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古玩 >

年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简述」

时间:2023-01-26 17:17:16 来源:文旅聊城

大家好,年画的发展历程「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简述」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以年画为代表的民间美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聊城市文化馆特推出走进年画艺术鉴赏系统。


发展历程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曾被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年画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南宋时期的木版年画更加丰富。元代是年画的低落期,多数都是宋代同类年画的延续。此时出现的一种叫做《九九消寒图》的历画,为后世所沿袭。

到了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的勃兴对年画的发展有很大促进,寓意吉庆祥瑞和表现民间风俗的内容得到重视,年画的创作印制和购买张贴逐渐发展为欢乐喜庆、装饰美化环境的节日风俗活动,一些年画的典型题材,如“一团和气”、“八仙庆寿”、“万事如意”等已趋于定型。短版拱花技艺的发明,使年画的印制更为丰富多彩。

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的成熟,木版年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

年画在清代进入鼎盛期。康、乾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俗小说的风行,又为大量的年画作坊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清初年画的一个最主要特征就是题材多,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受到利玛窦和朗世宁等传人的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西方明暗透视技法在年画创作中得到应用,有的作品在画面上还刻印上了“仿泰西笔意”等字样,年画也因此成为清代西风东渐的一个窗口。

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年画的农村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传统年画逐渐式微。与此同时,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则兴起了新的题材样式的改良年画,新增有反抗列强侵略、提倡爱国、描绘新事物等内容。此时,西画的输入和商业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种将国画工笔重彩与西洋擦炭水彩结合的月份牌年画,其题材有戏曲故事、吉庆祥瑞等,还包括一部分格调不高的时装美人。

抗战时期,在解放区出现了以民间年画的形式表现革命内容的新年画,它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鼓舞了军民士气,打击了敌人。1949年以后,新年画继承了旧年画的许多优良传统,摒弃了旧年画中的一些迷信、落后的内容。许多专业画家加入了年画的创作队伍,他们打破了旧年画的一些固定程式,大胆借鉴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年画的面貌焕然一新。


作品鉴赏

作品名称:《放学后》

作者:韩耀凌

画作描述: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人们在过年时制作和张贴年画,含有吉祥喜庆之意。随着社会的发展,年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本幅年画作品,创作思路来源于我的孩子在校期间的一次跳绳比赛,看到比赛场景,回忆起了我的童年,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童年的无忧无虑。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美好的幸福生活才能实现。

作品名称:《对话》

作者:史蕾

画作描述:这幅年画作品《对话》,画面中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穿插体验相互的生活,表达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熙熙攘攘的人群,欢快逗趣的动作,丰富微妙的表情,隐在小角落里的高科技。传达了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的乐观、踏实、勤恳、坚韧的性格和文脉强健、昂扬向上的文化凝聚力,人民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追求美好生活的欢快活力。


来源:聊城市文化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