个问题。媚俗?搞大众性文化就是媚俗,在商言商,俗是什么?俗就是先吃饱饭再去帮助别人。

而艺术家把大多精力和思想都放在了创作上面,很难分出神来去考虑如何把自己的作品卖出去,这时就体现出经纪人工种的高价值来。有一大部分搞艺术搞创作的人们,还是坚持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道理。在这个年代,酒香还真怕巷子深。什么叫自我推销,什么又是成功的艺术作品?好的艺术作品或者书籍,唯一衡量好坏的标尺就是是否一直在“买”。

我也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磕磕绊绊,何为艺术又如何将艺术传播出去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算是半路出家的伪艺术分子,不知什么原因就一只脚伸进了艺术的大门里,为了就是趟趟这道浑水,试试文学领域里水的深浅。不涉及永远不知道里面的水多深,不去买彩票你中彩票的几率永远是零。这是我做任何事的初衷,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瞅瞅。入坑之后所谓的“成就”就是还没有成就。我时常扪心自问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走上了穷苦书生的不归路?

什么是商人,什么是艺术家?艺术二字如何合理诠释?

这个界定其实不那么难分辨,一句话就能概括出来:“商人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而艺术家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而不俊杰”。就这么简单,或许还有其他说法,总之,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妥。20世纪初说商人与艺术家的关系是绝对的对立,这个观点还算站得住脚。放在这个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而且5G时代又要旱地起波澜的插上一脚,你觉得商人和艺术家的身份关系能撇得干净?

那么大众文化又是什么?一大帮人看着舒服,又极为正能量乐观的文化产物吗?记得王朔小说里说过他是怎么看大众文化和港台文化的,首先港台文化没波及进入内陆时,很多搞文学创作的作家们还在打着传承老辈人留下的文化还是求新的嘴仗。

当金庸的武侠侠义视野被这股风刮进北京城,这帮作家有点傻眼了,连那些导演和写剧本的人都暂时性蒙圈了好一阵。周润发的系列电影北京城里的那帮导演们能拍出来嘛,三毛张爱玲的小说风格有多少老作家或者牛犊子跳出来嚷嚷着我也能写出来嘛?

这种嘴仗和蒙圈的状态只能归咎于我们离海岸线有点远罢了。大众文化的传播就是从一线城市流向不发达城市的状态。盲目的进去还不如躺床上睡上一觉来的实际。

曾看到有人这样诠释艺术二字:“艺字是一项技能,而术字是将技能转化为价值”。只有技能被打上价格才能叫做艺术,之外的只能称之为“伪艺术”。不知道对艺术二字的这种诠释是否正确,但看似是蛮有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