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朝元仙仗图图「朝元仙仗图尺寸」

时间:2022-12-08 15:49:29 来源:曾孜荣ART

大家好,朝元仙仗图图「朝元仙仗图尺寸」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导语】以前我们讲过18岁画出《千里江山图》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其实北宋绘画史上还有一位“天才少年”——武宗元。据说,他17岁就在北邙山老子庙作壁画,精妙绝伦,令人赞叹不已!他的代表作《朝元仙仗图》,几乎可以满足您对神仙的所有想象!

“不可错过的宋画”系列第6篇——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北宋的皇帝都喜欢道教。尤其是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笃信道教,把“以神道设教”的事业,视为维系政权命运的纽带。

皇帝大规模修建道观,道教绘画也就得到了巨大发展。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朝元,原意是古代诸侯和臣属在每年元旦贺见帝王,后来道教中引申为朝拜元始天尊。

这幅宏大的宗教画卷,全卷纵44.3厘米,横580厘米,描绘的就是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场面。有肃穆庄严的帝君,有威武凶悍的天将,有文雅美丽的玉女,有翩翩欲仙的真人,人物众多,繁而不乱。

道教盛行,道教壁画大放异彩

大中祥符元年,也就是公元1008年,宋真宗在开封兴建“玉清昭应宫”,用以供奉“天书”等物。

玉清昭应宫面积总计约480亩,包含长生崇寿殿等3600多间房屋,花费了北宋两年的岁入。这是一座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道教宫殿建筑群。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当时的“一号工程”。

原定要十五年完工,工匠们日夜赶工,也花了七八年才建好。

据说建设过程是高标准、严要求、不计成本的,如果哪面墙稍不合规矩,即使上面已经贴好了金箔,也要推倒重来。

“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玉清昭应宫的奢侈与富丽,足以与阿房宫等历史上最奢华的建筑群相提并论。

为了给宫殿配饰壁画,宋真宗甚至在全国海选画师,召者三千余人,有一百余人脱颖而出,分为二部,武宗元被选为左部之长,指挥壁画创作。

可惜这位被后世赞为“宋代吴道子”的画家,一生绘制了大量的寺观壁画,却没有一幅壁画留存到今天,传世名画中只有一幅跟他有关系的长卷,那就是《朝元仙仗图》。

宋之吴生:有“吴带当风”之妙

大家看看这幅画,再比较一下唐代吴道子的传本《送子天王图》,画风是不是很相像?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这幅《朝元仙仗图》都被误认为是吴道子所画。

左图《送子天王图》,右图《朝元仙仗图》

直到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重新审定此画,断为武宗元之画。他在《朝元仙仗图》卷后的跋语中写道:

余尝见山谷跋武虞部《五如来像》云:“虞部笔力遒古,可追吴生,便觉石恪辈相去远甚,不足可观”。此图是虞部真迹,《宣和谱》中所载《朝元仙仗》是也。与余所见《五如来像》正同,故不敢以为吴笔。然实数百年间宝绘也……

《朝元仙仗图》后赵孟頫跋语

赵孟頫曾经见过黄庭坚题跋的武宗元《五如来像》,而这幅画与《五如来像》笔法相同,所以他断定是武宗元的真迹,也就是《宣和画谱》中所记载的《朝元仙仗图》。

赵孟頫的地位与影响很大,武宗元画《朝元仙仗图》也就成了后世的定论。

神仙图鉴大全

那这幅人物密密麻麻的长卷画,画的都是些什么人呢?

所谓“朝元”,就是道教徒去朝拜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唐朝时因为皇帝也姓李,所以被尊称为太上玄元皇帝,朝拜老子也就被称为“朝元”。

