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书画 >

刘德华谈投名状「李连杰主演电影投名状」

时间:2023-02-07 14:05:17 来源:王光之话史

大家好,刘德华谈投名状「李连杰主演电影投名状」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要票选一部最好的古装战争片,我绝对会投给2007年陈可辛导演,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联袂出演的《投名状》,不为别的,因为《投名状》这部电影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晚清社会,有了这个层次,电影便不再是电影,而成了艺术品。

2007年电影《投名状》,由陈可辛执导,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主演

《投名状》是2007年中国投资最大的电影,3亿投资,3位巨星,超过3000人的群众演员,极尽真实的布景,考究的服装和细节,就算是现在,这样重量级的剧组阵容,也是看一部少一部。只可惜,当年《投名状》只收了2.2亿票房,草草下映,虽然此片获得金马、金像最佳影片,李连杰亦获得金马最佳男主角,但是艺术归艺术,票房归票房,《投名状》在市场上惨败是不争的事实,连成本都捞不回来,一度让陈可辛有些想弃影。

李连杰饰演庞青云,刘德华饰演赵二虎

看来不管是戏里戏外,都好像命中注定一般。电影中,理想主义的庞青云失败了,电影外,理想主义的《投名状》也失败了,但失败不代表就不是英雄,你要是懂点历史,会发现古今中外的英雄其实没几个是成功的,英雄气短才是常态。

项羽是盖世英雄,结果在乌江拔剑自刎;岳飞是人中之龙,结果十二道金牌含冤风波亭;诸葛亮是千古英杰,结果秋风五丈原。在历史的车轮面前万般皆是草芥,但是人心思汉,老百姓比帝王将相更识英雄重英雄,千百年后,人们依旧会尊项羽为西楚霸王,尊岳飞为武穆将军,尊诸葛孔明为蜀相武侯,英雄就是英雄,哪怕失败。

在这部电影中,李连杰几乎没有怎么化妆,大部分时间都是素颜出镜

《投名状》是一部好电影,哪怕票房扑街。

中国并不缺大制作、大场面,比如金光闪闪、恨不得每一秒都要闪瞎观众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还有旌旗蔽空、只让人记住一句“萌萌站起来”的《赤壁》,教科书级别的反例。但若只有大明星、大场面,《投名状》也注定沦为一部热热闹闹、看完拉倒的爆米花电影,它的出类拔萃是因为编导们精心编排的大量细节,以一种匠人般的雕琢呈现出满清王朝末年的众生百态,这些东西让它与众不同。在一众仍然习惯“抱团打仗当英雄”的古装战争片中,《投名状》简直可以用“村里出状元”来形容,能和它并肩的古装战争片,一只手还数不出5部。

2006年,张艺谋执导,周杰伦、周润发主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究其原因,《投名状》是一部认输的电影,它承认了真实的底层逻辑和江湖规则,没让主角一路伟光正,一路忠肝义胆直到成功,而是让英雄死余冷枪,让兄弟彼此插刀。

金城武饰演姜午阳,这是他最胡子拉碴的造型

庞青云(李连杰饰)、赵二虎(刘德华饰)、姜午阳(金城武饰)的兄弟情义纠葛,当然很好看,既有打星,也有帅哥,但是《投名状》让我着迷的却是电影中有意无意刻画的晚清众生相,那是一幅让人欲罢不能的权力斗争、民生百态的图景。

庞青云站在冰面上

但我还是得夸夸老李,李连杰真可谓是“文戏中武戏最好的,武戏中文戏最好的”,没有他,这部《投名状》要失色太多,他十分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野心十足但又无力回天的英雄,或者我该说,他演活了一条“丧家之犬”。犹记得,庞青云在冰面上行走,如履薄冰,河面明明不远,但他说“我能不能走到对岸”,既是在问自己的手下,也是在问自己。

庞青云进京面圣

从沦落山村到进京面圣,从败军之将到两江总督,庞青云的每一步都看似平步青云,实则满盘皆输。这种无力感,如此巨大,他明明那么努力,可就是喘不过气,战场上能不能打胜仗,靠的是士气、粮草和谋略,但在晚清的政治生态中,靠的只能是权谋和利益,庞青云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注定赢不了。

