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书画收藏:刘京闻与他的书法创作

时间:2021-10-07 17:45:11 来源:

刘京闻与他的书法创作

作为同窗道友,我对刘京闻的书法创作并不陌生。初次相见,他所赠送的一本薄薄的书法作品集,便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从集子中可见,他擅长行草,行晋人的路径(“二王”气息浓郁);结字用笔中规中矩,但透出较高的才气。

刘京闻可谓是弱冠学书,中学时代就曾为日本友人写字,略展书才。二十多岁,他在北师大书法师资班学习,深得启功先生的赏识。后来他又拜张旭光、周志高等为师学艺,书艺突飞猛进,作品屡次入选“国展”并获奖,引起书坛的关注。

刘京闻嗜好行草,参展、发表的书法作品以此体书作为多,故时人把他的作品列入“帖派”。我看书法,喜欢从细节入手,不大注意方向性和概念性的导引。一件颇具生命张力的书法作品,引起我的感情共鸣,我不会关心它究竟是属于“帖派”,还是属于“碑派”。艺术之美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我仅看重艺术品的美学质量。

blob.png

刘京闻的书法作品

在刘京闻的笔下,我感受到了一个书法世界的存在。这个书法世界的建立者刘京闻秉承着书法艺术的历史传统,锤炼着毛笔书写的技术规范,研究着当代书法的艺术语汇,尽最大的可能,使自己在谨严的历史传统里找到现实的自信。于是,他心无旁骛,站在艺术理性的制高点上,对“二王”一系的行草书进行深入的解剖。他不断努力,试图把历史上的艺术经典更快更好地化为自己的血肉,更快更好地营造出一个富丽堂皇的艺术世界。

blob.png

刘京闻的书法作品

有可能是书法艺术的抽象性、表象化,导致了书法家孤独感与悲剧感的缺失。而刘京闻愉快的精神特质,决定了他书写的自然、轻松。刘京闻落实在书法中的情感归宿,更多的还是心灵的达观。这不是刘京闻的错,而是书法艺术留给我们的本来就是这样的传统。

blob.png

刘京闻的书法作品

每每留宿刘宅,免不了到书房写字。启功先生当年馈赠的书作挂在墙上,对刘京闻似乎有着某种宗教般的启示。就在这样的情境里,我看刘京闻写字。他喜欢用长锋毛笔,注重墨法和速度的变化。他结字严谨,这明显得益于王羲之的《圣教序》;他注重章法上的轻重缓急,这无疑化合了王氏手札的神韵。刘京闻深谙展览三昧,所作巨幅长卷,又见王觉斯遗韵,一唱三叹,余音绕梁,把行草书的情与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2007年和2008年,刘京闻与胡传海、张学群、张锡庚、王厚祥、张伟东、李双阳、林峰、李海良、王乃勇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和上海美术馆共同举办了“行草十人展”和“兄弟连”书法联展,引起书法界的广泛关注。刘京闻为两次展览精心创作了一批作品。他以这批作品实现了对自己的超越。面对刘京闻的作品,我明显感受到丰富的情感气息。这是依托在书法作品中人的主观体现,是作者书写过程中对生命意识的强调。当代书法家,因对历史传统的被动浸淫,导致长时间的个体迷失,造成了百人一面的艺术局限,从而影响了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判断。显然,刘京闻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千方百计地寻找突围的有效途径,悲壮地勇往直前,以实现自己“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否定中求进步”的雄心壮志。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