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法作品鉴赏指导意见「书法鉴赏」

时间:2023-01-15 09:17:21 来源:书画鉴赏典评收藏

大家好,书法作品鉴赏指导意见「书法鉴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书法不仅仅只是几个写的好看的字而已,它其实是有生命的,书法家的性情和喜怒哀乐都在他的书法中被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书法欣赏即通过对优秀书法作品的品评,领略其中蕴含的美。

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宗白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美学与东方哲学的灵魂,书法是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

梁启超先生说:“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书法为最高。”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说:“中国书法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当然,书法作品的鉴赏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也是有方法和可循的法则。

第一,鉴赏书法的八个基本法则

一、笔法

从字面上看是用笔的方法。从书法欣赏的角度讲,应该是以正确的用笔写出形态规范的点画。点画自然因书体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古往今来的书评中都认为 "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用笔都应是有力度的"。这种力度,在传统书学中称为"笔力"。

判断点画有无"笔力",主要是以"圆"和"涩"为标准的。书法线条的节奏感也是评价和欣赏作品的重要条件之一,体现在书法上,不但表现在线条的长短、轻重上,还表现在行笔的快慢上。无论是何种书体,运笔都不是"匀速"运动,而是随着书者的情绪和章法的要求调节运笔的快慢,使欣赏者从作品中受到书者情绪的感染。

二、字的“重心”

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字姿可以而且应该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不可忽略的是必须把字的重心“稳住”。欧阳询的字,初看起来,有摇摇欲坠之感,但仔细一看,它犹似千年古塔,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依然稳健如新。

三、字势是否自然

历来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书法要“自然得体”。王羲之在给他的儿子王献之传授书法经验时说: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

四、看整篇书法作品的章法、笔势是否一气呵成、融会贯通

一幅好书法作品,犹如一幅好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汁白以当黑,疏密得当,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五、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有新意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但是,仅有继承,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因此,在欣赏书法作品时,要看作品中能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突破和创新。

六、要适当的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

七、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

中国的书法是具有象形性的艺术,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如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孤松一枝,荆可负剑,壮士弯弓,雄人猎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仙人啸树”,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八、观赏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

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重”写一遍,既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的复写。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意趣、风格和境界,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

第二,如何欣赏中国书法

一是多看古代经典碑帖

网上很多讲书法欣赏的文章,我也看了一些,什么识形赏质寄情,都是很笼统、抽象的东西,想学会欣赏书法,首先得多看古代的经典碑帖。

其实审美就像奢侈品,你用惯了好的,再用差的,就会马上识别出来,也会感觉不适应;审美也像好酒好茶,你喝习惯了好的,再喝品质差的,也能立即分辨出来,也会不习惯差的味道。

因此,你要是连天下三大行书都没看过,也没请教老师怎么欣赏;二王、欧颜柳赵也不知道是谁,你说会欣赏书法,那是要打折扣的。

你要学会欣赏音乐,就得会听音,会听音的前提是你要通过大量的经典乐曲来培养乐感,学习乐理;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你要学会欣赏书法,就得会看,会看的前提是要通过欣赏历史上的经典作品要提升眼界。

二是观察基本线条

明白什么线条的立体感、圆润度、厚重感;横画和竖画的圆润立体厚重感。就有了欣赏的基础了。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外国不懂汉字的朋友看我们中国书法,就是当作徒手线条来看的,线条质量的高低就直接影响到观感,当然这需要有线条的欣赏能力,而练习一下基本线条就是最好的方法。

书法线条的力量感没有亲自动手练一下是能难体会的,有人说书法就是大笔一挥,很简单的,那么,你来大笔一挥看看?

三是综合欣赏

有了前面两步的基础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综合性地欣赏了,一幅作品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能大概感受得到其质量的好坏了。

但要学会看整幅作品,还要从取法、字法、墨法、章法、气韵、布白等多方面去观察。

古人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笔墨次之”,因此看一幅作品,就如看一个人一样,第一感受是气质、神采,然后再看其它细节。

第三,欣赏书法作品最常见的5大错误

1、内容不适、文意不宜

创作时不注意选书切合主题的诗文。例如,参加国庆节的书展,写的是杜甫的《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又 如,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书展,写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这显然不合时宜,文不对题。还有在写完诗词正文后,行款时采用“顿首”一词,这是并末真懂“顿首”含义所致。再有,行款时“节录”、“节选”、“节抄”与“某某某书”前后并用,亦显得重复。又有,在写完正文后,落穷款,署名时却有“并记”、“并识”字样,没有任何说明、注释文字,“记”啥“识”甚?另外,许多作品并无磅礴气势,未见墨色淋漓,却强说“一挥”、“挥汗”,也有矫情和失实之感。