兄弟三人攻占苏州

兄弟三人,纳了投名状,便要同生共死,但是他们三个一开始就不是一路人。庞青云的世界很大,他的眼中是千里江南、千万百姓,他想要的是做一个封疆大吏,让所有百姓都吃得饱饭;赵二虎的世界很小,他只看得见一方小小的山村,他的梦想是要带兄弟们闯出名堂,然后风风光光衣锦还乡,安安心心过梁山式的生活;而姜午阳的世界只有投名状,他只看得见二个人,大哥庞青云和二哥赵二虎,大哥杀了二哥,所以他便要杀大哥,不管大哥是两江总督,还是山字营的将军,很简单的逻辑,很纯粹地活着。

姜午阳刺杀庞青云

“投名状”是一种民间结社的仪式,是草根底层的江湖法则,用非法行为当作兄弟义气的誓约,纳了投名状,生不能同生,死便要同死,一个“义”字实在太难写。

纳投名状

《投名状》的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它却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逻辑。电影的主线剧情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1870年,两江总督马新贻死于刺客张汶祥暗杀,动机不明、案情不解,至今都是一个悬案,庞青云的原型便是马新贻。

马新贻,山东菏泽人,清末重臣,指挥消灭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人物,历任两江总督,为李鸿章手下的得力能臣

而“刺马”也只是《投名状》的一个噱头,这部电影真正深刻的东西在于晚清社会的权谋斗争和世情百态,电影以一种不露声色的方式,勾勒出了19世纪中叶以降的中国,那是一个极尽腐朽的王朝统治下的战火连绵的社会。电影的背景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席卷了南方6省、历时13年、死亡近1亿人的大规模战争,让本来就吊着一口气的清王朝几近咽气,它深刻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堪称是封建王朝农民起义战争的巅峰。本来是话本小说里江山易主的戏码,但是时代变了。

太平天国最巅峰时期控制版图(1853年定都天京)

清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发展到巅峰的朝代,各种矛盾日渐暴露,上至权贵朝臣,下至黎民百姓,却都耽于享乐,以为国祚延绵、天朝盛世。随着摊丁入亩和番薯等作物的普及,百年以来的和平滋生了巨大的人口,经乾隆、嘉庆、道光,到同治一朝,人口已逾四亿。

太平军攻占南京城

然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量土地被少数地主和官僚占据,人口激增到了封建社会的极限,赋税到了吃人的地步,终于矛盾不可避免地爆发,捻军、白莲教、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一股脑涌现,与此同时,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也日益加剧。19世纪中叶的清王朝正犹如瞎马拉破车疾驰在悬崖之上,1亿人口死于战乱,超过二战死亡的全部人数,天灾人祸酿成浩劫。

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太平天国运动,如同秦末群雄逐鹿,汉末黄巾起义,只见隋唐英雄纷至沓来,元末山河遍地红巾,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一直在循环上演,如同戏台上的千军万马,人还是那些人,不过换了一身戏服就又是另一个故事。《投名状》的故事,便从清军和太平军的战争说起。

清军攻克南京后清洗标语

三个老头的战争

中国古代不乏英雄传奇和战争演义,不管是话本小说还是瓦舍说书,人们总是翘首以盼着英雄的故事,或是为乌江折戟扼腕叹息,或是为赤壁大捷激昂鼓劲。

1994年,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的《霸王别姬》

治世是很少有英雄的,贤臣良将倒不少,但是英雄似乎只属于金戈铁马。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一旦天下未定,对野心家们而言江山万里便处处都是建功立业的机会,曹操如是,李自成如是,庞青云也如是。《投名状》把握到了真实的历史逻辑,不矫情造作,不刻意逢迎,我们都可以看到庞青云君子豹变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莲生,徐静蕾饰

如果你只能看见庞青云抢了赵二虎的女人,看见兄弟反目成仇;只能听见姜午阳高喊“抢钱抢粮抢娘们”,听见“兄弟乱我兄弟者必杀之”,那么这部电影,你算是白看了。在这部不缺乏大场面战争戏的古装战争片中,文戏才是精华。

从左到右分别是姜公(王奎荣饰演)、狄公(顾宝明饰演)和陈公(魏宗万饰演)

想要读懂这部电影,你得把眼光从庞青云兄弟三人身上挪开,要细读的是那三位军机处的重臣,他们没有确切的名字,只唤作姜公、狄公和陈公,有人认为他们分别暗指“晚清中兴四大臣”中的李鸿章、胡林翼和曾国藩,他们是庞青云的顶头上司,是这场战争真正的指挥者。庞青云无论多少次上阵杀敌,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归来,在三公可能最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前面就顿时败下阵来,这场权力的游戏,他还太嫩。

什么叫“未输人,先输阵”?这就是了。在这三位大人面前,英武如庞青云也只像个端茶倒水的小弟,三公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暗藏着庞青云打多少仗都打不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权谋。不管是为官之道,还是做人之法,三公都远超庞青云兄弟三人。

