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人民日报》谈好演员: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林尚民」

时间:2022-12-23 15:25:24 来源:光明网

大家好,《人民日报》谈好演员: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林尚民」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编者按】

“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德艺双馨,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毕生修为,也是人民群众对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期待。近日,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光明网策划推出“在诗意中坚守”——中青年文艺工作者谈崇德尚艺专栏,邀请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的获得者,从自己的艺术创作和研究出发,畅谈如何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从艺近四十年来,无论身份如何变化,无论获得何种荣誉,上党梆子演员陈素琴始终坚持站在舞台第一线,全年300余场演出,一演就是几十年。她接连创排了《太行娘亲》《沁岭花开》《申纪兰》等多部精品力作,带领上党梆子走向新时代的艺术高峰。3月28日,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上,44位艺术家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陈素琴位列其中。在陈素琴看来,德艺双馨,德是前提,艺是本分,文艺工作者的人生价值要在德艺双馨中去成就、去体现,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陈素琴在上党梆子《太行娘亲》中饰演赵氏

作为山西“四大梆子”之一,上党梆子有着浓烈的地方戏曲色彩,且多为方言演唱,唱腔板式变化在梆子腔系中是最丰富多彩并独具特色的。“上党梆子是晋东南地区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唱好上党梆子,对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提及上党梆子,陈素琴如数家珍。

陈素琴从小热爱戏曲,12岁时考入艺校,迈出走向艺术殿堂的第一步,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戏曲领域默默耕耘,并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成长为新一代上党梆子领军人物。回眸从艺之路,陈素琴感慨良多。“20岁时,舞台给我荣耀,观众的掌声让我满足,但未真正理解观众为何喜欢我;30岁时,曾为戏曲的生存环境忧虑,担心没有了观众怎么办,开始认识到观众才是演员的衣食父母;40岁以后,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切身感受到艺术来自人民的道理,理解了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责任:全身心付出,千方百计为人民演好戏。好演员最终还是需要好作品来验证。”陈素琴说。

陈素琴在上党梆子《申纪兰》饰演申纪兰

深耕半生,陈素琴荣获过不计其数的表彰和荣誉。此次获得“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她倍感使命在肩、任重道远。“作为地方剧团的一名演员,从小时候拜师学艺到现在,我一直在追求艺术高峰的路上,力求在表演上做到完美。与此同时,我们也明白,在追求‘艺’的道路上,‘德’永远是第一位的。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将始终坚持文艺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厚植人民情怀,崇尚德艺双馨,不断继承好、传承好上党梆子艺术,为人民抒怀、为时代而歌。”

“观众对我的喜爱鞭策着我要坚守艺术理想、牢记行业规范、守住道德底线,坚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和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心无旁骛创作精品,真情实意为民服务,用精品力作开拓文艺新境界。”卸下荣誉,陈素琴倍感任重道远,未来,她还要传承好老艺术家们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为青年演员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遇,让“后浪”们尽情绽放。

陈素琴在上党梆子《沁岭花开》饰演李山花

文艺事业关乎人民的精神食粮和社会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我国着力肃清文艺界的不正之风。“强化对文艺工作者的监督管理、提高文艺队伍的综合从业水平,是打造优良文艺生态的重要抓手。”陈素琴指出,德艺不可分,立艺先立德。文艺工作者往往享有高曝光率、高知名度,也容易成为大众的“偶像”。但必须指出的是,好的文艺工作者决不能满足于做“偶像”,而应充分敬畏艺术与观众,不断打磨专业技能、提升自我修养,力求成为弘扬正能量的榜样。

高兴之余,陈素琴也深感自己肩上担子沉重。“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综合能力,更要把剧院带好,把上党梆子发扬光大。努力创作更多优秀作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