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威海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

时间:2023-01-30 09:57:11 来源:威海日报

大家好,威海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饽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

加强文化宣传创新,实施“文化宣传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聚焦非遗传承、文化“两创”等威海优势,本报启动“我和我的威海”文旅互动主题报道,以“图、文、影、声”多媒体展示、立体化传播威海文化、讲好威海故事。即日起,本报推出“上新了,威海非遗”专题报道,带您走进威海非遗,触摸传统文化,讲述其背后匠心传承的精彩故事。

彩线轻引,针尖“生花”,一针一线在指尖尽显芳华。

作为“八大名绣”之一的鲁绣,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而文登鲁绣因其“中西合璧”,更独树一帜。经过一代代传承创新,鲁绣创造了“抽、绣、编、锁、勒、挑、补、雕”等工艺技法,文登鲁绣以此蜚声中外。

近日,记者走进“田世科技能大师工作室”,只见8名绣工正在赶制鲁绣收藏品。一面鲁绣屏风吸引住了记者的目光。这面名为《春意盎然》的鲁绣约一米见方,两鹊三蝶数枝花,绣工精美,令人惊艳。“这是2014年的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作品。”山东芸祥绣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鞠英波自豪地介绍。

记者注意到,《春意盎然》花瓣纹理极为清晰逼真。“这是双面绣,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块布上绣出正反两面图像,且图案完全一样,是鲁绣的‘雕平绣抽勒丝’工艺与双面绣相结合,这种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鞠英波解释,一个花瓣需用十几种颜色来绣制完成后与“雕平绣抽勒丝”相结合,难度极大。

“我母亲就是一位绣娘,记忆中,她白天忙完农活,晚上还要挑灯绣到半夜。小孩子不能上撑绣制,所以我们就负责在一边引针线。”看着展厅墙上展示的巨幅“雕平绣”,鞠英波的思绪回到了童年。在物质贫瘠的年代,鲁绣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养家糊口的活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鲁绣雕平绣是出口创汇的热门产品。美术专业毕业后,鞠英波便在文登云龙绣品厂抽纱二厂从事抽纱图案设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作为“中国工艺家纺名城”的文登有工艺家纺企业近200家,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后来,鞠英波进入山东芸祥绣品有限公司,成为鲁绣传承人田世科的徒弟和工作室的重要成员。如今,他拥有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设计专利60多项。“鲁绣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以针为笔,以线为色,绣制乾坤。鲁绣也是一门创作的艺术,体现着创作人的思想和情感。”对于现在的鞠英波来说,鲁绣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热爱。

随着长期依赖出口的家纺产业遭遇巨大冲击,芸祥绣品最终选择在外贸出口的基础上增加国内鲁绣产品研发,由原来的实用品转向旅游纪念品、艺术收藏品以及私人高端定制产品市场转变。

在领头人田世科的带领下,芸祥绣品佳作累累,文登鲁绣也重新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荣华富贵》《梅兰竹菊》分别荣获2012年、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荷塘清韵》荣获2017年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一鹭莲升》荣获2020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奖……

“高端定制对绣工的技艺要求特别高,任何一个环节不能出错,否则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鞠英波指着一幅正在绣制的《富贵丰美图》说,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刺绣是一件枯燥的事,在绣撑前一坐就是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近日,鞠英波被聘请为“威海归愿少年项目”特聘专家,他心里多了不少期待。“一定要进校园,让后人了解鲁绣,爱上传统文化。”鞠英波说,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爱鲁绣,他和师傅田世科经常去学校给孩子们普及鲁绣知识,希望鲁绣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匠人说

山东芸祥绣品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 鞠英波

鲁绣的生命在于传承与创新

眼下,鲁绣面临的困境,第一是人才的断代,年轻人加入鲁绣这个行当的很少;第二是纯手工鲁绣的效率极低,产量很低。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鲁绣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和我的老师田世科一直致力于鲁绣文化传承,我们经常到威海各大中小学去授课,多次参加威海公益创投项目,深入到葛家、界石等地为农村妇女免费培训鲁绣技术,就是希望鲁绣被更多人喜欢,将来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这门传统技艺。

同时,我们持续研究创新,找到如何用电脑刺绣做出更精美、更贴近人工鲁绣的技艺,在提高鲁绣产品生产效率的同时,还保持鲁绣精美的做工,在价格和质量中间找到平衡点,做出性价比最优的产品。这样的鲁绣产品,必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记者 贾文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