2、形式主义

作品要张挂起来供人审视,形式确实很重要,但采用何种形式,必须合情入理,犯形式主义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几种:

(1)小字大篇幅。密密麻麻的小字贯穿整张六尺、八尺宣纸,读一行都非常困难,何况全篇。

(2)大字小篇幅。寥寥数字,疾行于短程的纸面上,兀立在狭小的尺牍间,极不协调。

(3)狂草分段写。狂草一首诗,一段文,却切分为多块小纸组合成幅,无异于自断气息,自设障碍。

(4)多色拼贴。将几种色宣拼成一纸,然后书写,或在不同色宣上各书一纸,合为一幅。制作感太强。

(5)多体杂写。一件作品兼有多种书体,表现欲昭然,往往不谐和而显杂乱。

(6)盲目铃印。有的写巨幅字,无大印章,用小印章叠加排列成大印形状或装饰条块,有的写长卷,册页或小幅字,字里行间到处盖章,均无道理。

(7)不恰当的做旧打蜡。用国画颜料,洗笔水、茶水、巩水、盐水之类将新纸染旧以求古色;也有在纸上打蜡使墨道粗涩斑驳以求“金石气”,还有先用排刷画出竹木简形状的色道再写简书,在纸下垫带有纹路肌理的木板、纸板、泡沫塑料板以求墨道飞白…如若不适,弄巧反而成拙。

3、文字错误

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1)草法不当。不谙草法,想当然减省点画,任笔涂抹,不可识读。

(2)繁简并用。一件作品兼用繁体、简体字,记得起就繁,记不起就简,毫无规范意识。

(3)写错字别字。有的是繁体字,异体字和多义字的误用,如茶“几”写成几何之“幾”;“皇后”写成前后之“後”;搅“和”写成和平之“龢”;意我之“余”写成多余之“餘”;千万“里”写成里外之“裏”;说话之“云”写成云雾之“雲”;书“卷”写成卷动之“捲”;头“发”写成发展之“發”;不相“干”写成干部之“幹”……有的是错写繁体字,“闊”字门里门外都有“水”;“憂”字体内体外皆有“心”……有的是画蛇添足, “华”、“神”一类以长竖结尾的字和“海”,“难”一类草体字习惯性地多加一点。

(4)落字缺句。

4、摆字抄书

大致有四种情况。

(1)依赖格子写字,或画格,或叠格,离开格子就难以成行谋篇。长此下去,削弱了大局观和应变力,抑制了灵性和才情。

(2)查字拼凑,从大字典或不同碑帖中查找所需的范字,凑成一篇,写就一文,纸上各行其是,形离神散。

(3)拘泥于一画一字,一笔一笔地凑,一字一字地摆,点画间少关联,字与宇无呼应,气息不通。

(4)打破书写顺序,不按传统书写方法自上而下、自右至左顺序书写,而是在打好格子的纸上用铅笔写好字样,从上部开始,一格一格地充填,整体下移;或事先叠好格子,从左到右横写,自上而下行复一行…… 如此书写,看不到字间的前后呼应,书卷气荡然无存,墨色变化也毫无道理。

5、滥用工具

最多见的有四种错误类型:

(1)小笔写大字,或点画细弱,线条绵软;或鼓弩为力、抛筋露骨。

(2)生宣写正书,点线过于渗洇,时有墨猪,满纸疙瘩。

(3)熟纸写大草,线条飘浮,墨色焦燥。

(4)墨中加水多,水多必渗洇,渗洇行笔必快,快则草率,结字不成形,点画不精到,且墨淡伤神。

第四,书法作品鉴赏

一、鉴赏者站的位置很重要

看正书(分不清楷魏篆隶,就找不连笔的)要保持2米距离,看行草(就是连笔字)则要距离3米之外。站定后,伸右手食指在左手掌点画做临摹状。

如友人在侧,则说此作深悟“中和”之美,如能背诵《书谱》中句“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就更妙了。

二、看书法篆刻展忌说“好看”

“这幅字真好看!”收获大多是嘲笑白眼,是否“好看”不是评价艺术品的标准,对于挑剔的欣赏者,“好看”甚至不是褒义词,反而有“轻佻”之意。

有三个地道的词可选用:

章法、结体、用笔。

章法说“空灵”,

结体说“紧凑”,

用笔说“精到”。

三、夸书法是个技术活儿

你可先夸“章法”,嫌不够文艺可叫“留白”或“布白”,就是墨迹和空白处的搭配。夸章法,你就学会一句:“此做真乃'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啊”就够了。

记住这是清人邓石如说的,但称“完白山人”则更有范儿。

四、鉴赏书法作品时,不说“字形”只评“用笔”

这是高级境界。因书法可“取意忘形、自变其体”,但却要求“笔笔中锋、一撇一捺有出处”。“用笔”简单说就是运笔写字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用笔“圆熟、精当、浑厚、细腻、方圆结合”,这些说法都足以让书家对你另眼相看。