舒城之战,姜午阳冲锋

在历史上,清廷无力剿灭太平军,只能仰仗的是地方重臣。和汉末的诸侯、唐末的节度使一样,清政府面对叛乱武力镇压,只能放权,于是地方团练和乡勇民兵逐渐取代了清王朝的传统正规军八旗骑兵和绿营汉军。1858年太平军连破清军江北(扬州)、江南(南京)大营,自此在整个中国南方,再没有清政府可以直接调动的野战部队,于是一批又一批的汉族重臣得到重用,这些人回到家乡自筹军粮、招募乡勇。

曾国藩,湖南长沙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湘军首领

太平军的心脏地带是富甲天下的江浙地区,那是19世纪以来清政府一半税收的来源,被太平天国占领,满清犹如丢了半条命。靠近江苏、浙江的是湖南和安徽,虽然穷,但是不缺人,就等朝廷放权,一声令下就能拉起几十万部队,于是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纷纷崭露头角,晚清政治从满蒙一家开始向汉族地方实力派主导的政治格局倾斜。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晚清最著名的大臣,淮军首领

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这些赫赫有名的晚清重臣,几乎全部都是发迹于剿灭太平天国。

根据电影剧情,此三位大人,乃清廷经略南方、总政督剿太平军的最高将领,影片中直说他们是“军机重臣”,军机处是清朝特有的一个军事机构,其职能地位大概类似今天的国家总参谋部,军机重臣都是正一品的大员,生杀予夺、先斩后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说句不夸张的,能混到军机处当官的,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都是人精。

但是三公也不是平起平坐的,我们能明显感觉到陈公的窘迫,他是三人之中年纪最大的,却又是最位卑的。片中有句台词,庞青云说“陈公的绿营兵老是受到魁字营的欺负”,陈公手下的军官陆大山所带的1500绿营兵已经是陈公最后的家底,可以看出,陈公的窘境不是偶然,而是他的绿营兵连战连败所导致。而狄公则张狂恣肆,他是军机处的总政大人,按传统,他手上握的应该是满清最精锐的八旗兵(满八旗和汉八旗的士兵)。姜公无所畏惧,底气十足,因为他手上有何魁的魁字营,这帮兵匪一样四处劫掠的部队(乡勇不是正规军,一般都是一些破产农民,为的就是靠打仗劫掠)正是乡勇团练。

因此,总揽大政的狄公是八旗兵的老大,地位突升的姜公则是地方团练的新贵,而年纪最大的陈公则是绿营兵(满清汉族步兵)的指挥,三人各怀鬼胎,明争暗斗。电影中,庞青云有两个敌人,一个是太平军,一个则是何魁(竞争关系),而他和何魁其实不过是陈公和姜公的“两只蛐蛐”,他们也心知肚明,所以何魁被庞青云的那一番“你甘心永远被那三个老头踩在脚下”打动,不想当大哥的小弟,不是好小弟。

庞青云是陈公的将领,他兵败前带的兵应该是绿营兵,然而兵败如山倒,他也只能拉拢赵二虎的108人,从而自己拉起了一支地方团练,毕竟军官最怕的就是当光杆司令,从这个意义上看,庞青云也是个军阀,《投名状》的英文名正是“Warlord”(军阀)。他的发迹靠的是军功,无非是四样东西,谋略、胆识、运气和玩命,而三公能爬到这个位置,靠的可不止是这四样的东西那么简单,还有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叫作经营。战功好得,权谋难测,没有手腕,只能如同庞青云,下场是死于功高盖主的冷枪。

身着黄马褂的庞青云

那种举重若轻却又掌控全局的分寸感,被三位国宝级的老演员演出来了,完美的剧本还需要完美的演员来演绎,陈可辛很幸运。

三位老戏骨的演出,实在华彩,纵使是演了这么多年戏的李连杰在他们面前,也稍逊几许,正好暗合了电影中角色地位的高低之分,三公戏份不多,却没有一帧是多余的,全部大有门道。姜公内敛沉着,凡事精打细算,为了谋取私利完全不在乎对友军落井下石,从让魁字营作壁上观就能看出来,友军覆灭无所谓,只要他自己挣得盆满钵满就好。

陈公看似爱才如命,宅心仁厚的面具背后,其实是卧薪尝胆一般的步步为营,他看中的是庞青云的不怕死;而最有意思的是那个喜怒无常、张扬跋扈的狄公,看似无所挂碍,权谋斗争也好,攻城掠地也罢,他总是轻描淡写,不为所动,但他实际上却是最精明的那个。

