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艺术创作少不了文化素养吗「怎样培养艺术素养」

时间:2022-11-28 11:09:19 来源:台海新闻

大家好,艺术创作少不了文化素养吗「怎样培养艺术素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夏侯琳娜

“文艺”一词,从字面意思看,就是文化和艺术,我们很难将艺术与文化完全分割开来,它们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其实,艺术本身就属于文化范畴,它是根植于文化的,只不过是通过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艺术的生动表现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来支撑。

重艺术技能轻文化素养的弊端逐渐显现。笔者从事艺术教育多年,现实中很多“艺术苗子”虽然上了大学,可文化功底不够,毕业论文语言不通顺、错字连篇。一些学表演的学生,由于阅读积累太少,直接影响了台词功力,并且对一些剧本中的历史背景毫无概念,所以也就很难塑造好人物角色。这些文化素养偏低的艺术生,不要说开宗立派成为艺术家,就算普通的艺术工作往往也很难干得非常出色。

艺术就像是金字塔,塔基就是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讲艺术,不讲文化”“艺术与科学不可兼得”的偏颇,不仅是对艺术人才培养内涵的误读,更是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误解。爱因斯坦不仅创立了“相对论”,小提琴拉得也很好,音乐几乎成为他的第二职业。艺术家达·芬奇同时也是一位建筑师、数学家、天文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总之,艺术水平和文化素养之间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相互促进,互通互鉴的。

那么,从事艺术工作到底该具备怎样的文化素养?是不是所有从艺之人都要读很多书,都要会写诗作文?多读些书对于从艺者来说肯定是必要的,也是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写诗作文,也是最好不过的,对提升个体的综合素质也大有裨益。但这里的文化素养是个广义的概念。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这种广义上的文化修养都是需要的,并非只在艺术领域和从艺者身上才必需。

如果从艺术专业的角度来讲,艺术家的文化素养还不完全如此,而应该是他(她)在整个从艺的历程中,在其艺术创作的技法里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审美、格调,以及他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家,对自然、世界、人生、艺术等是如何理解的,理解的程度是肤浅还是深刻,能否通过你的思考和作品来很好地传递给外界并影响到他人,这些才真正是艺术家文化主体的表现。

从艺之人除了要在创作的技能上多下功夫,还需要培养自己的认知力,提升自己的价值观。让自己的生命、思想、精神变得更加充盈,更加有厚度、深度与内涵,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增添无形的“砝码”。这个“砝码”,主要指的是单靠技术训练所无法取得的一些东西,诸如作品的格调、韵味、神采、风骨、境界等。而这些也恰恰最能反映和体现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与修养,也往往决定了其创作最终能够达到的水平和高度。

所以说,艺术家的文化素养,其实是艺术家及其作品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一种气质,所传达给外界的一种感觉和信息。从作品的气质、感觉与信息中,能够看出艺术家的格调、品位,看出其对自然、世界、人生的观点和态度。

用作品说话

说话,必要有内容。内容,当为实指。用作品说话,这一道理,在艺术领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作品成为最直接的语言。用作品说话,是指删减了过多的标签。标签是人为的,而作品是自然的。当人们过多地依赖标签,就失去了作品的真实力量。

用作品说话,当摒弃不具内涵的认知标准。艺术有没有标准,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都是艺术批评范畴话语。当艺术作品足够震撼人心时,这样的作品就有了好作品的标准。

用作品说话,必须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规律非指不变,而应是多元。多元与丰富,是艺术内涵的重要构成。内涵丰富了的作品,才具有艺术品位。

用作品说话,创作者需要沉下身去,在生活中感悟一切灵感。艺术来源于生活,是指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源泉从何而来,它来自生活的万千种种,包容着整个世界的感受与认知。这样的秉性,才是艺术生命力的根源。

艺苑是作品的园地,本版期待更多的艺术工作者与爱好者,更多的艺术创作者,用作品说话。通过“近作、现场、大地、声音、麟角”等栏目,展现自己的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其中,“近作”发表作者的最新力作,作品包括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等各类艺术作品;“现场”展现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的艺术实践历程;“声音”表达群众的艺术观点与思想;“大地”展现行走在大地上的艺术足迹;“麟角”关注本土艺术精英。让更多热爱艺术的人们,用作品说话,用艺术表达。(编 辑)

来源:三明日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