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石破天惊猴王出概括「西游记60回」

时间:2023-01-12 17:41:43 来源:大猫老师有话说

大家好,石破天惊猴王出概括「西游记60回」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石破天惊包括两个内容。石破这个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后来这句话还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说谁谁谁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指的是他无父无母。如果一定要提他的祖宗的话,那天地就是他的祖宗。这是作为神魔小说作者故意加上去的一个非常好的神幻之笔。如果一定要从这里解读出什么,实际上这个石头里蹦出来孙悟空的艺术构思,是尊重了一个进化的道理。这个石头,就在那座山上,经过风吹日晒,受了日月精华的洗涤,最终有了灵性。这在很多古典小说中都成为非常经典的情节。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他降生下来,嘴里含着一块玉,那块玉也是一块石头,《红楼梦》最初又叫《石头记》。实际上很可能《红楼梦》开篇就是从《西游记》当中得到的灵感和启迪。

孙悟空蹦出来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在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当中找到了自己的团队——一群猴子。跟长得特别像自己的生物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首先有一种归属感。所以,得找一个归宿。当然,我们讲的这种归宿用文学形象表现出来就是孙悟空找到了猴子。实际上,他在这里告诉我们的是一种心灵的归宿。如果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他的心灵没有一个寄托,或者精神没有一个方向的话,他生活得是非常盲目的,可以用一句话讲叫生活在原始的精神旷野。所以,这是给我们的第一条启示——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第二,找到这个归宿以后,他紧接着详细地描述了一个情节——一群猴子在一起玩耍,突然,看到面前有一个大瀑布。猴子们都很好奇,他们在猜想瀑布后面究竟是什么。后来有资深一点的、年长的猴子们提议了,如果谁能跳过去看一看里面是什么,出来以后,我们就尊他为王。所有的猴子都不敢去。这个时候,石猴从身后窜出来,一下窜进去,终于给这群漫山遍野的猴子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家——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那么,从这个情节我们可以体会到一条人生启示——在一个团队当中,一个人想要立足,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本领,也应该具有一定的勇气。否则的话,你在这个团队中就很难立足,或者很难成为一个焦点。

第三点,我们继续看,孙悟空为这群猴子找到家以后,在一起被猴子们封为美猴王,过了三四百年的逍遥生活。突然有一天石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有一天气血亏损,年老体衰,生命是要离世的。猴子想到这个以后,他马上有了一个想要长生不老的冲动,或者叫欲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欲望,才导致了他外出拜师学艺。这就是后来的孙悟空学艺。这个情节又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人应该居安思危。

美好的生活不会一直存在。现在有很多老师在教导学生或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缺少了这一项。其实,很多孩子没有忧患意识,如果读到这里以后,能给你的孩子这样一个启发,我们说你对《西游记》的品读是成功的。这一点给我们老师的启示就更为重要。我们经常给学生讲,如果不读书,你将来就会怎么怎么样,你就会生活不好等等。其实,不管老师讲多少次,不是学生亲自悟到的,他们不会相信。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当中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手法,老师们可以自己去思考。家长也是这样,必要的时候让孩子亲自经见一下或者亲自去体会一些场面,也许这样会对他们的人生做一个更好的规划。

受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孕育的石猴,因为他的勇敢被众猴子推举为美猴王,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满足,生命的自省和自觉,促使他有了长生不老的想法。那么,他究竟能否寻觅到理想的神仙老师呢?

话说美猴王决心拜师学艺,第二天他马上结了一个竹筏子,漂洋过海,万里寻师。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人想到就要马上去做。给你一个公式:心动 行动=成功。这个猴子有了长生的欲望以后,第二天马上就去践行,这一点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没有行动的勇气。

美猴王在找到师父之前,在路上飘荡了九年。这九年间,他可没有闲着,而是走街窜巷,逢县过府,学人说话,学人的一些基本的交际礼仪。等他到了须菩提祖师面前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一个无拘无束,粗野的美猴王,而是开始变得彬彬有礼,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文化,懂得了基本的礼仪。那么,这个情节要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人的学习,首先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是又一条人生启示。在生活中,你会学习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或者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比如,在这里特别提到了一个情节——孙悟空一路上走,一路上观察人的时候,他已经基本上认清了世上的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世情和心态。《西游记》第一回当中,出现了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也是第一回当中一个亮点。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给大家简单地读几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这首七言律诗,最终是要告诉我们:当今世上很多人都是名利之徒。这个可不是孙悟空所要追求的。可以说,他找到师父之前就已经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了一个非常基本而又比较深刻的了解。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猴子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的猴子。大家要特别注意: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生活中会给你。

等到了山上以后,他终于见了他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简称菩提祖师。这位菩提祖师,见到猴子以后,并没有急着给他讲课,也没有传他什么道术或者法术,而是先根据他的体型和渊源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孙悟空,随后留在山上让他干活,一干就是七年。干了点什么活呢?除了听一些公共课以外,主要的就是打水,扫地、砍柴、做饭。

注意,这个过程可不是虚无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师父的有心为之。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聊斋志异》当中有一个故事叫《崂山道士》。有个人想学法术,去了山上就找师父。师父叫他干几个月的活,他受不了了。最后还要跟师父谈交易,如何如何,结果一场闹剧过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父实际上是在考验孙悟空——这个猴子他究竟有没有坚定的学习念头和坚定的学习意志。

七年过去以后,师父把他叫过来,问:“你来这儿多久了?”猴子说,“我不懂日历,我只记得山桃红了七回,我吃了个七回饱。”师父说了,看来你来这儿七年了,那你想学点什么,我来教你。这个情节大家要特别注意,许多看过电视剧的朋友都看到了,须菩提祖师给他出了很多课程,让他随便选。孙悟空只问一条能不能长生不老。如果不能长生,他就不学。最后惹得师父用戒尺“梆梆梆”在猴头上敲了三下,然后背着手走了。这个情节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经典的道理。孙悟空在路上找师父找了九年,然后在山上砍柴砍了七年,这个时候,十六、七年过去了,孙悟空依然没有改变自己当初学习的目标。这种人在我们人群当中就已经非常少了。这给我们想要成功的人一个非常深刻的启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