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陶瓷 >

汉服廓形设计特点「汉服外纱是什么」

时间:2023-02-04 17:17:20 来源:汉服世代

大家好,汉服廓形设计特点「汉服外纱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纱向对汉服外观形态的影响

在行文之前,先搜集整理纱向的定义:纱向,是纺织品的术语,布匹织造时是由直向和横向的纱线相互交织形成的,从专业角度来讲,直向的纱是经纱,横向的纱是纬纱。通常在裁制衣服时,会以经纱作为剪裁方向线,衣服是由裁片构成的,不同的裁片,可能会有不同的纱向。传统制衣理念及汉裁技艺崇尚的是不改变布匹原有纱向,使整件成衣在平铺状态下横纬竖经的自然呈现。古代汉服的制作中,袖子的纱向与主衣身纱向是一致的。我们来看一些文物的分析报告。

图源张玲 东周楚服结构风格研究 第81页

马山楚墓N14文物的平铺线图,通过分析纹样得知袖子纱向与主身纱向是一致的。

图源张玲 那更罗衣峭窄裁 第135页

德安南宋周氏墓褐色素罗镶花边丝绵袄 主身与接袖纱向一致

成衣平铺及排料示意图 图源《定陵考古》下册 第46页。

明代定陵织金妆花龙襽缎直身龙袍料W248:1展开剪裁式样及拼接


为什么历经时代变迁,不同的款式在剪裁制作时,其纱向的排列方法会一致?

从工艺技术层面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千年流传一脉相承的共性;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中国古代在国家制度层面上的传承,即作为服装基础的布匹,除了人们自给自足之外,同时也具有商品流通或国家税收物品的准货币功能,因此其幅宽比较稳定。下附一些文物的幅宽:

楚锦幅宽一般在45-50.5厘米(张玲 东周楚服结构风格研究 第73页)

南北朝 黑色绞缬对襟上衣 布料幅宽约45厘米(天衣有缝 中国古代纺织品保护修护论文集 第15页)

法门寺出土褶裙,布料幅宽50厘米(宋馨关于法门寺的三篇论文)

德安南宋周氏墓 星地折枝花卉纹绫夹裙 布料幅宽约61厘米

穿枝花鸟罗夹裙 布料幅宽约49厘米

福州南宋黄昇墓 褐色罗印花褶裥裙 布料幅宽约40.5厘米

定陵出土妆花缎,外幅宽66-69厘米,内幅宽64-68厘米(定陵考古下 第45页)

元代已有幅宽为100 的布料,说明当时制作工艺上可以织出更宽的面料,但汉地的布料幅宽依然没有大幅增长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 尚刚老师 纳石失在中国 讲座截图

中国人制衣惜物善用,身上的罗裳是由布料和人体共同决定的,上身正裁正拼是最合理简单科学、利用率极高的制作方法,无论哪个等级的服装,都会采用这样的基本方式。缝纫时候,经向缝合,纬向缝合,也是获得平整成衣的前提条件。

图源微博 民艺无香—蒋玉秋

明代传世服装样本 孔子博物馆明代服装“蓝色暗花纱女长袄”,仔细看主身与袖子,是同一纱向。

如果两者纱向不一致呢?

最明显的一点是视觉效果上会有不同的呈现,布料纹样如果纱向相逆,会破坏整体的统一感,纯色和团花明显方向的纹样一般不容易看出来,但如果是条纹、格子等方向性强的纹样就一目了然。

图源 行之堂制作,鸣佩设计

比如这件纱向统一的明风长衫,格子纹样方向一致,不会给人零乱感。

再举例条纹面料的效果,是不是完全不一样?

那么,如果我做一件花色或纯色的汉服,是不是就可以主身和袖子纱向相异?

答案也是不可以。

一个人穿上衣服,无论是静止还是活动,服饰都会呈现一种自然褶皱,当身体在活动时候,服饰需要支撑身体活动的力量与方向。汉裁上衣肩臂处的剪裁特色是没有固定的接袖位,但主衣身与袖子的纱向需要配合一致,即使袖根部位再狭小,人的肩部运动幅度再大,因为袖子纱向与主衣身一致,相当于是主衣身的自然延长,能无限制地配合肩膀的运动,因而不会产生紧绷感。

那么,大袖是否可以纱向相异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大袖多是休闲或等级较高的服饰,比起实用型汉服,其美观度更是被强调的一个方面。主衣身与袖子纱向一致,人体活动时的肩膀和腕关节突起当作终点,每条衣褶都通向这个终点方向,悠长有力,才能形成汉服特有的绵长衣褶,那种从容、修长,对人体修饰的美感才能体现出来。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纱向相异会产生什么结果,这是某商家制作的仿唐壁画齐胸衫裙商品照片,

原图截图

纱向标注图

画出衣褶走向示意图


再来看看另外一款类似角度,但纱向相同的商品图

可以清晰看到,纱向一致明显无断开的痕迹,衣褶线条自然流畅。

所以,如果此件衣服纱向一致,则衣褶应该呈现如壁画原图的流畅线条。

读者可以对比看一下,原壁画中这件汉服的袖子衣褶线条是多么流畅。


流畅的衣褶线条是汉服主要审美点之一,支撑这个审美点的,除了面料需要韧性较强外,袖根宽大,主衣身与衣袖纱向一致都是重要制作指标。

如何处理肩臂部位也是东西方剪裁的基本相异点,因此,说一说西方服装的处理方式,对理解汉裁也很有帮助。


西方服饰史往往从古埃及开始叙述,这幅插图是后人临摹作品,如果临摹者是依样画葫芦,可见,将衣袖与衣身分开制作,是很早就有的思维。哪怕西方服饰也还处于平面剪裁的阶段,这种与东方的人体理解差异已经存在了。

图源 【法国】(Émile Prisse d'Avesnes)古代埃及艺术插图 图库

经过漫长的发展,自“省道”出来后,上衣以前片、后片、袖片的分类方法基本成形。纱向相异,使得肩臂处固定,力量极度鼎立,西方服饰非常有特色的各种袖山造型就出来了。

西方服饰袖型示例(图源网络)

在中国传统的制衣理念中,衣袖为身体的延伸,袖子不可以与衣身相逆,衣身必须同时考虑袖子,历代汉服均保持肩线呈自然状态。

历代汉服袖形示例(图源网络)

西方人以解剖学为制衣基础,手臂是单独的存在,袖子可以单独制作。

图源《西方服装史》第61页 赵刚 张技术 徐思民编著

洋裁以块面的冲突获得戏剧感,形成夸张的造型。

汉裁以和谐的纱向关系获得流畅曲线,形成整体的统一感。

对裁片纱向的处理,说到底是中西两种文化对人体的理解不同,在深层次影响服装整体美感。

明代传世带霞帔画像 图源水印


伊丽莎白一世画像 图源网络

文章快结束了,我们一起看个不是很相关的参考材料,一是1969年江西省服装鞋帽研究所编的《服装量裁基本知识》,提到传统平裁对襟衣的排料图片

同一册书中洋裁服装的排料

可见,当时的服装师,对中西方裁法的主身袖子纱向是否一致搞得非常清楚明白。


一些汉服商家,或许为了排料率高,或许是带着西方制衣思维,使得袖子纱向与主衣身相逆,这并不符合中华传统制衣理念,反倒是与西方的制衣方式相吻合。袖子的纱向问题,反映的是东西方不同的理念,我们没理由放任这种现象继续发生,甚至默许纱向相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