《朝元仙仗图》表达的正是这一主题——在“东华”与“南极”两位帝君的率领下,一众仙官、侍从、乐伎等构成的庞大队伍,去朝拜道教至高无上的尊神。

“东华”与“南极”两位天君

最近几年仙侠剧很火,但里面的造型实在是一言难尽,还是看看《朝元仙仗图》里,神仙们的正确打开方式吧。

走在队列最前端的是勇悍威武的神将,他们负责开道压阵。

随后,是手持鲜花宝瓶,高擎锦帜、宝幢的金童玉女,衣袂飘飘,顾盼生姿。

队列中有两位尊神,头顶光环,戴通天冠,端庄雍容,显得气派不凡,这是列仙中的主神“东华天帝君”和“南极天帝君”。

两位帝君中间的仙乐龟兹部堪称全图最为精彩的部分。

“九重天上闻仙乐”正是人们对神仙世界的美妙想象,画中仙子们手持琵琶、横笛、笙、箫、羯鼓等乐器,裙裾飘带,天衣飞扬。

这是学习了吴道子“吴带当风”的样式,给人以众仙在空中徐徐飞行的动感。仙子们在云端,边行边奏,仙乐缥缈,环佩叮当。

队尾则是 妙行真人、天丁力士等,仙风道骨,潇洒随行。

整幅画卷人物众多,却繁而不乱,男仙有肃穆度世之风,女仙有轻盈绰约之美。

什么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什么叫“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这幅画可以满足您对神仙的所有想象!

而且这幅画的各种细节,都描绘精致、一丝不苟。

从仙人手上的旌旗幡帜、各种朝圣宝物,到身上的七宝璎珞,虽不着色,却依旧有五彩缤纷、灿烂华贵之感。

尤其令人称绝的是,图中五十多位仙女的发髻样式,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凤凰相对盘金缕”、“水精鹦鹉钗头颤”……那些古诗词中对女性首饰的描绘,就有了清晰的图像版。

相信那些汉服爱好者、服饰设计师,都可以从这幅画中找到海量的经典素材。

登峰造极的白描“底稿”

《朝元仙仗图》几乎没有使用色彩,仅凭线条的疏密、长短与浓淡,就营造出画面的动感韵律,将神仙们翔云飞天的飘然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称得上是登峰造极的线描人物画。

《朝元仙仗图》的线条,更接近吴道子的样式——“吴带当风”,疏朗而动感。

《朝元仙仗图》结尾部分

大家都知道,徐悲鸿先生终身收藏着一幅他视为“悲鸿生命”的国宝《八十七神仙卷》,很多人都认为它是唐代吴道子的作品或是“粉本”底稿。

《八十七神仙卷》的线条,则更接近顾恺之的样式——“春蚕吐丝”,绵密而安静。

《八十七神仙卷》结尾部分

两幅画正好是一动一静,神采迥异的对比。

如何判断是壁画“粉本”?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长卷其实是壁画的“粉本”,也就是底稿小样。古代的壁画,常常是画家先画出一幅满意的底稿,然后依照底样绘制成壁画,最后再填涂成彩色的。

如果这幅壁画很受欢迎,可能有更多的寺庙道观需要这样的壁画,于是原来的底稿就会被反复流传并临摹,或者是后人对照壁画,再次缩小临摹下来。

壁画一般都是彩色的,但年代久远之后,绝大多数损坏消失了。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粉本”,也是弥足珍贵的。

《朝元仙仗图》应该就是这种“粉本”,我们为何这样推断呢?

第一,画中仙女的发髻,全都只用浓墨勾一下轮廓,中间再用淡墨平涂而已。

回想一下,无论是《历代帝王图》、《簪花仕女图》还是《韩熙载夜宴图》,正本的人物画里面,发丝都会细致的画出来,绝不会出现只勾一个轮廓的情况。

第二,卷首老树的树干,也仅仅勾出树身,没有皴染。有几片荷叶,也只勾了个空圈,不画叶筋,这在正本上也是绝无可能的。

第三,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这幅画上还保持着许多“题名牌”。

在每一位神仙的旁边都注明他的称号,本是壁画的流行格式。如“威剑神王”、“破邪力士”、“九疑仙侯”、“扶桑大帝”、“元阳童子”、“太丹玉女”等等。

永乐宫壁画片段

对照《八十七神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两幅画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的相似,实为“花开二朵,各表一枝”的姊妹版。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这也可以说明两幅画其实都属于壁画创作的“粉本”,很可能是当初吴道子创作的壁画,宋代时,武宗元与另一位画家,分别临摹了两幅粉本流传下来。


作者介绍

曾孜荣,中信美术馆执行馆长,有20年艺术普及工作经验,语言生动易懂,他的讲解可以说是欣赏中国画的入门捷径。

精彩视频

曾老师受邀参加今日头条的“海绵演讲”已上线,欢迎大家收看。

http://www.365yg.com/i6615468478902043144/#mid=1600160169939981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