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摄影艺术为什么是艺术类「艺术教育」

时间:2022-12-20 15:01:06 来源:文河观察

大家好,摄影艺术为什么是艺术类「艺术教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摄影艺术为什么是艺术?

◆赵文河

摄影,做为当前最普及的文化艺术形式,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并且正在悄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以影像方式快速传播。那么,全民影像时代,你是否分析过,摄影艺术为什么是艺术吗?

黑格尔《美学》第三巻中指出,基督都建筑艺术的重要特征,教堂的屋顶、钟楼、塔尖,都能引起人们觉得它们正在天空延伸的感受。作为一种联想的心理活动来考察。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而且它在创作实践中很起作用。这句话,说明一个意思,就是摄影家的长处,不完全在于他那“咔嚓”一声的快门,而应在于发现对象和掌握照相机的头脑的敏锐。也就是说创造“意境”,只有创造出“意境”了,观众就会产生“觉得它们正在天空延伸的感受”。

摄影不是写诗,但它同样可有诗意。为了培养摄影人感受事物的美的敏感,传统的诗词的细致处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李清照《如梦令》里名句“应是绿肥红瘦”,《浣溪纱》结句的“黄昏疏雨湿秋千”等等,摄影创作中,笔者不提倡“冷冷清清”的情绪,但为了把红红火火的场面拍得有动人的力量,不一般化,像“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么细腻的感受能力和《声声慢》里所体现的那么细腻和敏锐的感觉一样要大胆借鉴,像“黄昏疏雨湿秋千”那样,不直说人物的寂寞之感,越读越觉得如此写法,如此形象,如此感觉“怎一个愁字了得”!其实,生活中不少摄影作品企图吸取中国画的特点,这是好事,但很难说这是创造性的继承。

写诗和照相所用的形式不同,但它们者要表现人的美感。例如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羌管悠悠霜满地”,不管它的情感内容怎样,作为人们对自然的感受,对摄影家的艺术修养,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摄影艺术为什么是艺术?笔者觉得它那很得要的长处之一是表现人的情感;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所显出的那种个性。感受过程包括敏感能力的作用。一些东西丰富你的感情,提高你的敏感,对摄影创作没有坏处,只有好处。

著名美家研究者王朝闻经常说:“我想重复《黄山观石》里提到过的一个例子:我第一次到黄山,陪我的那业余画家朱峰说:“哎哟,你快看哟,佛掌峰出来 了。”他喊我看,我不知道他要我朝哪个方向看,已经耽误了时间。他说“你快看,”我说“在哪里嘛?”他说“那不是吗?”我再一看,还剩下几个指头,云慢慢儿往上去,不多一会儿,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有白茫茫的一片云雾”。其实,佛掌是六个指头。只这么匆匆一看,这个印象真好极了。好在哪里呢?好在佛掌对我来说,我还来不及了解它,因此,我就更愿意了解它。没有看全的在云雾里很快消失的佛掌峰,对第一次见到它的我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与流云对它所造成的动势相联系,我觉得它美。”

摄影作品,必须在平面的相纸上显示出来立体感,在静止的状态中表现出运动感,在无声的画面上使人似乎呼到了声音;那么,我们在摄影创作艺术中应该注意哪几点呢?笔者认为,一是把所握时机;摄取典型的瞬间,瞬间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主题和形象的鲜明性;第二是含蓄简练。在摄影作品的有限画面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一切有关的东西者塞进去,包罗万象,只能使形象模糊和主题含混。富有概括力和鲜明特征的形象,常 常 是含蓄简练和寓意深长;第三,是突出地表现情节 和细节。就是说,要细致、突出地表现某些能够生动鲜明地刻划形象的情节、细节和景象。

摄影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无例外地必须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形象的创造,需要技巧,但技巧却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有些作品中的形象模糊和表现无力,常 常是因为作者生活的贫乏,无力对生活现象进行概括。由于缺乏怎么表现的生活依据,因而也就无法施展他的技巧。但是,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不能代替艺术技巧,单是具有正确思想和丰富生活经验,并不能拍出技巧高明的作品来,因此,只有把正确的思想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熟练的艺术技巧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激动人心的优美的典型艺术形象。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