当得知庞青云只有800乡勇,狄姜二公哂笑,但是陈公则是苦笑,因为他押宝庞青云

庞青云的发迹史是:鹤川兵败——结识赵姜——起兵舒城——围困苏州——杀俘明志——大破南京——加封两江总督——死于冷枪。而这整个过程,他都只是三公的提线木偶,庞青云带着自己招募的800乡勇来找三公要兵,一句“800”惹笑了狄公和姜公,而陈公则是无奈地苦笑,因为他太渴望翻身了,庞青云就是他唯一的机会。

此时的姜公当然是不寄希望于庞青云,因为他手上有魁字营,根本不需要庞青云的山字营;而狄公则是中间的缓冲者,看似左右不招惹,实则一直在谋求最大的利益,所以他才会在庞青云以800人马破了5000太平军镇守的舒城后,给庞青云5个营的兵力,他是一个绝对的投机者,谋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陈公自以为庞青云从此愿为自己鞍前马后,但其实庞青云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冒险围困苏州,又冒险攻打南京,为的就是自己能够打破藩篱。

赵二虎的话惹笑了狄公

但是兵马调度、粮草配送、沟通南北,这些事情,庞青云一介武夫是没办法做到的,所以他得仰仗三公。三公之笑绝对是本片的一个华彩段落,打完舒城,赵二虎势头正旺,来了赵二一句“先取苏州,再打南京”,惹起了三公的一阵讪笑,为何?庞青云心知肚明,他说:“仗打完了,他们赚什么?”

晚清军政的最大弊端,或者说封建军政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从朝廷到地方,所有的官员都把官僚集团的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百姓利益之上,只要仗还在打,他们就有的是权势,借着战争壮大势力,权钱皆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他们在养寇自重。湘军和淮军,本质上并非朝廷的部队,而是半兵半匪的私人武装,他们的动机只有一个——抢钱抢粮抢娘们。

村民抢夺太平军军粮

抢钱抢粮抢娘们,就是他们最大的动力,什么家国大义,什么海内安宁,那是大人物的自我安慰,底层所看重的只有利益,近乎赤裸裸的利益驱动。

使用火枪的太平军,历史上,太平军的火枪装备率确实高于清军

三公之笑,当然是在笑赵二虎不自量力,区区一点人马就想直插南京,但更是笑他幼稚得可怜,不懂得这些军政大员的心思。仗打完了,他们赚什么?和今天的美国军队如出一辙。庞大腐朽的晚清官僚集团,需要一场战争来攫取利益、谋求权力,庞青云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利用了陈公求胜心切的心理,打开了舒城,闯出了一个名堂。

他这只棋子越来越不受管束,终于君子豹变,得以进京面圣。但这场战争的主人,不是庞青云,也不是皇帝太后,而是三公,自始至终都是。比落雨白虎堂更为精彩的一场戏,是紫禁城的小憩谈话,几杯茶下了肚,三两句过了耳,道尽了晚清权谋的核心——结党谋私,用大白话说就是,你得站队。狄公和陈公都想拉拢庞青云为己所用,但庞青云明白,他要想干成大事,就不能再“寄人篱下”,于是拒绝加入任何一方,甚至拒绝加入慈禧太后的势力集团。

陈公甚至直言:“那是因为庞大人与朝廷不属任何派系,得太后垂青”,但是庞青云没有接话,他只是径直离开了,自此陈公也放弃了庞青云,三公最后的一场戏,是在嘲笑庞青云,“南京是重镇,太后想要安定天下,怎能依仗一个外人?”对于清政府而言,太平军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消灭,而庞青云这样不受管束的臣子,才是最可怕的,于是他必须牺牲。

庞青云来到北京紫禁城

如果庞青云能够听进去陈公的话,或者明白太后“君臣还要好好相处”的暗示,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但庞青云不可能听进去,他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

电影中慈禧(当时的慈禧29岁)没有露脸,只是给她一个用望远镜看人的镜头,暗示着她才是权力最高的人

两江总督庞青云

在紫禁城,陈公对庞青云说“从宫门外走到这儿需要多久啊?年轻时,我也是这么想的,可真走到这儿了,已经是两鬓斑白了,整整花了三十年”,这段话是解读全片的钥匙。

他们俩并肩而行,在瓦蓝的天穹之下,四处高大的宫墙之间,如同两只蝼蚁蠕动。这个镜头,不言而喻,在真正的帝国权力中枢面前,他们俩不过两只蝼蚁而已。庞青云这样靠着一场战争一夜之间平步青云的人,永远不会理解像三公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爬上的人的心思,追逐权力的路太漫长,远远比一场又一场的仗要凶险得多。

