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北京面塑大师「平定面塑」

时间:2023-01-18 08:45:14 来源:浪子北方来

大家好,北京面塑大师「平定面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接上文)

伦敦电视公司对第四届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作了电视广播,英国影片公司拍了纪录片,中国的面塑工艺,是他们最喜爱的一个镜头。

外国朋友参观中国馆后,纷纷在留言簿上留言。一个英国朋友写道:“这样美的东西,只能来自聪明、善良而有着巧夺天工的艺术家们的人民。”

一位叫克朗普的工程师感动地说:“制造这些东西,比制造原子弹好得多,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如何生活。”

我还接到一位叫沃特尔斯的来信,她说:“看到人们的双手能这样精细巧妙地把很小一团面粉,捏成一个身穿花杉,头戴花朵的小姑娘,使我大吃一惊……没有熟练的技巧是很难做得这样奇巧传神的。即使我来到这个大厅里没看见别的,只在中国馆里看见了你的作品,我到伦敦的这次旅行也还是值得的。”

我在伦敦的表演,博得了国际友人的赞扬。能够为伟大祖国争得荣誉,我感到这是自己有生以来最大的安慰。像我这样一个在旧社会肩背面箱走街串巷、飘泊乞食的穷艺人,今天却被人民称为美术家、艺术家,吸收到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并充当了区政协委员,不是解放了的新中国,我哪有今天的光荣和幸福。

五、我的面塑艺术创作

在几十年的生活道路上,我走南闯北,几经沧桑,其间虽数度改行谋生,但对我所喜爱的面塑工艺,却一直坚持钻研,锲而不舍,时刻都在琢磨、改革、创新之中。在色彩上,除保留原面塑色彩外,我采用了“俏色”的方法,使作品更加鲜艳俏丽。我在制作上的技术特点是:首先要求做工细腻,犹若画家的工笔画,力求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像仕女的各种饰物,如头饰、耳环、金锁、玉珮、香罗带等,务求华丽典雅,清秀纤巧,使之各尽其妙;衣裙的褶皱颜色,也是由浅入深,使之自然得体。

就拿《水漫金山寺》这件作品来说,在塑造“白蛇”(白素贞)和水族兵时,我紧紧抓住人物的生活和性格特点,争取做到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而那片海水,我学习画家的写意手法,用几根扁平浅蓝色的透明面条铺盖下来,犹若一派汹涌的波涛,行将把金山寺吞没。

我的另一件作品《玉米蝈蝈》,博得了观众的喜爱,争说它是面塑的“象牙蝈蝈”,当然这是溢美之词了。我用面粉仿制的玉器作品,(即用前面所说的“俏色”方法),可说是一次大胆的创新,《锁蚊龙》就是其中之一。《锁蛟龙》原是玉器界著名高级技师刘鹤年同志用珊瑚原料雕塑的作品,我见后叹为观止,通过多方的观察、思索、琢磨之后,一件造型比较优美、色彩颜为动人的面塑《锁蛟龙》终于仿制出来了。此件作品曾深蒙鉴赏家的好评。

在旧社会,我所接触交往的多是穷苦的劳动人民,我深深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审美要求。我的日益丰富的生活积累,促使我动起手来,以各种面塑形象具体地反映出他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我的《北京街头小景》,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卖糖葫芦的”:是一个穿着褪了色的黑色长袍的人,头戴一顶灰呢帽子。左臂挎着一个小篮子,篮口周边插满了各色各样的冰糖葫芦。

“吹糖人儿的”:是一位穷苦的老艺人,坐在一副担子上,头上戴一顶撕破了边的破草帽,身上穿的极单薄,佝偻着腰,正鼓着腮用劲吹着一块糖稀。打开糖模子里面是猪八戒背孙悟空。担子两端,一头挂着铜锣,一头插着刚吹出来的小免、小耗子。

“剃头的”:身穿长袍,歪戴着一顶破毡帽,左肩头搭着一块毛巾,右手执剃头刀,左手抚着坐在工具箱上剃头人的头部。剃头人一半头发已经剃光,露出来雪青的头皮。剃头担子一头放着洗脸盒,盆架上搭着一条毛巾,还挂着一条鐾刀用的皮带。

另外“卖茶汤的”、“卖砂锅的”,都是北京街头到处叫卖的小贩,从他们身上都能使人看到时代特色和古都风貌。

其中使我较为满意的一件作品是“打糖锣的”。这是一副带篷儿的货郎挑子,上面挂着几只大拇指大小的风筝;旁边挂着几只黄豆粒大小的花脸面具和绿豆粒大小的空竹;柜架上摆着比米粒儿还小的糖球。还有刀、枪、剑、戟和几只小白鸽子,都是儿童们喜欢吃的、玩的。

