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事情”陶企停产、倒闭,有没有体面的撤退式?

时间:2022-09-18 09:21:36 来源: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事情”陶企停产、倒闭,有没有体面的撤退式?》。

每年产量、销量递减的预算,你做过没有?记得从一本严肃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读过一段话,大意是,从古到今,经济学家教导我们的,都是如何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个才有福利的增加。经典的购买力公式就是等于有购买力的人口*个体购买力,两个变量都增加了,结果焉能不增加?

终于,有一个国家,曾经的第二大经济体,给出了与教科书相反的情形,那就是日本。按照李光耀先生的分析,日本能够挽回败局的唯一方法,就是增加人口,不管是提高生育率,还是引进移民。但是,目前看来,两条道路都不通。看来,没救了。以日本精益求精的生产和令人敬佩的工匠精神,他们确实做出了不少好产品,最近国人乘坐邮轮去扫货的疯狂画面就是明证。虽然邻国的需求还是旺盛,但是,挽救不了他们自己衰落的命运。

好了,言归正传。与目前全行业总产能120-130亿平方米的供应相对应的, 是国内市场的总需求状况是难以回复盛景了; 国外市场不振,市场需求本身增长乏力,加上反倾销,和海外国家扩大产能,形成合围;房地产去库存,瓷砖去库存,也是多重困难叠加。

如何应对? 应该到了有人实施撤退的时候了。就像过去30几天的股市,有的配资炒股客认为自己的配置还是非常安全,可以坚守阵地,等待解放军——无论是补充保证金还是救市见效,结果有的终于倒在黎明到来之前的一刻。强平,20年的财富就此蒸发,教训残酷。有人逆势而上,还在增产,有的据报是采用先进技术、设备,颇有竞争优势云云。

笔者无法具体点评,不过可以提供一个鲜活的真实例子。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果波及到欧洲。当时的高科技生产力代表企业,现在向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构思的西门子公司,被迫关掉在英国的芯片生产线,撇账10亿欧元。而可悲的是,这个生产线,是被认为当时最为先进的设备,在苦苦撑了9个月后,没有进入正式生产,就关门大吉。原因就是:亚洲风暴波及全球,需求下降到不能支撑该工厂运作下去了。即使强大如西门子,市值达千亿欧元级别,也无法和市场作对,总体产能过剩,自己没有优势,不能“用发展解决问题”,最终认赔出局,并且公开列为当年西门子集团全球提高经济效益的头十大重点工作之一。

广而告之,坚决落实,没有一点羞羞答答。用这里普遍的赌钱说法就是,愿赌服输。当然,背后是很多的痛苦。起码,像巴菲特所说的,第一,保住你的本金;第二,第三,还是保住你的本金!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当时也有相反的例子。美资花旗银行在印尼“趁你病要你命”,以风暴之前5-10%不等的价格,大事收购印尼的金融资产,迅速扩张。原因只有一个,看谁手里还有现金?!

当然,我们这里复杂的多。宁可库存堆积、对外赊款与日俱增,也要一天不停窑;还能赊供应商的账,继续玩6个(甚至4个)盖子盖10个茶壶的游戏;还能从银行里面贷款续期;父母官的面子和政绩思维还有点作用;还能把竞争对手扯下水让他先完蛋,我就得救了...一句话,还有机会“剩者为王”,甚至做一个“做大做强”的梦。而且,在咱们的文化基因里面,“执笠、关门”对于商人是非常羞耻的事情,和军队败走麦城撤退、投降一样,不能容忍,更有甚至“同归于尽”的教育。也不愿意被收购、被兼并,因为这样就不是老大了。

因此,恕我大胆推测,未来一年,只会有更多的工厂死撑到弹尽粮绝、停窑堵路、关门破产、老板漏夜跑路的报道,而举手认赔、平和理性结账、顺利过渡,案例应该不多,近乎于零,转手卖掉的已经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只是唱过“向前、向前、向前”,从来没有学习过和平、有序的撤退计划,没有过。撤退,并非都是不光彩的事情。因为,体面撤退也是一个需要智慧、资源、计划和坚持的事情。管理学上面就有撤出市场的策略分析,但是,估计咱们中国的学员没有几个愿意认真看那一章,因为太遥远了,是别人的事情。没有想到,轮到自己了。居然有撤退的事情?是的,不需要打到一兵一卒都没有,学楚霸王江东自刎,有序的撤退并非没有损失。只要你规划的好,损失一点辎重物资是跑不了的,如果能够最大限度保留骨干有生力量(金钱,团队),卷土重来也并不遥远。

不相信的人,可以百度一下“敦刻尔克大撤退”,看看英法怎么弃车保帅,3年之后就能够反击纳粹德军。有些老板办公室都挂一些高深莫测的书法,比如“舍得”,应该就是有这个含义,看你怎么理解了。(文/佛山三友同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霍健明 来源:陶瓷资讯 )

好了,关于“事情”陶企停产、倒闭,有没有体面的撤退式?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