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珍珠项链的寓意「项链眼睛有什么寓意」

时间:2023-01-23 11:41:04 来源:艺术与设计

大家好,珍珠项链的寓意「项链眼睛有什么寓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首饰艺术家Manon van Kouswijk的首饰项目《制造面孔——首饰剧本》

关于“脸”的故事,有诸多历史典故。古希腊神话中,少年那西索斯(Narcissus )爱上了池塘中自己的倒影,终日憔悴,死后化作水仙花。中国民间传说中“貌柔心壮”的兰陵王为了震慑敌人,戴上了一副狰狞假面驰骋沙场。脸既是展示与显现,也是隐藏与伪装;既属于个体特质又挟持社会属性。对“脸”的追问,可以关乎人类学、心理学;也可关 乎艺术史、社会史。



首饰艺术家Manon van Kouswijk的首饰项目《制造面孔——首饰剧本》

首饰艺术家Manon van Kouswijk来自荷兰,现居墨尔本。她在名为《制造面孔——首饰剧本》(Making Faces: A Jewellery Playbook)的项目中,创作了65条可变成“脸”的串珠项链以及一本艺术出版物。Manon从串珠的“线性体质”出发,通过设计与摆放组合,将首饰创作变成抽离画布的作画行为,以串珠项链“画”人脸。而这张“脸”在佩戴时则消失不见,“恢复”成一条可日常搭配、纹路别致的项链。在《首饰剧本》里,通过与设计师、插画师、摄影师的多方位合作,全方位呈现65条项链在不同语境下的可能性:我们习以为常的普通串珠,如何变身。



首饰艺术家Manon van Kouswijk的首饰项目《制造面孔——首饰剧本》

首饰设计本身具备与个体无间亲密的属性,Manon的探讨更深入了一步:首饰“变脸”不止于形态的转化,而是完成了从饰品(ornaments)到对象(objects)的位移。这意味着佩戴者与佩戴物之间产生了主体与客体的巧妙互换。“从一条像脸一样的串珠项链到一件带有抽象意味的首饰:是我在穿戴你,还是你在穿戴我?”正如项目名字中“ 剧 本 ”(Playbook)所影射的:剧本作为记录戏剧、运动赛事、商务活动的梗概档案或脚本,当被运用至首饰创作中,饰品便是演员,在身体的舞台上表演。首饰,成为人的亲密伴侣(company)。



首饰艺术家Manon van Kouswijk的首饰项目《制造面孔——首饰剧本》

Manon的“首饰脸孔”并无明显性别与身份特质,但可从中辨认出特定的人类符号:粉红、白、浅棕、黄、深红、深咖、黑等是勾勒面容线条的颜色;眼睛则有蓝、绿、黑等;嘴巴一律为深浅不一的红色。在这些色彩亮丽俏皮的面孔上,生动的表情在此是消隐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模式化、平面化的特质。纵观艺术史,艺术家们钟爱“变脸的游戏”:从基督教圣像到市民肖像画,从欧洲早期肖像画到19世纪的人像摄影,直至波普偶像与如今盛行的自媒体图像。从热衷自画像的丢勒、伦勃朗、梵高到毕加索为人津津乐道的女郎的抽象面容;从安迪· 沃霍尔打造的象征着消费社会的玛丽莲· 梦露肖像到辛迪· 舍曼孜孜不倦地自拍——面孔成为人们追寻历史的路径,映照社会的镜面。Manon将“脸”在首饰中的转化,让人联想到亲密人体的配饰与当下“自拍”(selfie)时代的关系:面孔成为一种符号,裹挟生命与无意识、自我与虚 拟,代 表着互 联网背后 的 身 份(ID),而由此所产生的“网红脸”、“赛博格似的未来脸”以及相应的美图软件、人工智能技术则将“面孔—镜像—面具”三者间的重叠推向了数字时代的一个高潮。



首饰艺术家Manon van Kouswijk的首饰项目《制造面孔——首饰剧本》

Manon的首饰面容由陶瓷或塑料制的串珠项链(bead necklace )组成。她一贯聚焦串珠而非挂坠(pendant )的创作。但在当代首饰创作中,后者受到更普遍的青睐,因为挂坠有着塑形与观念上先天的创作便捷。Manon选择的是一条相对朴 拙 的 路 线 :由“ 点 ”(串 珠)到“ 线 ”(项 链 ),形成“面”(形态)。这也是一条回归母题的路线。对于Manon而言,作为原型意象(archetypes)的串珠拥有层次丰富的文化语境:比如基督教里的念珠以及象征东方哲思的佛珠。专注这一范式与门类(generic)意味着理念(ideas )与形态(forms )先行,其他因素后入为辅。也因如此,Manon的作品看来是保守平和的,并常以重复性的矩阵系列出现,颜色则以白色或纯色为主,意在留白。



首饰艺术家Manon van Kouswijk的首饰项目《制造面孔——首饰剧本》

康定斯基在《论点线面》中提出“形态越抽象,它的感染力就越清晰而直接”。抽象主义表现的不是表面的物质,而是专注在符号化的抽象元素下,可能触及到人类的心灵。对于串珠意象的思考,在Manon的创作初期便开始了。她曾创作了一条仅以“丝线为结”的项链,“结”取代了常规的串珠,金制 的 链 扣 上 印 有“ 仅 此 一 次 ”(once)配以同样内容的盲文。她也将珍珠项链凝固于肥皂内,伴随日常使用的消耗,渐渐显露出首饰的面貌,如珍珠诞生于贝壳中,肥皂孕育了珍珠项链。在“珍珠艺人”(Perles d"Artiste)系列中,Manon制定了一个看似简单的规则:即分别用两个、四个、六个、八个以及十个手指头创作。变化在于工作的方式,在整体形式的统一下探讨个体的变化。这种于数字时代略显“笨拙”的手法,是抽离干扰以对本体行为的检验,唤起从手到身体直至内部精神的感知。

“我专注日常物件,再现其价值与意义。”Manon的首饰设计并非对外观的“设计”,也非革新材料,而是专注于物件本身,显现背后被遮蔽的价值与意义 。“ 首饰变脸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与观看“ 物 ”(objects)的路径。由此可以将串珠理解为原 子 ,或宇宙本源的某种基本单位 ,“ 我所知的星恒宇宙就是一盘项链珠,行星地球是一条巨大的串珠项链……”珠串的意象,是对价值的发现与追问。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