五、说楷书,唐楷登峰造极无可超越

颜柳欧赵尽人皆知,但谈较陌生的作品能提高你范儿。谈颜真卿要叫鲁公,最爱“大小麻姑”《自书告身》;柳体只谈神策军;欧体可说皇甫诞碑;赵体胆巴碑、三门记都好。如有人较真,你便说“归根结底,都以虞世南、褚遂良为宗啊!”,全毙。

六、聊行草

“二王”张怀是常识,装腔需个性化:孙过庭的《书谱》“俊拔刚断”、米芾行书“充满韵律感”、黄庭坚书“长戈大戟”……你认为《兰亭序》固然神品,但却更爱颜真卿《祭侄文稿》。如非谈“二王”,你喜欢右军(定要这么叫!)《远宦帖》和献之《鸭头丸帖》。

七、谈隶书须谨慎,水深易露馅

入门级《史晨》《乙瑛》不足以支撑你装,如非要谈则可叹“礼器碑阴更可爱。”汉碑种类繁芜风格各异,往远扯更安全:“朝侯小子残碑是隶书美学上的创新”、“好太王碑看似朴拙却变化万千”……特别注意:若论今人隶书,你爱王暇举超过刘炳森。

八、聊魏碑,先掂自己分量

敢聊魏碑的通常不外行。张黑女,张猛龙,郑文公等名碑都属于实干派,只要咬定“《始平公造像》雄峻伟茂,乃方笔之极规。我正准备用大白云临摹之”就可招摇过关。如遇较真,你可以“北碑中的无名碑铭墓志最为可爱,可惜流传不广”结束谈话。

九、谈篆,你得分清大篆小篆

偏长的是小篆,偏方的是大篆。谈大篆时言必称“古籀”,尽显装x范儿。大部分大篆书法作品都宗法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石鼓文,把这老四样端出来基本能罩住师承来历。如说起大篆书家,你只说吴缶老(吴昌硕)习石鼓用笔遒劲无人能及即可。

聊小篆的捷径是谈汉篆不理秦篆。汉篆袁安袁敞二碑走宽博一路蔚为大观,是你最爱。必须主动谈起三国孙皓立的《天发神谶碑》。你须说“此碑奇伟,但我临摹时常混淆楷书笔意纳入其中,着实烦恼。”另,如能说“赵之谦之外,齐白老衰年印风一变也受此碑启发”就更好了!

补充:聊魏碑不聊“二爨”就缺少腔调,说起爨宝子爨龙颜你须说“浑金璞玉,魏晋以还,此两碑为书家之鼻祖。”“招商银行”那四个字就是学二爨,赖少其写的,有人说他是学“扬州八怪”的金农的“漆书”,你要驳斥:金农也是学二爨!

补充:历代小篆名家你得知道几个,明清前知道个李阳冰就够了,明清金石学盛行名家辈出: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杨沂孙吴大澂我知道你都记不住。就记吴让之吧,名廷扬字熙载,因同治皇帝名“载淳”,故避讳号“让之”或“让翁”。吴字师承邓石如,法度精深篆法美绝,但缺乏创新。装成这样就差不多了。

十、聊篆刻,你得先分清楚人家的师承源流

是学先秦小玺、汉铸、凿官印、还是元押封泥元朱文、或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明清流派印?看不懂篆刻师承,就没法装x了。例句:“这兄弟的白文印想必取法文何二老”、“此公朱文印有汪关苏宣遗风啊”……这样的片儿汤话是装腔首选。

十一、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学者

篆刻家不因刀功深厚,也不因篆法优美,而因有一套自己的古文字体系,将不同出处的古文字融于一炉为己所用。篆刻家多是精通金石文字的学者。只做刀石功夫、刻一个字查一次《篆刻字典》的最多是刻字匠。故说篆刻,认完师承认篆法,把封泥元朱文并骨的肯定“海青”啊。

跟人家吹牛用刀,你甭管刻多大多小的印,都用一把钨钢大刀,这样才够范儿。而且刻刀并非越锋利越好,吴缶老钝刀刻石自成一家。陪友人买印泥,到柜台上直接要“光明”或“美丽”——物美价廉,等拿货的当儿可叹“十年前一把好刀15块,一块好印泥30块,时光不复返啊……”

十二、聊篆刻绕不开石头,你兜里没钱但莫输气势

昌化鸡血石虽有盛名,但石质太涩且有铁锭伤刀;巴林冻质地太细,达不到你追求的金石味;田黄?有多少我要多少!不怕掏钱!关键是你有货吗?说到底还是青田寿山的低端料合用,挑石时定要吩咐掌柜的“再开一包新的”才够有腔调。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