这些都是我童年时期最喜欢和最熟悉的东西,所以捏起来神态毕肖、颇为传神。

作家谢冰心同志看过这组作品后,写过这样一段话:

“面人郎”小时候最熟悉的北京街头巷尾的一切,也是我自己童年所熟悉的一切。当我重新看见这些形象的时候,心中涌起的却是甜柔与辛酸的味道,童年的回忆是甜柔的,而那时的人民生活却是多么辛酸啊!尤其是像“面人郎”所说的“靠手艺吃饭的劳动人民”,什么吹糖人的,卖糖葫芦的,打糖锣的……都是我们极其熟悉的朋友——他们除了从我们手中接过“一大枚或一个小子儿”的时候,偶然会微微的一笑,而眉宇之间却是何等的悲凉忧抑呵。


六、活到老 学到老 工作到老

……斥责我说:“面人儿这玩艺都是帝王将相,牛鬼蛇神。”于是仓库里的成品、半成品,原料以及一切艺术资料,统统被砸成齑粉,烧成灰烬,连和外国签订的出口任务也都停了下来。抄家那天,又把我在伦牧展览会上的照片和工艺美术方面的有关资料,一律当做“四旧”付之一炬。我这个在旧社会吃苦受难的老艺人,却一变而为“资产阶级的技术权威”,并且因我去过英国,又被安上“里通外国”的罪名。……我虽受过些罪吃了些苦,但相信党、相信人民事业的信心却从未动摇过。乌云遮不住太阳,……和煦的阳光、习习的春风重又回到人间。

“老骥伏枥,志在干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人,就得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我还要振作精神、鼓足干劲、大干四化,以古稀余年为祖国、为人民创造出更加优美动人的艺术品来。

我平时从不放过参观游览的机会,从中我学到很多东西。故宫博物院是我常去的地方,古画古玩、秦墓俑、唐三彩……我都注意观察,就连古装小人书我还经常琢磨呢。经过一段学习和研究,我创作出了《水漫金山寺》(全景)、《八仙庆寿》(十人)、《六背佛锁蛟龙》、《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文成公主》、《四季图)《蔡文姬》、《钟馗嫁妹》、《屈原怒斥楚怀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传统题材的作品。现代题材有《鸡毛信》、《采茶扑蝶》和《小核桃人》等。为了配合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势教育,我捏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地道战》等沙盘模型和新旧社会对比的作品。

在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时,我捏了一个小朋友手持蝇拍打苍蝇;另一个小朋友鼓着腮,嘴对喇叭筒,正在宣传讲求卫生、预防疾病的道理。这样天真无邪的形象,不但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也给人以美的教育。在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民生活上,我创作了《草原放牧》:一座座高高的铁塔架着高压线伸向祖国的边疆;在丰美的草原上一个牧羊姑娘骑者匹枣红骏马,手持牧马杆正在放牧;那匹高头大马打着前立昂首嘶鸣;雪白的羊群究如片片白云在绿色的草原上飘动,这是一幅诱人的饶有北国风光的动人面面。

在创作上我一向持严肃态度,苦心构思,通过艺术形象的“艺术语言”——造型、色彩、装饰,创作出我精心设计的艺术品来。近年来我在材料和形式上进行了革新,力图丰富面塑艺术的题材,希望能为今后面塑工艺的提高与发展开拓新的途径。

我多次出席过为外国友好访华团、旅游团等组织举行的联欢接待工作,并当场作过面塑工艺技术表演。我曾以自己精心制作的工艺作品赠给外国朋友留念。

我很关心接班人问题,带好徒弟是件大事。我决心把自己的全部技艺和知识传授给徒弟,所谓“青出于蓝胜于蓝”,青年一代是我们祖国的希望。

我的女儿郎志丽创作的《黛玉看西厢》,日本朋友看后颇加赞赏,它已作为中国人民的礼物,赠给日本电器访华团了。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要她制造一套面塑“菌蘑模型”,这是一个新的而较生疏的课题,在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协助下,她已经制作成功了。

一个国家和人民的文化水平,是可以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面塑工艺也不例外。为此,我真诚地祝愿从事面塑工艺的青年一代奋起前进,让面塑工艺这枝鲜艳的花朵在时代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面塑艺术的特点:

1.颜色丰富、造型优美;

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

3.材料便宜,制作成本比较低廉。

经过面塑艺人长期摸索,现在的面塑作品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为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赞誉,称面塑为“中国的雕塑”。

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晋南传说是为纪念大禹治水而作的。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惟愿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一代代传承下去!大放异彩!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