来到紫禁城,庞青云从一个潦倒的败军之将成了两江总督,手握一方的封疆大吏,然而他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庞青云的失败,其实不是从他那句“臣庞青云,要求减免两江辖区(皖、苏、赣)三年赋税,以休养生息”开始的,而是那句“天下的百姓都不能让人欺负”。在晚清这样一个腐败、堕落的政治体制下,庞青云想要为民请命,他一开始就注定输了。两江乃朝廷赋税的重中之重,十几年战争一无所得,如何让你从容休养生息?

两江辖区含江西、安徽和江苏

此语一出,暮霭沉沉的朝堂,低眉顺耳的百官震悚,身躯摇摆,莫有敢言,而庞青云身边的陈公面露难色。庞青云没能参透君臣之道,或许他参透了,只是想将错就错,赌一把。

在舒城,他以800人对战5000人,赌陆大山出手,他赌赢了;在苏州,他杀光所有太平军俘虏,赌赵二虎不会哗变,他又赌赢了;哪怕最后,借了何魁10天军粮,赌自己比何魁抢先一步打下南京,他还是赌赢了。他的一生都在赌,如履薄冰,但到头来却赌输了。

因为和他对垒的,不再是太平军、何魁、三公、赵二虎,而是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庞青云的“请奏”让慈禧非常难堪,如果不答应,天下会怪罪她不体恤民情,甚至可能再次出现叛乱;如果答应了,国库亏空、朝廷式微,她又如何压得住下面的地方实力派?而且美名都给庞青云收走了,她一无所获。

庞青云其实并非是善茬,他也是一个野心家,一个军阀,他也不是不懂兔死狗烹的道理,山字营带头裁军就能看出他的气魄,和曾国藩一样。但是庞青云错就错在他太天真,以为太后和朝廷会顺着自己,他太渴望权力了,这场游戏,他以为可以靠自己一个人玩到底。

他所仰仗的只有自己的两个兄弟以及陈公和狄公,但是庞青云把他们全部赶走了。失败也就是注定的了。赵二虎自始至终都只遵循江湖法则,他的眼中只有兄弟情义,在苏州带兵哗变,在南京私分朝廷军饷,早已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庞青云也明白。

《投名状》的质感是考究的,无数破衣烂衫、灰头土脸的流民,面无表情、畏畏缩缩,这几乎是我在影视作品中看见的最还原晚清百姓的图景,庞青云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大救星。于是,为了实现理想,他可以杀了自己的兄弟赵二虎,可以杀死4000太平军俘虏,甚至敢和太后叫板,他从未考虑过后果,他本来就是个赌徒。

电影中,清军和太平军都在劫掠乡民,甚至让人觉得清军比太平军还要过分,赵二虎的村子被劫之后,一队人马跟着庞青云投了清军,一队人马投了太平军。

被清军抢劫后的村庄中,哭泣的孩子

这本就是晚清的常态,清军是为了巩固王朝的统治,太平军是为了攻城略地,被夹在中间的黎民百姓只能任人鱼肉。当时的清军没有粮饷,也没有现代军队的思想指导,“进城抢三天”是旧式军队从上到下都默许的“合法”暴行。不喂饱他们,就没人愿意卖命。

清军抢劫百姓

所有的士兵都不为百姓作战,他们只知道自己的是头领,为的是抢钱抢粮抢娘们,秩序的崩坏,催生了大量的军阀,庞青云也没能跳出这个规则。所以,他在面见三公的时候,提出攻打舒城但不要军饷的条件是“攻下城,一半东西归我们”。

老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当九九八十一难过后,庞青云终于如愿以偿走上了权力的宝座,成为了两江总督,他的心里也许是五味杂陈的,过命的兄弟赵二虎死了,心爱的女人莲生也死了,自己背后的靠山陈公也抛弃了自己,他成了孤家寡人,他所同情的百姓也不一定会理解他。姜午阳冰冷的刀,比背后的冷枪更让他心如刀割,因为他众叛亲离了。

庞青云上任南京

庞青云到底输给了什么?是三公吗?是慈禧吗?是赵二虎?是姜午阳?他是输给了体制,输给了晚清的现实,一个人纵有万般能耐,也斗不过一个腐朽的、大厦将倾的王朝。《投名状》是一部认输的电影,庞青云输了,《投名状》赢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