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古玩赏析:青铜器市场上演“画皮”术 当心文物变“废铁”

时间:2021-06-02 09:45:40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青铜器市场上演“画皮”术当心文物变“废铁”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青铜器市场上演“画皮”术当心文物变“废铁”。

青铜器皿的成功回购应该是2014年艺术品市场最重要的新闻之一,而皿天全方罍的回归也引起收藏市场青铜热,而每一次收藏高潮的到来都会滋生一次古玩仿制高潮,各类古玩赝品在收藏市场上横行,造成“假古董”充斥着收藏市场,普通收藏者稍有不慎,便会上“假古董”的当。

图片来自网络

青铜器收藏逐渐升温引发赝品横流

作为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玩收藏品,青铜器以其雄浑的造型、华丽的纹饰、精良的铸造以及高深的创意,在中国乃至世界青铜史上独具特色,一直都是众多古玩收藏家们青睐的藏品之一。但是事实上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收藏品市场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整体水平并不是很高,可以说青铜器收藏目前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游戏。不过因“完罍归湘”,收藏青铜热被迅速点燃,很多藏家开始着手投资收藏青铜器,但是因对青铜器藏品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所以盲目投资几万甚至上百万认购青铜器,这让一些不法商家抓住商机,制造大量高仿品充斥整个收藏市场,虽然也有人请所谓的鉴定专家掌眼,但是还是购买了大批高仿品、插帮货拼凑货。其实从春秋开始,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青铜器的仿古与造假现象,但是造假是出于政治和权力斗争的目的,与现状以营利为目的造假有着本质区别。而如今的青铜器造假无处不在,仿造之风盛行已发展成了一个产业,在河南有专门造假的“青铜村”。由于青铜器内涵深厚,并且涉及诸多学科,懂的人很少,又难以鉴定,造成市场上假货泛滥的现象。

收藏市场的青铜器大多是“披着羊皮的狼”

(一)青铜器市场“复制粘贴”赝品多

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复制和仿造由来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国,直至今日,可以说从未间断。造假手段包括重新铸造、拼接、假锈伪装以及伪造青铜器铭文、纹饰等。现在赝品制作越来越难以辨别,造型按照真品图录仿制,以雕塑手法作模,一般用硫化硅橡胶做仿制的青铜器模具,然后用失蜡法造出铜器来,在着色做旧之前,造假者会仔细观察研究图录中真品颜色的细微变化,一层层着色,让仿制的青铜器锈迹斑斑。如果没达到预期效果,造假者就会把一些真青铜器碎片上的锈刮下来,用油漆和乳胶使这些锈紧紧附着在表面上,直到完全逼真地呈现出真品的状态为止。造假者在刮真青铜器碎片上的锈的时候,一定会或多或少的破坏文物本身,但是这些人为了利益,造假从未停止过。由于其仿造所需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仿古铜器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获取暴利的手段,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也层出不穷,令藏家防不胜防。仿古铜器数量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古玩店铺还是小地摊几乎只要有古董的地方都能见到假铜器。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将泛滥到古董市场与藏家手中的假青铜器收集起来足以制造两艘青铜航空母舰。虽然是开玩笑,但是这种以损害文物为代价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二)文物不能“产业化”

近几年,我国文物事业已进入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随着文物数量、博物馆数量快速增长,文物抢救保护任务日益繁重,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但是各级文物部门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却没有随之相应发生变化,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文物珍贵,专业技术人才也同样珍贵,但是国家却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虽说也开办了与文物保护相关的课程,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比,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缺失,是导致文物修复专业技术人员断层的直接原因,因此几千万件珍贵的但是残破的文物就不会被“冷落”在库房中,暗无天日。也正因为如此,无法大量复制出高端的仿古工艺品投入市场,才会让造假者有可乘之机。顾友楚认为,“作为主管官员应该重视培养文物修复、复制专业人才,修复国家文物,只有不走样的临摹复制仿古工艺品,这才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正道。”

青铜器市场亟待政策引导

千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其本身的价值是无量的。毁掉了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并消失的还有它的历史,它的故事。但是目前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不仅如此,如今青铜器市场赝品泛滥,每制造一件青铜器,都有可能不同程度损坏一件真品,得不偿失。因此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专家顾友楚认为,国家应及时修订《文物保护法》,严格规定,绝不允许在文物上随便翻制,加强重视文物不可侵犯损害行为,一旦查出此情况,即可按照法律规定给予一定的处罚。并且工艺品市场同也应加强严格审定管理,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复制品不准上市,加强收藏市场监督管理工作。只有这样,那些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的三无产品才会无法生存。文物需要保护,艺术需要传承。文物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艺术的传承与历史的回顾。只有看待好了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保护文物,收藏文物,才能让文物造假的龙卷风渐渐平息。

文物遭到破坏的背后,亟须唤醒全社会对文物的敬畏和保护。经济的发展不能成为破坏文物的借口,只有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切实落实我国的《文物保护法》,我们才能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传承下去,才能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植于炎黄子孙们的心中,文物保护是为了更好地记住历史。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