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最好的美育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以美育人育美好儿童」

时间:2022-12-13 10:05:21 来源:南方日报

大家好,最好的美育是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以美育人育美好儿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

王新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

■袁 瑾

近年来,青少年艺术教育日益受到各方重视,与此同时,在家庭美育方面,古典诗词、书画艺术等,一直是许多家长用来实践儿童美育的主要教材。为了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著名艺术史论学者、云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新教授,从古典诗词、中外绘画经典作品鉴赏入手,激发孩子的感官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行思维训练,以美育滋养孩子的性灵,丰富其生命底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袁瑾则在书评中精辟指出:美育源于父母的自我修养。家长们与其向孩子单向“灌输”美育的重要性,不如和孩子一起重温诗画艺术的融通之妙。

如何让美育保持陶冶孩子性情的初衷,而不是沦为形式、甚至重蹈功利主义的覆辙?家长们在引导孩子接受美育的过程中,如何避免拔苗助长、盲目模仿等误区,让孩子真正从美育中受益?王新教授新著的《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诗画融通的美育之道》充满真知灼见,不妨作为家庭美育的良方,供各位家长参考。总结有三——

其一,“博采众长”。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诗画融通代表了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也是传统美育中值得继承的传统。但今人学诗往往关注诗歌的音乐性,忽视了视觉性,因此难以完全彰显古诗的美感。王新教授建议通过“诗画互赏”,调动孩子的视觉、触觉、味觉和听觉,令其获得丰富的感觉和体验,从而激活审美意识。同时,从脑科学的角度讲,诗词是语言艺术,可以开发人的左脑;绘画是空间艺术,可以开发人的右脑。“诗画互赏”有助于协调孩子左右脑功能,充分释放出他们的潜能。

譬如,作者有意将温庭筠的词《望江南·梳洗罢》与莫奈的名画《睡莲》相类比,指出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他看来,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与超现实主义画家夏加尔都是脑洞大开、天马行空的梦想家。这些例子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如果家长们在开展美育时敢于打破常规、博采众长,就能达到更好的美育效果。

其二,“身教为先”。有的家长以为美育等同于才艺培养,这是对美育的一大误读。美育是培养美感的教育,美术、音乐、诗歌、建筑、风景等等,凡是能引发人们美感的事物,都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蔡元培先生说:“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那么如何培养呢?王新教授提出人格建构的“金字塔”说,即“生命底色是塔基,感觉、情感与思致(知性、情感、意志)是塔身,创造力是塔尖。”

建造这座审美的金字塔,关键在父母。言传不如身教,家教胜于师说。父母最好跟孩子一起读诗看画,学会品鉴,共同成长。诚如诗词才女武亦姝的爸爸讲到自己如何培养女儿时,给出的四字箴言也是“以身作则”。说到底,培养美的儿童,须有美的父母。只有父母自己首先追求真善美,孩子才能学习和效仿,美的心灵才会被唤醒。

其三,“融入生活”。父母尤其要注意的是,智育服务于生产,美育服务于生活,美育的终极理想是培养博雅之人。因此,王新教授提倡,“诗画融通”只是美育的手段,不是美育的目的。孩子能否养成健全的人格,拥有精神的富足和高尚的品德,才是真正衡量美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作为家长,最值得做的就是带领孩子将审美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融入日常经验,在生活中不断地发现美、创造美。作者在书中提供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日常美育方法,包括“艺术欣赏、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和艺术人文”四个方面。例如带孩子去博物馆和美术馆之前做足功课,观展时先浏览再细读,与孩子一起复习讨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不妨从一抹草色开始,引导孩子从诗词、绘画、生态学等多个角度去欣赏自然之美,帮助孩子建立多元立体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孩子从事艺术创作时,尽量先不要干预,更不要把自我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即使是“乱画”也遵循孩子自由发挥的天性,在保护创造力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引导和培养。

一言以蔽之,美育首先是对父母自身修养的考验。最好的家庭美育,莫过于孩子与父母共享诗情画意的生活,而这正是王新教授的新作所要传达的核心要旨。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